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寧夏“骨簡”——文物界的“華南虎”事件

文物-寧夏“骨簡”——文物界的“華南虎”事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物-寧夏“骨簡”——文物界的“華南虎”事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寧夏“骨簡”——文物界的“華南虎”事件


(北京)
近見“光明網”刊出《光明日報》寧夏記者站站長採寫的新聞特寫(武大“簡帛論壇”有轉帖),說是寧夏發現了“令人稱奇的‘骨簡’”,仔細拜讀了記者的大作,覺得所謂“骨簡”破綻百出,完全無法相信能是真品。筆者追蹤偽簡十餘年,自然對此頗有興趣,遂千方百計尋得若干照片,看過之後,終可昭告簡牘學界與文物界同仁,結論是:此乃偽中之偽者也。
所謂“骨簡”,其偽有三。
一曰其字偽。僞造者甚至不懂繁體字,大多數情況只會寫簡化字,更不知簡化字之簡化原則——即哪些字可能在古代就可能有簡體,哪些字完全不可能出現在古代,例如把多少頭牛的“頭”,寫成“头”。而這個“头”字是根據草書楷化原則簡化而成的,古代可以有草書的“头”,卻絕不可能有楷化的“头”!
二曰書體偽。自上世紀30年代居延漢簡發掘以來,漢代書法出土資料非常豐富,不僅是毛筆書寫的書法資料,石刻、磗刻、骨刻的書法資料也很多,所謂“骨簡”上的刻畫文字書體,全然不合漢代文字書體風格!更爲荒唐的是,就我們看到的若干“骨簡”而言,不論年代早晚,上下相距數十百年,居然皆為出自一人之手的一種書體!
三曰内容偽。所謂“骨簡”文字幾乎千篇一律,經反復比對,現在可以確定,其内容是作僞者根據一些古書詞語自己杜撰而成的。這位文化程度十分有限的作僞者,非常荒謬地將許多地名和職官拉扯在一起,例如作偽者在許多郡名下都安上了“都尉府”,而漢代這些郡根本不設“都尉府”!更加莫名其妙的是,“骨簡”上竟然出現“上郡都尉府龜玆鹽丞”連讀的句子,真令人忍俊不禁!
至於《光明日報》稱“骨簡”發現於寧夏鹽池縣張家場,筆者也懷疑這是作僞、販假者的虛假之詞。這批稱爲“骨簡”的偽品,應該是從陝西長安考古發掘的骨牌得到啓發而仿製的。較大的可能,這批“骨簡”是在陝西僞造、再販至寧夏的。陝西有僞造假簡的“前科”,臭名昭著轟動全國的《孫武兵法》假簡案就出自陝西。著名的清代學者、文物鑑賞家陳介祺先生將辨偽原則概括為“以文定之”、“以字定之”等,說鑒別古物,要“古文字義理第一,文法第二,書法第三”,凡贋品“其軟弱與錯謬處終不能免。人不能別,則不學之弊耳”!(《簠齋鑒古與傳古》)信哉斯言!
(編者按: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504.html

以上是关于文物-寧夏“骨簡”——文物界的“華南虎”事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