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西北师範大学文史学院)
(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09提交论文首发)
【内容摘要】汉简中记载的河西地区物价波动剧烈,商品价格经常背离其价值,导致河西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出脆弱性的特徵。从而论证了并非在西汉初期就已经形成了市场价格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论断。
关键词:汉简;物价;商品经济;秦汉史
西汉为抵御匈奴,经营西域的军事战略目的,向河西地区投入了大量财物进行经济开发,致使商品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其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究竟如何?应该作出怎样的评价?本文利用出土简牍中丰富的物价资料,对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初期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初步探索,并期有助于对汉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认识。
为了便于对商品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下文对《敦煌汉简》[1]、《敦煌悬泉汉简释粹》[2]、《居延汉简释文合校》[3]、《居延新简》[4]、《额济纳汉简》[5]中有关商品价格的简文按照流水号顺序排列。

(一)粮食类价格
1.粟价
(1)亭长王寿卿,入粟三石三斗,直泉二百六十四,偿奉长。 (《敦》361)
(2)粟一石,直百一十。 (《合校》167·2)
(3)出钱四千三百卅五,籴得粟五十一石,石八十五。 (《合校》276·15)
(4)胜之已得粟二石,直三百九十。bsp; (《合校》26·9A)
(5)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王□□出粟二石七斗,直钱二百八十。 (《新简》EPT5:87)
(6)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出粟二石二斗,直钱百七十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出粟二石四斗,直钱百九十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新简》EPT5:134)
(7)出钱百卌,□□籴粟一石。 (《新简》EPT52:327)
(8)今籴粟小石六石,直三百六十。 (《额简》99ES16SF2:1)
(9)入籴粟小石廿六石,直千五。nbsp; (《额简》99ES16SF2:3)
2. 麦价
(10)候史宋君长,入麦二石九斗,直泉二百卅,偿奉长。 (《敦》362)
(11)麦百三十余。bsp; (《敦》239A)
(12)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麦五斗,凡直百九十二。(《合校》332·11)
(13) 天子将兵在天水,闻羌胡欲击河以西,今张掖发兵屯诸山谷,麦熟,石千二百。(《新简》EPF22:325A)
河西市场的粮食价格大概是多少钱呢? “西汉中晚期,河西一带粟价,每石皆在百钱上下”。[1](P149)那么麦价又是怎样呢?根据例(1)、(10)简的记载,可知新莽时期粟与麦比价约是1:1,价格相当。可见,在河西地区的市场上粮价当在百钱左右。通过对上述粟、麦价格计算可知,粟价最低价格每石77钱,最高则195钱,新莽时期是80泉。而麦价每石有384钱、1200钱,新莽时期是79.3泉。
在《九章算术》卷八记有:“麦一斗四钱。”该书所反映的多是内地市场上正常商品价格的状况,则一石麦的价格为40钱。
可见,河西的粮食价格不仅高于内地,而且波动幅度较大。
(二) 布、帛、服装价格
1.布价
(14)当欲隧卒宾德成卖布一匹,直钱三百五十。 (《敦》838A)
(15)所买布踈:□厌郭成买布三尺五寸,直一石四斗;始乐尹虎买布三尺五寸,直一石四斗;万贳範融买□一丈二尺,直四石二斗。 (《敦》1464A)
(16)入布一匹直四百。nbsp; (《合校》308·7)
(17)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恩买布一匹,直四百以上。 (《新简》EPT8:25)
(18)布一匹直五百。 (《新简》EPT53:52)
(19)布一匹直七百五十。 (《新简》EPT59:64)
(20)布二匹直千五百。 (《新简》EPT59:70)
显而易见,布的价格变化也很大,例(14)所记布价一匹仅值350钱,但在居延一匹布最高达到750钱,如例(19)。又《汉书·食货志》云:“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2](卷24,P1149),用粮食衡量例(15)所记布价,则折合为每匹布分别是16石、14石粮食。再按照河西粮食价格每石百钱左右来计算,则其价值又是居延地区最高布价的两倍左右。
2.练和缣的价格
(21)恿敢卒狐卖练一匹,价钱四百九十。 (《敦》838A)
(22)十石以买练一匹。 (《合校》185·15、217·10)
(23)练一匹,直千。 (《合校》284·36)
(24)任城国亢父缣一匹,幅广二尺二寸,长四丈,重二十五两,直钱六百一十八。 (《敦》1970A)
(25)缣一丈,直钱三百六十。 (《合校》217·15、217·19)
(26)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一千一百六十,受缣五匹,卖雠匹三百。 (《合校》221·19)
可见,练在居延地区价格相当,但却高于敦煌的价格,是其两倍左右。例(24)所记亢父之缣运输至河西,路途遥远,费工费力,一匹价值618钱。而居延缣每匹价格分别出现过1440钱和300钱,相差巨大。《九章算术》卷三记载:“缣一丈,价直一百二十八。”则一匹的价值是512钱,这当是内地市场缣的一般价格。
3.袍、袭、布袍的价格
(27)李文龙袍一领,直二百八十七。袭一领,直四百五十。 (《敦》1614)
(28)光交钱买卒冯自为袍一领,直千一百。 (《新简》EPT59:31)
(29)袍,直千三百。 (《新简》EPT52:91B)
(30) 蔡良买袭一领,直九百。 (《新简》EPT57:3A)
(31) 神爵二年十月廿六日,广汉县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郑裏男子节宽德卖布袍一,陵胡隧长张仲孙所,价钱千三百。 (《敦》1708A)
(32) 布袍,钱四百五十。 (《新简》EPT56:152)
(33)□□故官布袍,直四百五十。 (《新简》EPT59:374)
服装价格记述明确,敦煌袍与袭的价格皆远远低于居延地区的价格。与居延布袍的价格相比,则敦煌布袍的价格又很高。
(三) 菜肴类价格
1.肉的价格
以钱数记算肉价者:
(34)广武隧□□买肉廿三斤,直钱二百七□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敦》1701)
(35)出钱六十,买肉十斤,斤六钱,以食羌豪二人……” (《悬泉》二五二)
(36)肉十斤,直卅。 (《合校》173·8A、198·11A)
(37)肉百斤,直七百。 (《合校·乙附》29A)
(38)凡肉五百卌一斤,直二千一百六十四。(《合校》286·19A)
(39)肉卅斤,直百廿。 (《新简》EPT51:235A)
(40)母纫中君肉十五斤,钱百;徐长卿肉十五斤,钱百;张予游肉十五斤,钱百。 (《新简》EPS4T2:15)
以粮食衡量肉价者:
(41)肉十斤,直二石亖斗八升。 (《敦煌》309)
(42)肉二十斤,直一石二斗亖升。 (《敦煌》310)
(43)十斤,直二斛;凡肉百二十斤,直二十亖斛。 (《新简》EPT40:76A)
(44)肉五十斤,直七石五斗。 (《新简》EPF22:457A)
在居延肉的价格都较低,在3~7钱间波动。而例(34)所记敦煌肉价每斤约12钱,最大差价竟高达四倍。用粮食衡量肉价,例(41)、(42)中一斤肉既有值二点四八斗粮食,也有仅值零点六二斗粮食的,同处敦煌,变化幅度悬殊,价值相差整整四倍。
2.酒的价格
(45)酒一石八斗,直二百七十。 (《敦》776)
(46)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酒二口直六十,肉廿口。 (《合校》45·29)
(47)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酒二石三斗,直四石六斗。 (《新简》EPF22:457A)
(48)出百卅,沽酒一石三斗。 (《新简》EPT51:223)
(46)简所记酒的单位不明确,极可能为“斗”,则一石酒是300钱。敦煌地区酒一石值150钱,居延酒价在100~300钱之间。又《汉书·昭帝纪》卷七云:“始元六年二月,议罢盐铁榷酤。秋七月,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那么一石酒是400钱,《九章算术》卷七记“:醇酒一斗,直钱五十,行酒一斗直钱一十。”则醇酒每石500钱,行酒每石100钱。 各地酒价不同,皆有一定差距。
3.鸡的价格
(49)十月尽十二月丁卯,所置自买鸡三只(双),直钱二百卌,率只(双)八十,唯廷给;最凡鸡卌四只(双),正月尽十二月丁卯所受县鸡廿八只(双)一枚,正月尽十二月丁卯置自买鸡十五只(双)一枚,直钱千二百一十五,唯廷给。 (《悬泉》九五)
(50)出钱八十,买鸡五只。 (《新简》EPT51:223)
居延一只鸡36钱,与《悬泉》九五之《元康四年鸡出入薄》所记价格相当。
4.肠的价格
(51)出钱八十买肠。 (《敦》1407)
(52)肝一,直卌二……肠一,直廿七。 (《新简》EPT51:235A)
相比之下,则敦煌汉简所记肠“八十钱”的价格很高。
5.病死传马骨肉价格
(53)建昭二年十二月丙申病死,卖骨肉,受钱二百一十。 (《悬泉》九八)
(54)效穀移建昭二年十月传马薄(簿),出县(悬)泉马五匹,病死,卖骨肉,直钱两千七百卌。 (《悬泉》九九)
(55)病柳张,立死,卖骨肉临乐裏孙安所,贾(价)千四百……守啬夫富昌。 (《悬泉》一四七)
同是病死传马骨肉,同为元帝建昭二年(前37),例(54)传马骨肉价格是(53)的二倍略多。而例(55)中传马骨肉价值1400钱,比(54)所记价格又高出近三倍,是(53)所记价格的六倍强。
(四) 宅第、家畜类价格
1.宅第价格
(56)捐之道,丈人前所卖宅耿孝所,贾钱千六百。” (《敦》776)
(57)买宅三万在裏究贾明不私欲戴副阳□□□□□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敦》668)
(58)宅一区,直三千。 (《合校》24·1B)
(59)宅一区,万。 (《合校》37·35)
(57)虽有缺文,但“买宅三万”清晰可断,则该宅第值30000钱。由例(56)~(59)可以看出,不仅敦煌和居延两地宅第价格差距十分明显,而且在同一地区内部价格亦不同。
2.家畜类价格
马价:
(58)言律曰:‘畜产相贼杀,参分偿和’,令少仲出钱三千及死马骨肉付循请平。(《敦》2011)
(59)传马死两匹,负一匹,直万五千,长、丞、掾、啬夫负二,佐负一。 (《悬泉》一四)
(60)用马五匹,直二万。 (《合校》37·35)
(61)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马钱五千三百,已入千二百,付隧卒丽定,少四千一百。 (《合校》206·10)
对例(58),王国维曰:“钱三千者,马价三分之一,则一马直九千。”[3](P124)是马价一匹为9000钱。例(59)、(60)、(61)中马价分别是7500钱、4000钱、5300钱。在《九章算术》卷八则有马一匹5454钱的记载。
狗价:
(62)从□一狗直石五斗,从诛虏卒寿明桼斗,从卒王少曼。 (《敦煌》1847)
(63)狗一,直贾五百。 (《合校》163·6)
从例(62)可知,狗一只价值粮食一石五斗,例(63)一只狗价值500钱,《九章算术》卷七有“犬价一百”之记载。

物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錶,以上对敦煌和居延两地同类商品价格进行排比,清晰地发现所记物价变化无常,有的商品即使在同一个地方,或由于时代不同、或是受战乱和灾害的影响,其价格差距悬殊。有的同时期商品价格也常常各异,涨跌幅度明显。总体而言,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初期河西地区的商品价格呈现出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其一,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在不同时期,河西的同类商品价格经常变化各异。据研究可知,河西粮食均价当在每石百余钱左右。在敦煌、居延汉简中粟的价格最低约每石七八十钱,最高接近于每石二百钱。麦价最低与粟价相当,但最高价格则达到了三百八十多钱(遇有战事高达一千二百钱,特殊情况自当别论)。在同一阶段,同类商品价格差距亦十分明显。例(53)、(54)两简记载病死传马骨肉价格,同时元帝建昭二年(前37),时间仅仅相距两个月,但是后者价格却是前者的二倍强。又例(1)、(10)两简所记粟、麦价格正处在新莽时期,但其价格却是粮价中最低的,这与史书记载“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4](卷1,P32),“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洛阳以东米石二千”[2](卷24, P1145)的价格相差巨大。同一地方或不同地方的同种商品价格波动也是非常剧烈,如例(58)、(59)居延的宅第价格,例(27)、(29)敦煌和居延袍的价格等等。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裏,河西地区的物价是很不稳定的。
其二,商品价格昂贵,普遍高于内地郡县物价。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河西地区虽然与京城长安和内地其他郡县的联繫交往更加密切,但其物价依然比内地高出许多。一方面由于河西商品生产规模有限,供应不足。另一方面道路艰险,距商贸中心城市路途遥远,导致商品流通管道不畅。即使内地商品历经艰辛运至河西边地,费工费力,其价格必然上涨,这样商人才会有利可赚,但价格往往高处内地许多。如例(24)任城亢父缣一匹价值618钱,高于《九章算术》卷三记“缣一丈一百二十八”的价格。而例(25)记载居延缣每匹价格是1440钱,价格更是畸高。又汉元帝永光二年(前42),“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 [2](卷79,P3296)传世文献的记述也印证了边郡物价偏高的事实。
其三,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深受汉初“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思想的影响,导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的局面,“背本趋末”的行为愈发严重。然民以食为天,在晁错“贵粟论”的建议下,西汉政府始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此后,河西水利和农业取得一定成效,农产品比较丰富,当地民众的市场需求不大,故价格低廉,此其一。其二在河西地区,小农自给自足,戍边士兵的口粮主要由国家分配,同时大力开展屯田事宜,补给军粮。市场上,军队对粮食数量的需求也相对较少,相比其他商品价格,粮价偏低。每石粮食百余钱,远不如布、帛、衣物价格。与例(50)所记每只鸡36钱,例(51)所记一根肠80钱等肉类菜肴价格相比过于低廉。宣帝元康四年(前62)“比年丰,谷石五钱” [1](卷8, P259),粮价如此低廉,农人少利。然例(49)之《元康四年鸡出入簿》中每只鸡40钱,穀和鸡的市场比价差距过大。又例(31)神爵二年(前60)一件布袍价值1300钱,与粮价相比价值差距更大。
物价与商品经济有怎样的联繫?河西地区的物价特点对其商品经济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物价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与商品经济有密切的联繫。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必须依赖非常成熟的商品市场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对物价进行调节,平衡商品供求关係。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真实体现,使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一个健全的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之一。“考察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否,关键看市场机制是否健全,价值规律能否正常调节生产并维持社会分工”。[5](P51)而健全的市场机制,统一的商品市场“必须有统一的市场价值,并使价格形成机制”[6](P98)。因此,只有能体现价值本身的商品价格才是商品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特徵之一。换言之,商品经济要良性迴圈发展,平稳的物价是其内在的必要要求。
显而易见,从河西地区的物价特点来看,其已成为构成了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不利因素。价格波动剧烈,使市场上难以形成价格机制,物价不能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调剂有无。反而为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低价入高价卖创造了客观的市场环境,滋长了他们的市场投机心理,导致商品经济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例如:
(64)国安籴粟四千石请告入县官,贵市平价石六钱,得利二万四千,又使从吏高等持书请安,安听入马七匹,贵九□□□□□三万三千,安又听广德姊夫弘,请为入马一,贵千钱贾,故贵登故。 (《合校》20·8)
国安可能是居延戍边军官,也可能是与官吏勾结的大商人,他先是在市场上低价买入粮食,再以高出政府平价的价格出售,获得巨大利润。之后又贩卖马匹,从中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最终由于故意抬价才被人告发,故登记入册。此例说明市场上奸商们的投机倒把行为,致使物价昂贵,价格远远背离了价值本身。价格腾贵,从长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角度而言,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导致市场购买力减弱,货币流通的周转速度减缓,阻碍了商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发育水品。而粮价低廉,“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2](卷24,P1141)大量从事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小农家庭,收益甚微,不具备充足的资金在市场上进行商贸交换活动,也是河西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又一不利因素。

武帝以降,河西地区与内地郡县和西域邦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商贸活动愈发频繁。同时两汉政府给河西注入大量的货币、粮食、衣物等,既保障了当地屯戍军队更好地行使其职责,也为河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此同时,河西独特的军事地理位置决定了这裏战事频仍,农业经济开发只是军事战略的辅助措施,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深远。所以敦煌、居延等地的物价波动剧烈,使得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出脆弱性的特徵,这与当时的货币问题、市场问题等不无关係。
所谓货币问题主要包括用于商品买卖中的货币数量相对不足和币值紊乱两个方面。儘管汉朝政府用于军费开支而投入了大量钱财,但是除去给戍边官吏发放俸禄,流入到市场上用作商品买卖的货币数量所占比例甚小。军队各级官吏每月由国家按照不同级别发放相应俸禄,但是河西戍守军队中的官吏多是当地人,承担相应的赋役,他们必须先缴纳一定数量的赋钱,用剩余钱财去养活家小。国家可以拖延俸禄的发放时间,但赋钱却不得拖欠,需按时上交,有的赋钱直接用于给官吏发放工资。如:
(65)未得四月尽六月积三月奉用钱千八百,已得赋钱千八百。 (《合校》82·33)
(66)出赋钱八万一百,给佐史八十九人十月奉。 (《合校》161·5)
汉代“居延戍所官吏领取月俸后,并非将所有货币都投入市场,因为他们要取出一部分缴纳赋钱,这部分回笼货币仍然用作月俸支付,与市场不发生任何联繫”。[7](P162)河西其他地方也当是如此。普通戍卒是没有工资的,只有自身携带的私钱,数量极少。而河西当地居民们经营农业是其主要的营生,农业生产週期长,粮价又偏低,农产品销售后获取数量不多的货币,缴纳完赋钱之后所剩无几,才投入市场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因此真正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是有限的。
币值紊乱不仅导致物价剧烈波动,而且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汉初高祖铸造“榆荚钱”,吕后时行“八铢钱”、“五分钱”,文帝改行“四铢钱”,武帝初期“三铢钱”,至元狩五年(前118)铸造“五铢钱”后,西汉政府才统一币值,这为稳定物价,保障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新莽时期,货币多变,契刀、错刀、大泉、小泉、五铢等错杂使用,混乱的币值给商人造成巨大损失。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2](卷99,P4112)无序的货币制度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负面作用可窥一斑。
市场问题主要是指河西市场繁荣程度有限和市场上商品来源狭隘两个层面。河西市场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这裏除畜牧业较发达外,其他物产均不及内地丰富。军队吏卒的衣食等主要由国家供给,不必仰赖市场。这些原因就使得河西四郡的商品交易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市场的繁荣是有限的。[8](P 81)
规模化的商品生产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坚实基础。从敦煌、居延汉简中可知,投入到河西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集中在粮食、蔬菜、服装等衣食类商品,其余商品交换买卖的比例很小。戍边吏卒的衣食主要由国家供给,为了补给缺额,才在市场上购买部分生活必需品。其中盐、铁、酒等利润高的商品皆由官府经营,抑商政策的推行,使得私营手工业者受资金、技术的制约,生产规模有限。而农户们只是把生活中多余的农副产品投入市场,换取货币交纳赋税,购买由政府专卖的铁制农具和食盐,以调补有无,确保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起初,他们把农产品投入到市场,并非是以赚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商品化生产,这些农产品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转化为商品的,故市场上商品数量是有限的。
汉简中有许多关于衣服买卖的记录,然考察其来源,多是吏卒们及其私从者的私产,基本上都是由其家庭製作生产的,国家给戍卒配给的服装是不允许买卖的,例如:
(67)田卒淮阳郡长平东洛裏公士尉充年卅,袭一领,绔一两,私单绔一,私绔练,大糸未一两,私袜一两,贯赞取。(《合校》509·7)
(68)相私从者敦煌始昌裏阴□年十五,羊皮裘二领,羊皮绔二两,革履二两。 (《敦》1146)
(69)毋得贳卖衣财物,大守不遣都吏循行□,严教受卒官长吏各封臧□。 (《合校》213·5)
国家严禁买卖官服,这对市场上衣物商品的来源无疑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河西的商品主要是基于小农自给性生产的附属产品,充其量是一种初级的商品生产。正如有的学者分析的那样,这样的商品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农村自然经济,城市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大都来源于非商品性生产”。[9](P19)于是这种来源于非批量生产的商品,决定了河西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
物价、经济和市场三者互为表裏,丝丝相扣。敦煌、居延汉简中物价波动剧烈,从而使河西商品经济发展体现出脆弱性的特徵,而这与市场问题又紧密联繫。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不能只看商品种类的多少,更要看物价是否反映了商品的价值,价值规律是否发挥了调余补缺,起到了调节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
□□□□□益□欲急去,恐牛不可用,今致卖(买)目宿(苜蓿)养之,目宿(苜蓿)大贵,束三泉。……市穀大贵□□□□□□□□□□□□□,麦百三十余,西未甫时贱□□□□□□□□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 (《敦》239A)
材料中记述了在市场上苜蓿、穀子价格大幅度上升,麦子每石价格达到一百三十泉,但是还没有到下午价格又急剧下降,低廉贱卖。显然,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此蕩然无存。又着名的《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新简》EPF22:3—20)所载寇恩为候粟君贩卖鱼的详细过程,在甲渠运输五千条鱼到觻得贩卖,出行时估价四十万钱,每条鱼80钱。但实际上卖了三十二万,还包括一头黑牛价钱在内,黑牛“平价直六十石”粮食,“恩籴大麦二石付业,直六千。又到北部为业卖肉十斤,直谷一石,石三千”,按照甲渠粮价每石三千钱计算,则牛价是十八万,那么贩卖的鱼总共只有十四万钱,每条鱼仅值28钱。同属张掖郡,两地市场差价巨大。
综上所述,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前期的河西市场上物价波动剧烈,不同时代或同一时期的商品价格违背价值规律的情况时常发生,地区间市场商品价格差距明显。并非像有学者论述的“至晚在战国中期,市场价格已经形成”,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论断。[10](P46)因此,我们在承认河西地区由于两汉政府给戍边军队投入大量的货币和粮食,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分析河西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陈直.居延汉简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範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秦晖.汉唐商品经济比较研究[J].陕西师大学报1991,(2).
[6]黄今言.论秦汉商品市场发育水準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3).
[7]杨剑虹.汉代居延的商品经济[J].敦煌研究,1997,(4).
[8]高维刚.从汉简管窥河西四郡市场[J].四川大学学报,1994,(2).
[9]李炳泉.西汉商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烟台师範学院学报,2002,(9).
[10]邓福秋.西汉前期的市场经济和我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4).
(编者按:[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汉简》,中华书局,1991年。以下行文简称《敦》。因文中所引简文众多,故不一一注明页码,只详细转引释文号,以下类同。
[2]中国文物研究所胡平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编撰:《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本文简称《悬泉》。
[3]李均明、朱国炤着:《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上、下),文物出版社,1987年。本文简称《合校》。
[4]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居延新简》,中华书局,1994年。本文简称《新简》。
[5]魏坚主编:《额济纳汉简》,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2005年。本文简称《额简》。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257.html

以上是关于从汉简中的物价看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