国学-關于《六德》簡的編聯及相關問題研究綜論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国学-關于《六德》簡的編聯及相關問題研究綜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關于《六德》簡的編聯及相關問題研究綜論
(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
摘 要: 郭店楚簡《六德》篇一經公布,便引起了學術界廣泛重視。鑒于《六德》篇對于早期儒學研究所具有的重大價值,學者們紛紛著文進行探討,特別是關于《六德》篇編聯及其學術史意義的研究,更加成爲竹簡整理和研究過程中的熱點。在這種情况下,系統地梳理和評論《六德》篇研究的成果,無疑是極爲必要的。
關鍵詞: 郭店楚簡;六德;編聯;學術史意義
郭店楚簡《六德》[1]是一篇戰國時期的重要儒家佚籍,主要圍繞儒家“內聖外王、 修齊治平”思想,對人類社會的基本人倫關係(夫婦、父子、君臣)所涉的“六位、六職、六德”作一具體規範闡釋,從而達致儒家一貫的“六經”施教目的,即培養“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德性君子,進而實現天下爲公、講信修睦、刑法不作的人之理想群體社會。《六德》篇的價值意義極大,現將學界研究的編聯意見、學術史意義作一綜合論說。
一
《六德》篇竹簡頗多殘損,文字不能順暢連綴成篇,在相關研究上存有諸多分歧。在編聯方面,學界的既有成果很多,今參酌諸家,將學界的主要編聯意見作如下兩表(表1-1、表1-2)。
《六德》簡序安排异同一覽表1-1
国学-關于《六德》簡的編聯及相關問題研究綜論
1-5
6
7
8-10
11
12
13-46
47-48
49
荊門市博物館[1]
1
2
3
4
5
6
7
8
9
李零[2]
6
1
2
3
4
5
8
7
9
周鳳五、林素清[3]
4
1
5
2
8
6
9
3、7
?
王博[4]
×
顧史考[5]
A5
A1
A2
A3
B3
B2
A4、B1
廖名春[6]
5
1
3
4
6
8
9
2、7
×
丁原植[7]、劉 釗[8]
5
1
3
4
7
6
9
2、8
10
塗宗流[9]
3
4
1
2
7
8
9
5
6
董娟[10]
5
1
3
4
8
6
9
2、7
×
【 說明:簡號按裘錫圭劃分的9個編聯組爲序。王博只談及簡49,顧史考只涉及2群(以A、B表示)。×表示反對該簡置此篇,?表示懷疑反對該簡置此篇。】
《六德》簡序安排异同一覽表1-2
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陳偉[11]
《成》31-33
《六》1-5
《六》6
《六》47
《六》7
《六》8-10
《六》11
《六》48
《六》12
《六》13-46
《成》40
【說明:陳偉幷《成之聞之》和《六德》篇部分簡重新編連《六德》。《成》表示《成之聞之》篇,《六》表示《六德》篇。】
二
從孔子後學和再傳弟子以下,到秦漢間的學術變遷,學者們一直莫可究詰,故有疑古派者將戰國學術下移至漢世。《六德》等文獻的相繼出土,可以很清楚的展現戰國至秦漢的學術發展脉絡,不僅還原了歷史的真實面目,還對早期儒學的進一步研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關于《六德》篇的作者與學派屬性
《六德》篇出土後,許多學者在深入研究其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針對作者身份提出了不同意見。王葆玹以爲《六德》的撰作時間很可能在《荀子》以後,準確地說在公元前二七八年白起拔郢後,作者是郢地的某個楚人。[12 ] ( P 384 )李存山推測《六德》篇的作者是《韓非子·顯學》所講的孔子死後儒家八派之一的“仲良氏之儒”,即生于楚國的“陳良”。 [ 13 ] ( P 275 )王博同意作者屬于儒家八派的說法,具體而言認爲是南方儒家―子張氏之儒。[ 14 ] ( P 685 )廖名春則推測是孔子弟子縣成。[ 15 ] 郭沂指出是一位《子思子》、《孔叢子》等書所載的姓孟、名軻、字子車的與孟子同姓名的子思弟子。[ 16 ]
李學勤先生說,漢初賈誼在《新書》中曾引據過《五行》和《六德》等篇章,現《五行》已得到證實出自子思,故推測《六德》可能也是來自《漢志》著錄的《子思子》,同其它子書一樣,不一定是子思,但在郭店簡中儒家典籍當屬子思一派的作品。[ 17 ] ( P 19 )( P 79 )( P 426 ) 在比對文獻《子思子》、《孔叢子》和《六德》相關內容的基礎上,薑廣輝由簡中反映父子親情高于君臣關係“爲父絕君,不爲君絕父”的思想與維護道德理想和人格尊嚴、抗節守道、不降其志的原始儒家子思的性格特徵一致,從而確定地說作者就是子思。[ 18 ] ( P 88 )
綜合篇章釋義、文本比較、思想內涵、墓葬年代以及學界考證[2],我們傾向于《六德》篇是屬于子思一系的作品,跟子思有一定的學術關聯。該篇對作爲“儒學正統”的思孟學派,尤其子思思想研究意義重大,對早期經學傳承、儒家各派關係的研究也都有重要價值。
(二)《六德》篇與儒家的“六經”說
“六經”是《易》、《詩》、《書》、《禮》、《樂》、《春秋》六部先秦儒家經籍的合稱, 其形成應源于孔子。《莊子·天運》記載:“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爲久矣,孰知其故矣。’”[19] ( P 296)學界一般以爲秦代焚書之前儒家就有“六經”說,但也有人表示懷疑,認爲《莊子》是寓言,《天運》又在外篇,晚出有僞造的嫌疑。還有人認爲《莊子》關于“六經”之說是古注雜入正文,先秦沒有“六經”說。
《六德》篇說:“觀諸《詩》、《書》,則亦在矣;觀諸《禮》、《樂》,則亦在矣;觀諸《易》、《春秋》,則亦在矣。”李學勤先生由此認爲,《六德》儘管沒有提到“六經”一詞,但經的次序比對《六經》的最早記載《莊子·天運》完全一致,說明戰國中期儒家確實已有“六經”這種說法。[20] ( P 18-21 )郭沂[21] ( P571-581 )、徐少華[22] ( P 375-383)也由篇中多處“六經”幷稱的記載,認同了“六經”先秦地位的確立。不僅如此,廖名春比對傳世文獻《論語·顔淵》、《中庸》、《荀子·王制》、《新書》諸說,認爲《六德》不僅證實了“六經”的先秦文獻地位,而且還可與馬王堆帛書發現一起來排序“六經”。 [23] ( P 36-74 )總之,《六德》論及《詩》、《書》、《禮》、《樂》、《易》和《春秋》,據此可以參照相關文獻考證“六經”在先秦地位確立的情况。
(三)《六德》篇與《禮記》等文獻的成書時代
《禮記》是記錄有關先秦禮儀論說的著作,在漢唐間已獲經典地位。但宋代之後不斷遭到質疑,尤以近代的疑古學者爲烈。不少學者認爲《禮記》的基本材料出于七十子之徒,但其後經過了漢儒的加工或竄亂,[3]故僅可作爲研究秦漢間儒家的文獻資料。如今,《六德》等出土文獻的相繼發現,使《禮記》的成書年代這一問題漸趨明晰。
李學勤縝密考證了《六德》篇與大小戴《禮記》、《儀禮》等傳世文獻的聯繫,認爲《禮記·喪服四制》早于《六德》篇和《大戴禮記·本命》篇,故應成于先秦,而且《禮記·喪服四制》是修改自《儀禮·喪服》篇的《服傳》,《服傳》又晚于《儀禮·喪服》經、傳;而《服傳》恰爲子夏學派之學,大小戴《禮記》則是戰國時期七十子或其弟子所爲。[24] 其後,上博簡《武王踐阼》、《曾子立孝》等篇章的出土,進一步印證了儒家文獻大小戴《禮記》的先秦年代。[25] ( P 37)李學勤曾從傳世文獻出發,指出大小戴《禮記》是儒家著作的彙編,絕大多數是先秦古文。[26]
彭林也對《禮記》進行了多次考證,撰文表示包括《六德》在內,郭店楚簡多屬于“古文《記》二百四篇”;《禮記》中傳經諸篇和通論諸篇又都作于戰國,應屬古文《記》;考慮到古文《記》二百四篇大致是同時發現,所以《禮記》肯定是先秦作品;後又進一步指出在《周禮》鄭玄注、《大戴禮》和《禮記》中能找到篇中若干文句的類似表述,更再次證明了《禮記》的成書年代。[27]總之,《六德》篇與《禮記》等書相關,由此可以推論這些儒家文獻的成書時代。
本文原載于《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1]《六德》篇見荊門市博物館主編的《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2]李景林、楊儒賓等多位學者經考證,也認爲包括《六德》篇在內的郭店儒家簡應出于子思學派。參見胡洪標《學脉探源儒道合 人文成化古今諧——“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3]陸德明《經典釋文·叙錄》云:“《禮記》者,本孔子門徒共撰所聞,以爲此記,後人通儒各有損益。”何异孫《十一經問對》謂《禮記》孔子說,七十二子共撰所聞以爲之記,及秦漢諸儒錄所記以爲編,多非孔子之言。康有爲《新學僞經考》認爲《禮記》有采之七十子後學的部分,也有漢代經師摻入的成分。
參考文獻:
[1]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 李 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 周鳳五、林素清.郭店楚簡編序復原研究[J].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1999.
[4] 王 博.關于郭店楚墓竹簡分篇與連綴的幾點想法[A].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一輯)[C].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5] 顧史考.郭店楚簡儒家逸書的排列調整芻議[A].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六)[C].北京:中華書局,2000.
[6] 廖名春.郭店簡《六德》篇的綴補編連和命名問題[Z].簡帛研究網 2001-01-15.
[7] 丁原植.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M].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2.
[8] 劉 釗.郭店楚簡校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9] 涂宗流.《郭店楚簡平議》前言[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
[10] 董 娟.《六德》釋文訂補四則[Z].簡帛網2007-09-04.
[11] 陳 偉.郭店竹書別釋(新出簡帛研究叢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2] 王葆玹.試論郭店楚簡各篇的撰作年代及其背景——兼論郭店及包山楚墓的時代問題[A].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C].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13] 李存山.讀楚簡《忠信之道》及其它[A].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C].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14] 胡洪標.學脉探源儒道合 人文成化古今諧——“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A].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5]廖名春.郭店楚簡儒家著作考[J].孔子研究,1998,(3).
[16]郭 沂.德欲之爭——早期儒家人性論的核心問題與發展脉絡[J].孔子研究,2005,(5).
[17]李學勤.郭店楚簡與儒家經籍[A].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C].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李學勤.荊門郭店楚簡中的《子思子》[A].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C].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李學勤.郭店楚簡儒家典籍的性質與年代[A].李學勤文集[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18] 姜廣輝.郭店楚簡與《子思子》——兼談郭店楚簡的思想史意義[A].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C],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19]劉建國、顧寶田.《莊子譯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20]李學勤.郭店楚簡與儒家經籍[A].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C].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21]郭 沂.郭店竹簡與中國哲學(論綱)[A].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2]徐少華.郭店楚簡《六德》篇思想源流探析[A].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3]廖名春.荊門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學[A].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C].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廖名春.論六經幷稱的時代兼及疑古說的方法論問題[J].孔子研究,2000,(1);廖名春.“六經”次序探源[J].歷史研究,2002,(2).
[24] 于 瑾.清華大學“簡帛講讀班”第七次研討會綜述[Z].簡帛研究網2000-05-24.
[25] 李天虹.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研究[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6] 李學勤.郭店楚簡與《禮記》[J].中國哲學史,1998,(4).
[27] 于 瑾.清華大學“簡帛講讀班”第六次研討會綜述[Z].簡帛研究網2000-05-24.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533.html
以上是关于国学-關于《六德》簡的編聯及相關問題研究綜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