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吴命》8号是由两枚断简拼合而成,断口处词句不连。其下段简文云:[1]
于周。寡人问左右:“孰爲师徒践履陈地?以陈邦非它也,先王姑姊大姬之邑。”
“姑姊大姬”四字,整理者原释作“姑每大巸”,“每”读爲“繁”,“姑繁”即吴王“诸樊”的全称‘姑癹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反’之省。[2]按:“先王……之邑”一句,是对上文“以陈邦非它也”的具体说明,陈、吴是两个不同的国家,陈国怎麽会是吴王诸樊之邑呢?可见整理者的解释是说不通的。或释“姑”爲“妯”,[3]亦非。张新俊先生指出:古文字“古”、“由”虽然有混同现象,不过“在目前所能见到的战国文字中,一般情况下,‘古’字可以从‘曰’写成‘由’的形体,而‘由’不能从‘口’写成‘古’的形体”。[4]“王”下之字作: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右旁与《上博一·孔子诗论》、《子羔》“古”字写法相同,[5]确是“姑”字无疑。“姑”下一字本作: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此字还见于《上博(七)·凡物流形》甲本15号,作: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整理者皆释爲“每”。[6]按,楚简“每”字下部皆从“母”,[7]此从“女”,恐非“每”字。或隶定爲上部从“来”,[8]亦非。按,该字应该释爲“姊”。西周金文“姊”字作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季宫父簠),[9]《上博(四)·内礼》附简“姊”字作: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10]都作左右结构。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作上下结构,幷且省去了“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旁的下部。《汗简》录《义云章》“姿”字作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实即“姊”字,[11]作上下结构,与简文同,唯上部“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旁有所讹变。楚简及传抄古文中“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字及从“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之字作:[12]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上博简《周易》7、53号,[13]今本作“次”)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传抄古文“次”,[14]实即“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字[15])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三体石经古文“济”字,[16]实即“泲”字[17])。
这些“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字或“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旁上部的写法都可以和简文“姊”字参看。
“姑姊”之称,见于古书,如:
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季武子以公姑姊妻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爲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同上,昭公二十五年)
入见姑姊,如见母。(《仪礼·士冠礼》)
又有“姑姊妹”之称,传世古书见于《左传》襄公十二年、《仪礼·丧服》,以及《礼记》中的《檀弓上》《檀弓下》、《杂记下》、《丧大记》、《坊记》等;出土文献见于《上博(四)·内礼》附简。《左传》襄公十二年云:
天子求后于诸侯,诸侯对曰:“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人。”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则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而人。”
孔颖达《正义》曰:
《释亲》云:“父之姊妹曰姑。”樊光曰:“《春秋传》云‘姑姊妹’,然则古人谓姑爲姑姊妹。盖父之姊爲姑姊,父之妹爲姑妹。”《列女传》:“梁有节姑妹,入火而救兄子。”是谓父妹爲姑妹也。后人从省,故单称爲姑也。古人称祖父,近世单称祖,亦此类也。
由此可知“姑姊妹”就是父亲的姊妹行,“姑姊”就是大姑,“姑妹”就是小姑。[18]
“大巸”当读爲“大姬”。“巸”属以母之部,“姬”属见母之部,音近可通。“巸”是两声字,““汜”与“洍”通,[19]是其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子産对晋人谈到陈国的创立:
昔虞阏父爲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之陈,以备三恪。
又见于昭公三年晏婴论季世一段话的最后说:
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大姬是陈国建国之君胡公之妻,是陈国的始祖母。
整理者认爲这段简文是吴王之言,吴爲姬姓,与大姬同姓。其称大姬爲“先王姑姊”,大概与春秋时期周王或诸侯称同姓贵族爲“伯父”,异姓贵族爲“伯舅”“舅氏”一样,是一种尊称。[20]
(编者按:[1]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2]同注[1],323页。
[3]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吴命〉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7年12月30日。
[4]张新俊:《上博楚简文字研究》110页,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5]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编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109页,作家出版社,2007年12月。
[6]同注[1],252页。关于《凡物流形》中“姊”字的释读,参看拙文《〈上博(七)·凡物流形〉偶拾》(待刊)。
[7]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59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8]同注[3]。
[9]容庚:《金文编》800页,中华书局,1985年7月。
[10]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11]黄锡全:《汗简注释》86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
[12]关于出土文献及传抄古文中的“
《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字形体演变,可以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417~418页,中华书局,1979年6月;黄锡全:《汗简注释》86页;陈伟:《楚简读爲“次”之字补说》,简帛网,2006年3月11日;张富海:《汉人所谓古文之研究》125页,綫装书局,2007年4月。
[13]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14]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869页,綫装书局,2006年11月。
[15]黄锡全:《汗简注释》86页。
[16]同注[14],1092页。
[17]同注[15]。
[18]参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997页,中华书局,1990年5月。
[19]高亨:《古字通假会典》396页,齐鲁书社,1989年7月。
[20]同注[18],197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419.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七)·吴命》“姑姊大姬”小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