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宁:申说“符(孚)”


申说“符(孚)”
王宁
枣庄广播电视台
甲骨文中的“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字,隶定作“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一直以来不得其解,裘锡圭先生通过出土的楚简文字释读为“孚”,[1]获得学界广泛认可,《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也于此字形下特别注明:“卜辞用为‘孚’。”[2]最近曹锦炎先生发表了《释甲骨文“卬”》一文,将此字释读为“卬”,认为:
“‘卬’字之义在卜辞中的确切意思是‘(此卜)差不多可以应验’,虽与裘文的结论‘应验’有相似之处,但其有揣度成份,即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因素,仍属于正面的肯定之辞。‘卬辞’既可以视为占词的一部分,也可视为占词的另一种形式,但它决不是验辞,则可以确定。”[3]
笔者感觉,曹先生的看法是有待商榷的。
首先从字形上说,毛公鼎铭文言“卬(仰)卲(昭)皇天”(《集成》02841),“卬”字作“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从爪从人;商代晚期器的卬爵上的“卬”字作“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集成》07361),是从爪从卪,只是“爪”形简省若“匕”;甲骨文中有字形作“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合19757)、“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合36508),从爪从卪,《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中释为“印”,[4]和卬爵、毛公鼎的“卬”字相对比,这个字很可能就是“昂”、“仰”的本字,人跪坐于地低着头,他人要让他抬起头,会用手指托着他的下巴往上掀抬,让人仰起脸来,甲骨文字形表现的就是这个情况,卬爵上的字形尤其象形。
楚简文字中作“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上博6《孔子见季桓子》26)、“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上博4《柬大王泊旱》14)和小篆和传抄古文的“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分明都是从甲、金文的字形演化来的,楚简左旁的弯笔和小篆左旁的“匕”本都是爪形的省变,嬗变之迹斑斑可考。
而“孚”字甲骨文一律是作“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形,左边的短竖因为刻写的随意性,或长或短、或直或弯,其实都是一个字,无一从“爪”者;到了楚简文字中仍然保持着一竖笔的写法,无作弯笔者,与“卬”无论是字形还是用法上的区别都很明显。
对于这个字形的分析,笔者曾经认为:
“楚简文字中‘孚’或作‘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上博简《缁衣》),这个字形是由甲骨文‘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字演变而来的,裘锡圭先生已述及。此字很可能即符信之‘符’的本字,一短丨象符,卪象人坐而受之或读之,《史记·律书》:‘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集解》:‘(符)音孚。’《索隐》:‘符甲犹孚甲也。’是‘符’、‘孚’古音近通用。”[5]
这个看法至今没有改变,此字应该就是符信之“符”的本字,象人受符或读符形,与“卬”是没有什么关係。符本是古人用以徵信的信物,因而引申出可信、诚信、确实之类的意思,只是战国之后这个字形消失了,被“符”或“孚”所取代。
《说文》说:“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用为“信”义的“孚”的本字应该就是“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后世书用“孚”属于假借,非本字,所以古书里“符”、“孚”均训“信”,如《说文》:“符,信也”。《汉书·司马迁传》:“修身者智之符也”,颜注:“符,信也。”“符”又训“验”,如《淮南子·本经训》:“审于符者”,高注:“符,验也。”又《修务训》:“故有符于中”,高注:“符,验也。”《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徼人请符以立信”,李注:“符,验也。”后世书凡“信”义的“符”多用“孚”代替,故“孚”多训“信”。
在卜辞中,这个字当如裘先生所言是“应验”之意,即《尚书·君奭》“若卜筮,罔不是孚”之“孚”。如卜辞(选录自曹先生文,将其中“卬”均改为“符(孚)”):
(1)辛丑卜,?贞:妇好有子。二月。
辛丑卜,亘贞,王占曰:好其有子,符(孚)。
《合》94正
王占曰:吉,符(孚)。《合》94反
(2)贞:王其有曰多尹。
贞:勿曰多尹。
贞:符(孚)。
贞:王其有曰多尹,若。 《合》5611正
王占曰:符(孚)。
王占曰:若。《合》5611反
(5)乙丑[卜],王曰:兹卜符(孚)。 《合》24122
(6)丙戌卜,内:翌丁亥不其雨。丁亥雨。
兹不符(孚)。雨。 《合》12456+12357
(8)兹小符(孚)。《合》34345
(9)戊戌王卜贞:田弋,往来亡灾。王占曰:大吉。在四月。兹符(孚)。获狐十又三。《合》37473
占卜时说“符”、“不符”、“兹不符”、“兹符”、“兹卜符”、“兹小符”之“符”,都是古训的“信”、“验”义。
卜辞里面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占辞,所谓“符”是提前作出的是否能应验的判断。比如(1)-(5)应该属于占辞,(2)说“王占曰:吉,符”就是王占卜说吉利,能够应验;而(6)-(9)很可能属于验辞,(6)在占卜之后说“兹不符。雨”,说这个占卜没应验,下雨了。(9)占卜田猎的情况,王占的结果是“大吉”,最后验辞记录是“兹符(孚)。获狐十又三”,即这个占卜应验了,猎获了十三只狐狸。
但是“卬”并没有“应验”之类的意思,《说文》:“卬,望欲有所庶及也”,在卜辞中文意并不通畅。
在金文中,《
甲骨文-王宁:申说“符(孚)”公盨》说“永孚于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