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山-称“拜上帝会”不对吗?

冯云山-称“拜上帝会”不对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冯云山-称“拜上帝会”不对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称“拜上帝会”不对吗?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拜上帝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名词。近些年来,学者们对“拜上帝会”是否存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在国家清史编委会召开的太平天国史专题学术讨论会上,一些资深专家指出,在太平天国自身的文献(包括印书、文书档案,以及被俘起义者的供词)乃至目前国外保存的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文书中,均无“拜上帝会”的组织存在。于是,有学者提出,应吸取着名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先生的研究成果,将太平天国的宗教组织称为“上帝教”;还有的学者建议将其称为一个拜上帝的宗教。应该说,以上两种观点都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但是,通过回顾太平天国历史,以及中西文献记载,我认为“拜上帝会”是由“上帝会”一词发展而来。
太平天国史专家夏春涛先生指出,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人冯云山,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以广西桂平县西北的紫荆山为中心, “先后发展了两千多名信徒,成立了一个以拜上帝为主要特征的宗教组织——‘上帝会’”。为了支持自己的看法,他还从当时西方报道和清方记载中找到了证据。例如,西方的《中国丛报》、《中国之外友》,以及来华传教的罗孝全牧师的信、美国海军军官费熙邦的谈话中;清钦差大臣赛尚阿的翼长、广西按察使姚莹致胡林翼函和张德坚所着《贼情汇纂》,均称太平天国的宗教组织为“上帝会”。[1]
夏先生的观点和引用的资料,都是扎实可信,经得起推敲的。于此再补充几个清代地方志的材料:
上帝会之名目流播闾阎,愚无知者纷纷从贼矣。(同治《浔州府志》卷二十七)
(洪)秀全……与冯云山倡上帝会……(佚名:《浔州府志》)
萧朝贵,……与秀全首习上帝会,匿紫荆山。(同上)
萧朝贵,……性悍而痴信上帝教……(民国《桂平县志》卷四十一)
是年(道光三十年),上帝会匪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以左道聚众,……(覃元苏:《象州乱略记》)
道光年间,……逆匪冯云山……纠串匪徒拜会。(光绪《贵县志》卷六)
道光之季,洪秀全、杨秀清等啸聚紫荆山,以拜上帝为名,妖言惑众,遣其徒四出煽惑。(民国《陆川县志》)[2]
上引地方志资料完全可以证明,洪秀全、冯云山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初期,用来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宗教组织名为“上帝会”,或“上帝教”。不过,无论是“上帝会”,抑或“上帝教”,也都不是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的自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上帝会”、“上帝教”名称并行存在于县志或其他文献中的,还有“拜上帝会”名目:
道光二十六年,洪秀全拜上帝会于此(紫荆山),……(民国《桂平县志》卷六)
拜上帝会则必家属子女俱,产业贱售。(同治《浔州府志》卷二十七)
清道光二十六年,广东花县人洪秀全,与其同邑冯云山来紫荆山倡拜上帝会,……(民国《桂平县志》卷四十一)
道光戊申,红巾贼洪秀全、冯云山匿桂平紫荆山,诱人拜上帝会。(同治《浔州府志》卷四十八)[3]
冯云山在紫荆山一带……组织教会,聚会礼拜,不久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拜上帝会”。[4]
上引五则有“拜上帝会”字样的资料中,第一、三则资料中的“拜”字均为动词,可为“参加”、“加入”解;第二、四、五则资料中“拜上帝会”可作为一个名词解。
在文献中,之所以出现“上帝会”与“拜上帝会”并存的现象,我认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这样的:从洪秀全、冯云山等人来说,他们创立的宗教组织以“上帝会”命名,就表明该会的宗旨是信奉皇上帝,就是号召广大农民和其他被压迫阶层,只要信奉皇上帝,共同推翻清朝统治,就可以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美好理想;从广大信徒来说,他们只有虔诚地“拜”(此“拜”字应为“崇敬”、“倾倒”、“拜服”)皇上帝,才能过上太平、美好的生活。这就是他们把“上帝会”自然地称为“拜上帝会”的原因。而清朝统治者、地方官吏和封建文人都不会对两个名称进行深究,于是顺水推舟,将“上帝会”又称作“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拜上帝会”依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例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者们在进行社会调查时还有关于“拜上帝会”的传说:道光二十四年五月,洪秀全、冯云山在广西贵县一面教书,一面传教,“附近各村参加拜上帝会的有百余人,客家人最多”,[5]由此可见“拜上帝会”的影响了。同时也告诉我们,历史上形成的这个事实,我们最好不要轻易改变。
由上所述,我认为,我们今天将太平天国的宗教组织继续称为“拜上帝会”并无不妥之处。
附带说一下,有些学者以“拜上帝会”是“他称”,而不是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自称”,主张取消“拜上帝会”的称呼。实际上,以“他称”称呼历史的事例,在史书上是屡见不鲜的。清代一个突出的实例就是,努尔哈赤脱明建国的“大金”国,当时并不自称为“后金”,“后金”只是后世史家为叙述历史方便而采用的一个称呼,亦即是“史称”。“后金”既然能写在史书上,那么影响并不亚于“后金”的“拜上帝会”为何就必须得取消呢?
以上浅见,未必得当,于此提出来求教于方家和读者。



[1] 参见夏春涛《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8-33页。
[2] 以上资料转引自《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中华书局,1978年,第127-131页。
[3] 上引资料见《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第126、127、129页。
[4] 呤唎着、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3页。
[5] 转引自牟安世《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9页。
(本文由中华文史网首发,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