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问题-新兴史学——环境史一一访北京师范大学梅雪芹老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全球环境问题-新兴史学——环境史一一访北京师范大学梅雪芹老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新兴史学——环境史一一访北京师范大学梅雪芹老师
李倩倩 康艳丽
梅雪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环境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英国史研究会和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多年来一直从事世界近现代史、英国近现代史和环境史的教学与研究。率先在国内高校历史系开设《环境史研究导论》的编写工作。她还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历史考察》)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环境法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的研究。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史的出现无疑是备受瞩目的。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己得到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并在国际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环境史也正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了解,并于2006年被列为“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毋庸置疑,在21世纪的史学界,环境史这个“理想的实验室”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环境史,环境危机催生的历史
环境史,作为一门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关系变化、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史学分支学科,最早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以冠名并组织起来的。
环境史的兴起与发展与自然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J.唐纳德·休斯曾经在着作《什么是环境史》中这样描述环境史与自然的关系,“将环境史简单地看成是历史学科内部进展的一部分,则是严重的误解。自然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严格而论,它是一切力量的源泉。自然并不温顺地适应人类的经济,自然是包含着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经济体,没有它,人类的努力就不起作用。”这段话指出,自然本身才是环境史兴起、发展的真正驱动力。“休斯在此所要强调的是,环境史,与其他历史门类并不一样,它决不仅仅是人类自身自觉追求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以危机或者灾害面目出现的自然所驱使的结果。”梅老师解释到。我们的地球现在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物种灭绝、极端天气、土地沙化等等,而这些都是我们以往的行为造成的。用唐纳德沃斯特的话来说,环境史的兴起“正值关于全球困境的各种会议召开之际和几个国家的环境保护运动汇聚力量之时。也就是说,它是在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反省和改革的时代开创起来的……”追根究底,环境史其实是环境危机催生的历史。
环境史带来了“史学范式”的变革
“环境史是历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势头很好的一个新兴领域或者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提到环境史在史学界历处的位置,梅老师这样强调到。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日益为人民所关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环境史,把环境问题放到了更长的时段、更宽泛的范围之内来加以研究。然而,环境问题是环境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却不是仅仅只谈环境问题,即使谈环境问题,也是将其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这样的范畴之内来看问题的来龙去脉,而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但是,既然是新兴的领域,是发展中的学科,那么它也就相应的不是很成熟、很固定、很成形、学术界真正从事这项研究的人也就不是很多。虽然如此,环境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史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使历史研究的视野、主题空前地开阔与多元;环境史的学科理论基础生态学导致了历史认识的思维以整体的、有机联系的和互动的思维模式代替了线性思维模式;环境史介乎自然和人文之间的跨学科思维与方法,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环境史研究密切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对史学工作者而言,环境史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受到环境启蒙教育,教导自己如何关爱环境、保护自然……,可以说环境史正在带来‘史学范式’的变革。”梅老师这样总结到。
传统的政治史主要是以社会上层即帝王将相或者精英人物的活动为对象的历史,是自上面下的历史;作为20世纪新史学的社会史主要是以社会下层即平民百姓、弱势群体的生活为对象的历史,是自下而上的历史;而作为21世纪新史学的环境史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之关系的变迁为对象的历史;是上下左右的历史,是这个以“可持续发展”或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所需要的历史。对青年史学工作者而言,它正日益成为比一切历史都更为理想的实验室。“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环境史将在21世纪史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史学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史学工作者而言,我们不妨套用霍布斯鲍姆的一句话说,环境史已经成为——还将继续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实验室”’梅老师说。
“所以我想,无论是从史学本身的发展,还是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各方面的需要来看,环境史都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应该有更多人来关注,而且不仅仅是简单的关注,还要加入进来从事相关的研究。”梅老师补充到。
研究对象: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变迁
环境史根本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变迁,或者说它立足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研究人们的思考、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变迁这个根本对象之下,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学者,他们研究的主题各有侧重,休斯将此宽泛的分为三大类:第一,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这
类主题考虑的是环境本身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第二,人类行为造成的环境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反过来在人类社会变化进程中引起回响并对之产生影响的多种方式;第三,人类的环境思想史,以及人类的各种态度藉以激起影响环境之行为的方式。“虽然研究的主题很宽泛,但最终还都是围绕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变迁来研究问题的。”梅老师说。
环境史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问题
“环境史,是环境危机催生的历史;环境问题是环境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的判断是符合环境史兴起的实际的。”梅老师说。美国学者纳什之所以为这样一项研究冠名为环境史,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中发生的环境问题是有很大关系的。1969年圣巴巴拉海峡泄油事件发生之后,纳什愤然起草《环境权利宣言》,反思人类以往的各种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各种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并率先组织其他学科的学者,一起开展有关环境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最终推动了环境史领域的诞生。所以直到今天,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研究,仍然是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宗旨,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然而,要理解环境史在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首先要明白环境问题的一些特点。环境问题,往往都是逐渐累积,猛然爆发的。环境问题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比如,英国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事件发生后短短几天时间就导致4000多人死亡,看上去是一个突发事件,但是实际上是多年来很多工厂、家庭排放的烟雾污染空气,以致空气又
向人类反扑的一个结果,是空气污染逐渐累积的后果。另外,从性质上说,环境问题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复杂。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环境问题就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环保技术完善了,环境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但实际上,事情远远不那么简单,我认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最直接表现为的还是一个健康问题,它不仅会威胁人类的生存还会威胁自然的健康,而自然的健康受到威胁,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类的健康。”梅老师说。最后,从责任来说,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人都有责,所以人人都要负责,人人都要行动。“当然,在人人都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的情况之下,责任也有大小之分,比如,那些没有处理好污水的生产企业就要比普通市民负更大的责任。”梅老师补充到。
所以环境问题很夏杂,并且产生的影响持久而广泛。有时候它在时空上还会发生错位,比如北欧的酸雨,一般认为它与东欧、英国等地区含硫量较高的煤烟有关系;19世纪中期排放的温室气体,直到今天我们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危害。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摆在较长时段的历史维度之下去看它的产生、发展。而环境史正是这样的研究,把环境问题放在长
时段的变化当中,又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范畴下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更好的认识我们每一个人与问题产生的关联;更好的认识我们应如何区分责任的大小、受害程度的轻重,以保证我们在寻找对策的时候,会更加的公平。“另外环境史的研究,可以补充、活跃人们的思维,如果环境问题仅仅是在技术的层面来寻找对策,或者仅仅是经济上的投入,其实是不够的,它需要人们从观念、态度等方面来共同的面对。”梅老师补充到。
从事环境史研究所需的素质及知识积累
环境史是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的研究,是一个交叉的、综合的研究领域,它的性质决定了要从事这样一个领域的研究,就需要一些相关的知识积累,要求具备某些素质。“从事环境史研究需要具备的条件,我想从知识、思维习惯、情感三方面来强调。”梅老师说。
“从知识的角度未说,我们要学会知识互补,通过互补来扩大我们的知识结构。”现在的学习,从高中开始分文科、理科,大学也是这样的分科教育。所以对文科的学生来说,需要补充自然科学的知识,尤其是地理学、生态学以及60年代以后兴起的环境科学的知识,这几门学科与环境史的研究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它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还要了解它呈现知识的方式、方法;而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说,需要补充人文的知识。要对历史学有理解、对哲学有认识,这些可以帮助学自然科学的学生更好的看问题的来龙去脉,更好的去思辨问题的道理。“当然这个互补不可能做到全能,但是我想青年学生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跨出自己的主要学科,去学专业之外的一些知识,并且当你学进去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相通的,因为它的根本无非就是人、人类社会以及自然,而环境史又把人类社会和自然联系在一起,所以最高端的对象其实就是一个客体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人、包括自然。”梅老师进一步解释到。
“第二,我强调要养成环境史的思维习惯,也就是强调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综合的思维习惯,并且要用这样的思维习惯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养成环境史的思维习惯是从事环境史研究的起点,人类社会的历史,简单的说其实是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的变迁、人类认识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历史。“我们虽然要分门别类、分层的加以研究,但实际上每一对象中可能都包含了不同层面。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变化的时候,我们要想到变化背后的多种原因,自然的原因、人为的作用都要考虑。”梅老师说。环境史的思维习惯是一种复杂思维,而复杂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一种状态,尽管很多时候需要分门别类的做单方面的、局部的研究,但它只是整体当中的一个部分,并且这个单方面的、局部的内部,有可能又是一种复杂的东西。
“从情感上面,我们要学会去关怀。”这不是空话也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日常的行动当中。“我们不仅仅要爱家人、爱朋友,还要爱身边的一草一木,不要轻易去破坏,不要践踏,对所处的环境、生活的地方、你的校园、你的家乡、你的国家,都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一种大爱、一种关怀。当你学会爱他人、爱他物时,你会发现我们自己也可以更好的生存。”梅老师说。
环境史这个新兴的、重要的、发展中的研究领域,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也正是因为它还在发展中,所以它不像历史学中的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这些学科般成形。所以需要更多的人的了解,需要更多的人来芙注,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从事相关的研究。环境史将永远是青年史学者“一个非常理想的实验室”!
(转引自《科教导刊》2010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