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罕参与支持张格尔叛乱首先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清朝时期的浩罕是中亚三大封建汗国之一,地处费尔干纳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土膏沃饶,物产丰富,又处在中亚与中国贸易要道上,经济实力发展迅速。因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物埠民丰,浩罕与新疆早有贸易往来,浩罕商人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清廷也在贸易方面给浩罕许多优惠:“回疆自开辟以来,奏定章程外夷货物入卡贸易,每三十分抽税一分,……甚至从前浩罕货物进卡,经不知大体之人苟求无事,畏葸迁就,全行免税。”随着国力增强,浩罕开始谋求贸易免税权,以从中赚取贸易差额以充实自己的财政收入。那彦成也称“(霍罕)包揽别部落货物一律请免,从中渔利侵肥,藉以夸耀别部。”因此到张格尔叛乱时,浩罕便暗中策划甚至直接出兵帮助张格尔作战。除贸易免税之外,新疆丰富的物产也是浩罕垂涎已久的。《伊米德史》记载:“(浩罕)一位大臣说:'如果喀什噶尔城被攻破,那么和卓们多年收藏在那里的珍宝会被一掠而空。'”垂涎新疆的大批财富也是浩罕入侵的经济原因。此外,浩罕还想通过参与张格尔叛乱实现自己扩展领土的要求。道光六年张格尔久攻喀城不下,“复求助浩罕入寇,约破西四成,子女玉帛共之,且割喀什噶尔筹其劳。”这一条件除允诺给浩罕丰厚的物质利益外,还答应了它扩张领土的要求。于是浩罕汗“自将万人至,……自督所部攻喀城,”进行直接的武装侵略。浩罕军队之所以急于攻城,一是图谋城中的大量财富,二是想以喀城为中心建立傀儡政权,以取得对南疆的控制权。但浩罕军队实力不够,难以攻下喀什噶尔城,不得已退兵。浩罕军队退出新疆时所滞留的二千余士兵被张格尔置为亲兵,成为张格尔叛军的核心力量。攻破四城后浩罕兵尽得府库官私之财,强迫当地回户纳贡,并将在西四城所搜刮的大部分财富运往浩罕。
单从浩罕与张格尔叛乱的关系看,浩罕的入侵并非殖民侵略。但从当时的整个局势来看,浩罕的入侵又与英国殖民侵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早期英、法、俄等殖民主义国家就已经将侵略目光转向中亚,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扩充自己在中亚的势力。对中亚人民来说“不管(从欧洲)到来的是商人、传教士还是公使,一般说,他们的到来都预示着某种形式的欧洲保护国的建立。”在这场殖民势力的角逐中,英国的势力最为强大。“从公元1820~1842年期间,英国间谍穆尔罗弗特、鲍里斯、武德、斯托达尔特和科诺利,通过各种途径,潜入这一地区。英国不止一次利用圣战为口号联合中亚三个汗国反对俄国。”俄国为使自己的势力与英国相抗衡也致力于对浩罕的争夺。在两个强大的殖民国家的夹击中,浩罕不能不受到影响。虽然浩罕支持张格尔叛乱是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但它直接出兵也受到英国殖民势力的鼓动。可以说张格尔叛乱是英、俄企图利用被入侵国的代理人和第三个国家实施殖民侵略的尝试,是1867年英国支持浩罕军官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侵略政权的先声。
综上所述,张格尔叛乱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来自浩罕和英国。他们不仅在战略战术、军备物资上给张格尔以帮助,而且还直接公然出兵进行侵略。这足以说明张格尔与浩罕、英国的关系:外国侵略者支持策划张格尔叛乱以进行侵略活动,而张格尔只是他们实施侵略方案的工具。因此,张格尔叛乱不单单是一次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它有明显的外国殖民侵略的因素,是外国殖民势力利用少数民族贵族分裂中国的一次举动。
二
由于张格尔叛乱事件的复杂性:既有民族矛盾,又有与邻国之间的矛盾,以及西方殖民势力的介入,带有浓厚的殖民侵略的色彩,所以清廷对这一叛乱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对早期殖民侵略的态度。从道光帝处理这件事的得失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出清朝日后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