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
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
萧旭
靖江市广电台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大批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即其中一种,文物出版社1976年出版了由帛书整理小组整理的《战国纵横家书》注释本。文物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由帛书整理小组整理的《马王堆汉墓帛书[三]》,其中收录了《战国纵横家书释文》,是76年版的修订本。本文以83年版为底本。
(1)大,可以得用于齐;次,可以得信;下,苟毋死。若无不为也(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
按:“信”字下当据《战国策 ·燕策二》补“于”字,“下”字属上句。当断作“大,可以得用于齐;次,可以得信[于]下。苟毋死,若无不为也。”整理者断句误。
(2)愿则挚(执)而功(攻)宋(苏秦谓齐王章[一])
注释:挚,通“执”,拘执。一说,通“质”,要求它送质子。
按:一说是也。《苏秦谓齐王章[二]》:“始也燕累臣以求挚。”《苏秦自赵献书于齐王章[一]》:“先为王绝秦,挚子。 ”用法并同。
(3)宦二万甲自食以功(攻)宋(《苏秦自赵献书于齐王章[一]》)
注释:宦疑读为擐。擐二万甲,即擐甲二万。第二十三章说“关甲于燕。”宦、擐、关并音近通用。一说,宦是宧字之误,养也。
按:一说误。宦、关并读为贯,《诗·硕鼠》:“三岁贯女。”汉石经贯作宦。《史记·儒林传》:“履虽新,必关于足。”《汉书》、《说苑·谈丛》关作贯,并其相通之证。本字为毌,《说文》:“毌,穿物持之也。”引申训穿着。《说文》:“擐,贯也。”《广雅》:“擐,着也。”音义亦同。《淮南子·主术篇》:“是犹贯甲胄而入宗庙,被罗纨而从军旅。”荀悦《汉纪·武帝纪》:“遂身贯戎服,亲御鞍马。”《晋书·姚苌载记》:“贯钾上马。”皆用本字“贯”。
(4)寡人之所以有讲虑者(《苏秦自赵献书于齐王章[二]》)
注释:讲虑是考虑与秦国媾和。
按:“讲”非“媾和”之义。《广韵》:“讲,谋也。”《左传·襄公五年》:“讲事不令。”杜注:“讲,谋也。”字或作购,《史记·韩世家》:“将西购于秦。”《索隐》:“《战国策》作讲,讲亦谋议,与购求意通。 ”[1]字或作构,《淮南子·说林篇》:“文王与诸侯构之。”高诱注:“构,谋也。”本书下文“是以有沟虑。”沟亦借字。讲虑犹谋虑,同义连文。
(5)粱(梁)氏不恃寡人,树寡人曰(《苏秦自赵献书于齐王章[二]》)
注释:树,立。製造名誉叫做 “树誉”,这裏是相反的意思。
按:树读为𢜳,《说文》:“𢜳,小怒也。”字或作㤱,《广韵》:“㤱,小怒也。”树寡人犹言怨寡人。《龙龛手镜》:“𠾢,俗音树。”《字彙补》:“𠾢,义未详。”疑“𠾢”即“ 𢜳”俗字。
(6)谓齐王曰:“臣恐楚王之勤竖之死也,王不可以宋故解之。”(《苏秦谓齐王章[四]》)
注释:勤是忧的意思。不故,疑当读作不辜。一说,故的意思是有意。
按:《礼记·檀弓上》郑注: “勤,劳辱之事也。”《左传·昭公十三年》:“子毋勤。”王念孙曰:“勤犹辱也。” [2]勤竖之死,以竖之死为辱也。故,当取一说,特意、故意之义。解,上海古籍版(1985)点校本《战国策》附录收《战国纵横家书》,有释文,谓借为懈,失之。解读如字,指心中开解,解开心病。
(7)宋以淮北与齐讲,王功(攻)之,𣪠(击)勺(赵)信(《苏秦谓齐王章[四]》)
按:𣪠读为 𡢖,《说文》:“𡢖,难也。”字或作𢢞,《集韵》“𡢖,《说文》:‘难也。’或从心。”《广韵》:“𡢖,意难。”所谓意难,犹言忌惮。此文谓楚王攻宋,又忌惮齐将赵信。
(8)以安无薛公之心(《苏秦谓齐王章[四]》)
注释:无读为抚。一说读作夫,助辞。
按:上说是也。
(9)是故臣以王令(命)甘薛公,骄(矫)敬(檠)三晋,劝之为一,以疾功(攻)秦,必破之(《苏秦谓齐王章[四]》)
注释:骄敬,当读为矫檠,与榜檠的意义略同,矫檠三晋是约束三晋的意思。
按:骄读为憍,《五经文字》:“憍忲之憍,经典或以骄字爲之。”《庄子·达生》:“方虚憍而恃气。”《释文》:“憍,李云:‘高也。’司马云:‘高仰头也。’”《说文》:“高,崇也。”《广雅》:“高,敬也。” 高敬,犹言崇敬。句言对三晋尊崇有礼。
(10)三晋若不愿乎,王收秦而齐(剂)其后(《苏秦谓齐王章[四]》)
注释:剂,断。
按:齐读为挤,挤迫、推挤。
(11)臣之出死以要事也(《苏秦谓齐王章[四]》)
注释:要,要求。
按:要读为约,不烦举证。
(12)燕、赵之所以国大兵强而地兼诸侯者,以亓(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须贾说穰侯章》)
按:《魏策三》作“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史记·穰侯传》作“卫、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此文“地兼诸侯”上当据补“不”字。
(13)今王循燕、赵而讲(《须贾说穰侯章》)
注释:循,当作遁,逃避。《穰侯列传》作“背”。
按:循字当不误,《魏策三》亦作循。吴师道补注:“循即徇。”与《史记》不合,吴说未是。循读为踳、舛,违背也。《史记》作背,义合。《庄子·天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释文》循作顺,章太炎谓顺读为踳、舛[3],是其例。
(14)两弟无罪而再捝(夺)之国(《朱己谓魏王章》)
按:捝读为敚,《说文》:“ 捝,解捝也。敚,强取也。夺,手持隹失之也。”敚即“夺取”义之本字。《魏策三》、《史记· 魏世家》并作夺字,夺亦敚之借字。
(15)群臣莫以[闻]则不忠(《朱己谓魏王章》)
按:释文据《史记·魏世家》补“闻”字,是也。如据《魏策三》补“谏”字,亦可。
(16)夫〔越山与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朱己谓魏王章》)
按:据《策》、《史》,当补作“夫〔越山踰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释文作“与”,误。
(17)请为天〔下雁〕行顿〔刃〕(《朱己谓魏王章》)
注释:雁行,象雁群飞翔,序列略在后。一说,雁行即前行。顿,整顿。
按:《左传·襄公四年》:“ 甲兵不顿。”杜注:“顿,坏也。”孔疏:“顿谓挫伤折坏。”此文顿字义同,本字为钝。注训“ 整顿”,误。
(18)是以晋国之虑,奉秦,以重虞秦(《谓起贾章》)
注释:虞,欺诈。一说:忧虑,防範。
按:《广雅》:“虞、护,助也。”王念孙《疏证》曰:“虞、护声相近,故皆为助也。”[4]朱骏声谓虞叚借为俌 [5]。虞秦,与上文“奉秦”相承,犹言助秦。句言晋国之虑,乃助秦伐齐。
(19)是以秦、晋皆
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若计以相笥(伺)也(《谓起贾章》)
注释:
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当读为策,策划。若计,此计。
按:
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读为㭰,《说文》:“㭰,识也,一曰藏也。”或读为刺,《史记·封禅书》《索隐》:“刺,谓採取之。”
(20)利
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擅>河山之间(《谓起贾章》)
按:
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读为掌,主也,今言掌握。
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掌同从尚得声,例得通假。释文以为擅字之误,上海版《战国策》附录《战国纵横家书》径改作“擅”,并可商。
(21)庐(虑)齐(剂)齐而生事于[秦](《谓起贾章》)
按:上齐读为挤,《慧琳音义》卷96注引《方言》:“挤,灭也。”下文“天下齐(剂)齐不侍(待)夏”,亦同。字或作济,今本《方言》卷13:“济,灭也。”郭注:“《外传》曰:‘ 二帝用师以相济也。’”郭引《外传》,见《国语·晋语四》,《通志》卷90引作“挤”。韦昭注:“济字当为挤。挤,灭也。”《庄子·人闲世篇》:“故其君因其脩以挤之。”《释文》引《方言》亦作“挤”字。
(22)魏至今然者,襄子之过也(《谓起贾章》)
注释:魏国现在这样,是襄疵不受商鞅之过。
按:至,读为致。然,读为难。《墨子·非攻中》:“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吴毓江曰:“然,声借为难易之难。”[6]此借为祸难之难。
(23)攻齐不成,陶为廉监而莫[之]据(《秦客卿造谓穰侯章》)
注释:廉监,《秦策》作“邻恤”。廉、邻声近,监、恤形近而误。廉监当即磏礛,磨玉的粗石。这是比喻,有了陶邑而不攻齐,等于没有磨出宝玉,就只是不值钱的砺石了。
按:《秦策三》作“邻恤”,邻,指邻国。《广雅》:“恤,敡也。”言攻齐不成,陶邑将为邻国所轻侮,而莫能据有之也。“ 为”字表被动。帛书作“廉监”,廉,读为邻。监读为欿,《说文》:“欿,欲得也。读若贪。” 《玉篇》:“欿,贪惏曰欿。”字或作滥,《吕氏春秋·权勋》:“虞公滥于宝与马。”高诱注: “滥,欲得也。”《韩子·十过》滥作贪。字又或作嚂、懢、㜮,《玉篇》:“嚂,贪也。”又“懢,贪懢也。”《广韵》:“懢,
贪也。”又“㜮,贪也。”言陶邑为邻国所贪窥而莫能据有之也。不必与《策》同。
(24)今王若欲因过(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则莫若招霸齐而尊之(《谓燕王章》)
注释:招,《苏秦列传》作挑,当从《燕策》作遥。招、挑与遥,并音近通用。
按:招读为超,《方言》卷 7:“超,远也。东齐曰超。”《广雅》:“ 超、遥,远也。”魏、晋以后字或作迢,《一切经音义》卷16引《考声》:“迢,远也。”挑读为遥,字或作姚,《荀子·荣辱》:“其功盛姚远矣。”杨倞注:“姚、遥同。”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不时怒,民将姚去。”
(25)大(太)上破秦,其次必长毖(摈)之(《谓燕王章》)
按:毖读为批,排斥、抛弃之义。《燕策一》、《史记·苏秦列传》作宾,宾读为摈。毖不能径读为摈。
(26)不难以国壹栖(接)(《谓燕王章》)
注释:接与下文“接收燕、赵 ”的接同,结合。
按:栖读为捷,胜也。《燕策一》作“不惮以一国都为功”,《史记·苏秦列传》作“不惮以国为功”,捷即“为功”之义。下文“栖收燕、赵”,栖读为接,《策》、《史》作接。二“栖”字不同义。
(27)恐天下之疑己,故出挚(质)以为信(《苏秦献书赵王章》)
按:疑,《赵策一》同此,《史记·赵世家》作畏。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曰:“畏,防虑之辞。”[7]《汉语大字典》:“畏,疑虑、担心。”引唐诗用例,据此可提前。
(28)今增注、𦭓恒山而守三百里,过燕阳、曲逆(《苏秦献书赵王章》)
注释:增,指加强防守。 𦭓即笹字,疑与跇字通,当超踰讲。
按:《赵策一》作“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史记·赵世家》作“踰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于燕。”则此文当以“三百里过燕阳、曲逆”为句。《史记》“守”字下有“之”字,尤为 “三百里”当属下句之确证。过,当为“通”字形讹;增,同“曾”,当为“鲁”字形讹。鲁,读为踰,《史记》正作踰。𦭓,注读为跇是也。《策》作“禁”,《史》作“斩”,义各不同。斩读为堑,贾谊《过秦论》“斩华为城 ”同,旧说多误[8]。斩常山而守之,在常山上挖壕沟而固守之也。
(29)疎分赵壤(《苏秦献书赵王章》)
注释:疎有分的意思,疎分等于瓜分。《赵策》作参,《赵世家》作三,参与三同。
按:《方言》卷6:“参、蠡,分也。齐曰参,楚曰蠡,秦、晋曰离。”郭璞注:“谓分割也。”《史》作三,当谓“三”同“参”。帛书作疎,可证参、三不是数词。
(30)煮棘(枣)将榆(《苏秦谓陈轸章》)
注释:煮枣,地名。榆,疑当读为渝,《尔雅》:“渝,变也。”此指煮枣战事将起变化。《田敬仲完世家》作拔。
按:榆读为揄、输,《方言》卷12:“输,捝也。”郭璞注:“捝,犹脱也。 ”《广雅》:“揄,脱也。”犹今言抛弃、丢失。《文选·七发》:“揄弃恬怠。”揄、弃同义连文。《史记》作拔,指被攻佔,义相合。上海古籍版点校本《战国策》附录《战国纵横家书》改释榆为逾,亦未确。
(31)夫以实苦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公仲倗谓韩王章》)
按:苦,《韩策一》、《韩子 ·十过》作告,姚宏校:“告一作困。”《史记·韩世家》作伐。告读为酷、喾,《说文》:“喾,急告之甚也。”段注:“喾与酷音义皆同。”《玄应音义》卷15“祸酷”注引《说文》作“喾,急也,告之甚也。”《玄应音义》卷3:“酷毒:又作喾、俈二形,同。”酷训急,与苦、困义合。《史》作伐,义亦相会。何建章《战国策注释》引顾广圻、金正炜说,谓“告当作苦,形近之误”;又引吴汝纶说,谓“告当是害之坏字”[9],范祥雍《战国策笺证》曰:“告可读如梏,言繫缚也,义亦通。然作‘ 苦’义长,《纵横家书》正作‘苦’,与顾校合,今从正。”[10]恐皆未允。
(32)秦大举兵东面而赍(剂)赵,言毋攻燕(《李园谓辛梧章》)
按:赍读为济,《淮南子·天文篇》:“大风济。”高诱注:“济,止也。”本字为霁,《说文》:“霁,雨止也。”
(33)不如少案(按)之,毋庸出兵(《李园谓辛梧章》)
按:庸,立即、即刻。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庸犹即也。”[11]
(34)人许子兵甚俞(《麛皮对邯郸君章》)
注释:俞,通“愉”,愉快。此处是许诺很快的意思。
按:俞当训急,字或作逾、愈。《玄应音义》卷6“俞急”注:“俞,又作愈。”《慧琳音义》卷27“俞急”注:“俞,有作逾,急也。”《尔雅》:“愈、遐,急也。”《释文》:“愈,本亦作俞。”下文“楚国之囗虽急乎?”[12]正与此相应。
(35)邯郸君榣(摇)于楚人之许己兵而不肯和(笫 27章)
按:榣读为愮,《方言》卷 12:“愮,悖也。”郭注:“谓悖惑也。”《广雅》:“愮,乱也。”王念孙曰:“皆惑乱之义也。”[13]《广韵》:“愮,惑也。”此言邯郸君惑于楚人也。
[1]《战国策》见《秦策三》。
[2]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60页。
[3]章太炎《庄子解故》,收入《章太炎全集(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7页。
[4]王念孙《广雅疏证》,收入徐复主编《广雅诂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页。
[5]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389页。
[6]吴毓江《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07页。
[7]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579页。
[8]另参拙文《<过秦论>校札》,《唐山师範学院学报》2007年第 2期。
[9]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 1990年版,第992页。
[10]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8页。
[11]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89页。
[12]“急乎”二字据上海版补出,文物版作缺文。
[13]王念孙《广雅疏证》,收入徐复主编《广雅诂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07页。
本文刊于《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6辑。
点击下载word版:
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0721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967.html
以上是关于萧旭: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校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