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淮南师範学院中文与传媒系)
清华简《保训》简2有如下一字: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处理前)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处理后)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字的主要释法有: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1]:
隶定为“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即“适”字,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犹方也”。
孟蓬生先生[2]:
以音求之,我们觉得“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字可以读为传世典籍中表示“疾病加剧”的“渐”字。
苏建洲先生[3]:
隶定为“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读为“渍”。并引何休说:“瘠(渍),病也。齐人语也。”同时,“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可能亦是{胔、骴、髊、渍、脊、瘠、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和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等词的写法之一。
何家兴先生[4]:
该字从止,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声,即“遣”字,在简文中读为“渐”。
以上是关于此字的主要释法。在诸说当中,我们认为苏建洲先生的隶定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意见是正确的。此字释为“遆(适)”,字形分析为从“辵”省,“帝”声。
何琳仪先生对古文字中的“帝”字有深入分析[5]:
帝,甲骨文作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铁一五九·三)、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后一·二六·一五)、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甲七七九),构形不明。商代金文作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其卣),西周金文作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斁狄钟),春秋金文作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秦公簋)。战国文字承袭两周文字。六国文字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旁繁化作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形,与三体石经《僖公》帝作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吻合。或于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右上加短横为饰。晋系文字下或省作人形,在偏旁中或省作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形。
何琳仪先生认为帝“或于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右上加短横为饰”、“在偏旁中或省作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形”,可信。
古文字中“遆”字形如下[6]:
A1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A2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A3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黄德宽先生认为古文字中的“遆”,从辵(或省作止),帝声。适之省文。[7]黄德宽先生的意见正确可从。A1为A2省文,A3为A1增繁无义偏旁。关于增繁无疑偏旁,何琳仪先生曾有论述。这类偏旁很可能是无义部件,只起装饰作用。类似A3增“宀”之字如[8]: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与A1形同,为一字无疑。我们认为简文“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即“遆”之省形,释为“适”。
上录简文中的“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释“遆(适)”,训方。表示时间,相当于“正”、“正在”。上引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引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犹方也”。联繫简文,《保训》篇是周文王临终时对其太子发即武王所作的遗言。简文开始说:“惟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历,恐坠保训。”“瘳”,李守奎先生释“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孟蓬生先生认为释“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还是更合适,读为“不豫”。 [9]子居先生补充传世文献多作“不豫”,即不乐,先秦时常作为身体不适的代称。[10]简文接下来说:……[王]若曰:“发,朕疾遆甚,恐不女及训。……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终,女以书受之。……”赵平安先生认为“今朕疾允病”大意是说我现在病得很重。[11]张崇礼先生也认为“今朕疾允病”意思是说现在我病得太厉害了。[12]我们认为从上下文意看“朕疾遆甚”、“今朕疾允病”是相呼应的。“甚”:《广雅·释言》:“勮也。”《玉篇·甘部》:“剧也。”“病”:《说文》:“疾加也。”此处“甚”与“病”意义相同,皆指病重或病情加重。文王前说我正病得很重,后进一步肯定我现在确实病得太厉害了。
另外,我们想谈谈楚简中出现的几个“遆”字。
B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郭店《缁衣》简16、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新蔡简零:189、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新蔡简零:484、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新蔡简零:300
C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上博(三)·周易》简14、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上博(五)·鬼神之明、融师有成氏》简8
D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上博(一)·缁衣》简9
李家浩先生根据“古文字中‘止’、‘辵’作为形旁可以通用”和“加‘宀’与不加‘宀’往往无别”两条规律,指出“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和“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二者当是一字之异体,其说可信。[13]
我们认为A1、A2、A3、B、C、D是一字异体(B与A3形同、C与A1形同、D与A2形同),均应隶定为“遆”,分析为从“辵”(或省作止),“帝”声,即“适”之省文。
以上主要对楚简中“遆”字的字形做了一些分析,认为“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
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应分析为从“辵”省,“帝”声,为“适”之省文。并分析了楚简中“遆”字的异体字形。错谬之处,恳请专家指正。
(编者按:[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J].《文物》.2006,6:73-75页
[2]孟蓬生.《保训》“疾渐甚”试解[J].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07/10
[3]苏建洲.《保训》字词考释二则[J].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07/15
[4]何家兴.也说《保训》中的“遣”[J].简帛网2009/08/19
[5]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M].北京:中华书局,1998,747页
[6]黄德宽主编.古文字谱系疏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029-2030页
[7]黄德宽主编.古文字谱系疏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030页
[8]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15-217页
[9]刘国忠,陈颖飞.清华简《保训》座谈会纪要[J].光明网2009/07/03,http://www.gmw.cn/content/2009-07/03/content_942975.htm
[10]子居.清华简《保训》解析[J].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07/08
[11]赵平安.关于《保训》“中”的几点意见[J].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06/25
[12]张崇礼.清华简《保训》解诂四则[J].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07/26
[13]宋华强.新蔡简与“速”义近之字及楚简中相关诸字新考[J].简帛网2006/07/27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21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清华简《保训》“适”字补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