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界-集先人成果之大成奠学科研究之基石

中国边界-集先人成果之大成奠学科研究之基石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边界-集先人成果之大成奠学科研究之基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集先人成果之大成奠学科研究之基石


吕一燃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一书主要阐述了1840年~1949年100多年间中国边界变迁的历史过程。作为涉足于边疆史研究的读者,展读这部120余万言的科学巨着,欣喜之余,不能不表达由衷的感言。
中国是世界大国,有广袤的土地,更有浩瀚的海疆。进入近代,由于国力衰微,大片领土被列强蚕食鲸吞,中国边界也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频繁变动。在发生变动之前,中国的疆界线在哪里?变动后,中国丢失了哪些土地?为什么每次与列强订立界约,中国总要损失领土,应从中引出怎样的历史教训?历史遗留下哪些边界悬案?这些问题无不是每一个爱国公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者应责无旁贷地做出科学回答。
但真正做到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何其难哉!这些问题首先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复杂的问题,因为要阐明中国近代疆界的形成必须追述近代以前历代中央政府对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情况,对一些地区的历史管辖甚至要追述到汉唐,而且涉及到十余个邻国的历史、诸多跨国民族的相互关系,弄清这些关系需要解读有关国家的历史文献。而进入近代之后,西方列强的东侵,不仅改变了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而且也大大地改变了邻国的对华关系。挑动弱小民族争斗,用领土和边界问题制造民族和国家间的不和是西方列强用以压迫东方民族的一贯手段。这就给本已十分复杂的中国边界问题打上了外来干涉的历史烙印。中国疆界形成史的真相被歪曲了。显然,针对以上问题撰写出一部全面翔实、正本清源的边界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以吕一燃研究员为首的10余位学者通力合作,历十余寒暑,终于完成了这部力作,对上述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而不是臆造的答案,从而奠定了学科研究的基础。
该书从东北方的中朝边界起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详述了中国与俄罗斯、蒙古、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越南、老挝等邻国共同边界形成的历史过程,辟出专章阐述了香港和澳门的领土主权问题,论述了东南海疆台湾的光复过程,详细论证了南海诸岛和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全部陆疆和海疆应论述者无一遗漏。其中中老边界、中尼边界、中锡边界、中不边界的形成问题是前人不曾深入研究过的。可以说此前没有任何一部同类着作如此全面、系统、详尽地论述过中国边界的形成史。毫无疑问,《边界史》填补了我国多年的学术空白。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了一批有关近代边界问题的着作。其中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余绳武主编的《沙俄侵华史》、尤中着的《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陈在正着的《台湾海疆史》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部书吸收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但并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成果的剪裁和拼凑,而是进一步挖掘和考辨中外史料,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将历史过程写得更详细、更深入、更确切;纠正错误,补充不足;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在前人基础上更前进一步。为做到这一点,作者们在考辨史料、澄清史实方面下了巨大功夫,做到了去伪存真。例如,穆克登在1712年巡查中朝边界时树立的审视碑,被人迁移,致使碑址不明,引起争论。作者确定该碑址为小白山分水岭,共引用了7种中朝历史文献印证,并进一步论述了该碑后来被移动的情况和移动的原因,其结论无可辩驳。又如,中朝边界“十字碑”(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的树立年代,中日学者记载为1712年或1887年,作者根据档案文件证明是1889年。再如,“南垒河”和“南览河”是与中缅边界有关的两条河流,经作者缜密考证,第一次指出,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文本中的“南垒河”实是“南览河”之误,从而纠正了沿袭一百多年的错误。这样的例证在全书中不胜枚举。还应指出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献记载中,经常会出现一地多名、中外译名不一的情况,有时一地竟有多达十余个不同名称。作者花费巨大功夫查实了大部分这样的地名,但有个别地名,作者“用了几天几夜的时间,翻阅文献,查看古今地图,最后仍然一无所获”,“只好姑且存疑”。这一方面说明此项研究工作之艰难,同时更表现出作者们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这部《边界史》从多方面深化和发展了现有研究成果,将前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其官员与列强所订界约基本上都是不平等条约,造成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恶果。但同样是签订不平等条约,订约人的表现却千差万别,对那些颟顸无能、屈膝投降者,接受外国贿赂,出卖主权者,自然应予以无情鞭挞。但还有一些官员为维护国家主权曾与列强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只是客观条件的迫使才不得不妥协签字。更有些有作为的爱国官员,在列强面前坚韧不拔,力抗强权,为国家挽回了不应有的损失。该书勾画出清朝交涉大员们的百态图,把忠、奸、优、劣各式人物一一活画出来,将他们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做出恰如其分的判词。对被误判为卖国罪人者,推倒枉加给他的不实之词,给予公正的评价。对被过分美化者,剥去其虚假的光环,还以本来面目。不妄评古人,不误导今人。特别是对为国家做出一定贡献的人物,给予中肯的赞扬。诸如,不畏沙俄强权、坚决抗争的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争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一带的使俄钦差大臣曾纪泽,办理滇缅界务交涉的驻英公使薛福成,反抗日本占领东沙群岛的两广总督张人骏,勘定中俄东段边界的吴大澂、宋小濂等人,随着作者的史笔一一走到读者面前,让读者看到了中国最黑暗历史时期的光明一面,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了爱国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