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旭:《敦煌诗歌导论》札记

萧旭:《敦煌诗歌导论》札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萧旭:《敦煌诗歌导论》札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萧旭:《敦煌诗歌导论》札记


《敦煌诗歌导论》札记
萧旭
靖江市广电局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项楚先生《敦煌诗歌导论》一书中所涉及的敦煌诗歌原作校释问题提出了一些质疑,并力图作出自己的解释。
【关 键 词】敦煌;项楚;《敦煌诗歌导论》;商榷
本文涉及的是项楚先生所着《敦煌诗歌导论》一书,巴蜀书社2001年出版。札记随文标明项着页码(如p38即表示见项书第38页),以便覆按。
(1)破落田园但有蒿,催残竹树皆无主(韦庄《秦妇吟》p38)
项校:催应作摧(p39)。
按:催读为摧,不烦改作。《全唐诗》卷679崔涂《途中感怀寄青城李明府》:“鳞鬣催残志未休,壮心翻是此身讐。”亦其例。言“催应作摧”,则是以“催”为“摧”之形近误字矣。
(2)场裏尘非(飞)马后去,空中毬势杖前飞(佚名《打马毬诗》P48)
按:非读为𡌦,《说文》:“𡌦,尘也。”《玉篇》:“𡌦,塺也。”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曰:“非,巴宙、《总编》校作飞,此据《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校作灰。”(中华书局2000年版)诸说皆非。
(3)不知虚魄寻归路,但见殭尸委墓田(《北邙篇》p53)
按: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曰:“寻,甲、乙二卷作若。”若读为蹃,《玉篇》:“蹃,蹈足也。”《广韵》:“蹃,践也。”《文选·上林赋》“步骑之所蹂若,人臣之所蹈藉。”李善注:“《广仓》曰:‘若,蹈足貌。’”五臣本若作蹃。字或作逽,《玉篇》:“逽,走逽。”《集韵》:“逽,走也。”
(4)教人妄生深着,无事自起贪狠(《十二因缘六字歌词》p89)
项校:“狠”字失韵,应是“ 狼”字,“贪狼”形容贪狠如狼,《汉书·董仲舒传》:“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p89)
按:校为“狼”字是也,但所释则非。《淮南子·要略》:“贪狼强力。”高诱注:“狼,荒也。”《广雅·释诂三》:“狼,很也。”又《释诂四》:“狼、很,盭也。”《汉书·严助传》:“狼戾。”王念孙《读书杂志》曰:“狼亦戾也。”很、盭(戾),即不听从之义。
(5)妻妾平生多棒椎,及至死时谁不恐(《九观诗》p93)
项校:“棒椎”当作“捧拥” ,谓围绕簇拥,如杜甫《山寺》“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p93)
按:疑当校为“捧推”。捧,簇拥。推,推重。《宋书·臧质传》:“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晋书·王导传》:“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新唐书·崔光远传》:“敬嗣爲刺史,独尽诚推奉,储给丰衍,帝德之。”“捧推”犹言“推奉”。
(6)骑竹马,逐游从(《九想观诗》 p96)
按:从,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作虫。从读为䗥或𧐱,虫名。
(7)为报后代诸人等,谁(垂)心救护不思议(利涉法师《劝善文》p108)
按:谁读为推,帛书乙本《老子》:“天下皆乐谁而弗猒(厌)也,不[以]其无争与(欤)?故天下莫能与争。”今本《老子》第66章谁作推。《汉语大词典》: “[推心] 以诚相待。汉·刘向《列女传·明德马后》:‘时及政事,后推心以对,无不当理。’唐·司空图《与台丞书》:‘且自古推心,苟不望报于其人,则未有不坚于着效者。 ’”
(8)何向(问)将刀身上梨(剺)(《劝善文》p110)
按:梨同棃,《后汉书·耿秉传》:“棃面流血。”李贤注:“棃,即剺字,古通用也。剺,割也。”项着“剺”字误从力,手民之误,径改。
(9)趁急缘防箭,高飞恐被弹(《上皇劝善断肉文》p111)
项校:“趁”字下陈注:“原本作洦。”按此字应是“怕”字形误(p112)。
按:洦读为迫,《广雅》:“ 迫,急也。”
(10)持刀因下割,将肉口中餐(同上 p111)
项校:“因”应是“咽”字之误(p112)。
按:因为咽字省借,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牡痔》:“因敝(蔽),饮药将(浆),毋饮它。”亦其例。
(11)苦痛知何说,荒迷尔许难(同上 p111)
项校:“知”字应是“如”字形误(p112)。
按:知字不误。《全唐诗》卷 80武三思《秋日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喻筏知何极,传灯竟不穷。”又卷122卢象《乡试后自巩还田家,因谢邻友见过之作》:“浮名知何用,岁晏不成欢。”用法相同。又卷752徐铉《经东都太子桥》:“纶闱放逐知何道,桂苑风流且暂归。”“知何说”即“知何道”。
(12)凡夫不昔(惜?)贤,莫作圣人怨(《鹿儿讚文》p114)
按:昔读为碏,《广韵》:“ 碏,敬也。”字或作䇎,《集韵》: “䇎,敬也。”
(13)不能谨口舌,雹杀老死尸(《神龟诗》 p116)
项校:雹通作扑,扑是“摔” 的意思(p117)。
按:敦煌变文《孟姜女变文》:“姜女自雹哭黄(皇)天。”又《齖䶗书》:“雹釜打铛。”二例“雹”字义同。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曰:“雹,就是‘𢷏’、‘扑’,同音假借,投掷的意思。”窃谓雹以同音借为暴、 㩧,《广韵》雹、 㩧并音蒲角切。《广雅》:“㩧,击也。”王念孙《疏证》曰:“暴与㩧声近义同。”《晋书·石勒载记下》:“自上㩧杀之。”“雹杀” 即“㩧杀”也。
(14)轻贱是愚人,劫道无过嗔(《六禅师偈》 p121)
项校:“道”字是“盗”字音误(p121)。
按:道字不误。劫道,《北史 ·高季式传》、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119《讨李希烈诏》并有“攻劫道路”语 ,是其谊也。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2折“打家劫道。”《汉语大词典》: “[劫道] 拦路抢劫。”所释是也,但引现代用例则偏晚,据此可提前。
(15)定水澄清取得用,开门大施贫穷人(同上 p121) 
按:定读为渟,《广韵》:“ 渟,水止。”
(16)饶泥(你)平生男女多,三𡍼恶业自须当(《嗟世三伤吟》p129)
按:泥读为伲,《集韵》:“ 伲,汝也,或作你。”
(17)贪看山,石撅倒(《山僧歌》 p132)
项校:当作“石蹶倒”,谓被石头绊倒。
按:《说文》:“蹶,僵也。 ”即跌倒义,未合此文。撅读为𧤼,《说文》:“𧤼,角有所触发也。”引申训触碰。
(18)坐等须弥不倾动,事绪纵横心拒(讵)生(《四威仪》p140)
按:拒疑读为怇,《字彙》: “怇,恐也。”本字为惧,《说文》:“惧,恐也。”
(19)幸喜乾坤养(泰),忻逢日月明(《又立赠河西悟真法师》p155)
按:养、泰形声俱远,无缘致讹。养字不误,《全唐诗》卷269耿湋《奉和第五相公登鄱阳郡城西楼》: “发生传雨露,均养助乾坤。”又卷882萧颖士《游马耳山》:“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乾坤养”即“乾坤均养”、“乾坤含养”之谊。又卷342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乾坤惠施万物遂。”正可作“乾坤养”之注脚。《乐府诗集》卷15北周《徵调曲》:“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尤为本文“养”字不误之确证。晋·成公绥《中宫诗》:“乾坤垂覆载,日月曜重光。”“乾坤垂覆载”即“乾坤养”也,“日月曜重光”即“日月明”也,亦可助校。
(20)随陷三途觅富贵(《无题》p157)
项校:随应是堕字(p157)。
按:不烦改字,随读为堕。《战国策·魏策三》:“随安陵氏而欲亡之。”《战国纵横家书》随作堕。《维摩诘经讲经文》:“ 如剪(箭)射空随志(至)地。”亦其例。
(21)八方归顺美,万国尽欢心(同上 p178)
项校:陈注:“心,甲本、乙本并作钦。”按两本作“钦”自可通,不必定改为“心”。(p178)。
按:下文“欢钦万里同。”钦疑读为欣。
(22)能得寄(几)时活,不久相看老(《新集严父教》p189)
按:寄时,犹言寄世。陆机《豫章行》:“寄世将几何?日昃无停阴。”
(23)上去双门橝(𣟴),下去两重关(《咏门诗》p196)
项校:橝字是𣟴字形误,同“闩”、“拴”,《集韵》:“𣟴,闭门机。”(p196)
按:橝字不误。橝读为扂,《广韵》橝、扂并音徒玷切,同音假借。《玉篇》:“扊,扊扅,户牡。扂,同扊。”即指门闩。又音转为𠂼、 㧀、剡、扊,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不详引字书材料。《汉语大字典》:“橝,门闩。”缺例证,据此可补。
(24)今照书字笔头干,谁知明振实箇奸(《吉凶书仪》附诗 p201)
项校:“今照”当作“今朝” 。(p201)
按:振疑读为晨。斯 4654附学郎诗:“今朝亭𧟶(停罢)真救生,来晨课述笔自行。”“来晨”即明晨,正可助校。
(25)今朝闷会会,更将愁来对(《论语序》附诗 p202)
按:会读为懀,《玉篇》:“ 懀,闷也。”《集韵》:“懀,心恶。”此用省借字,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会为晦(p701),未确。
(26)弓硬力强箭又(叉)褐,头边虫鸟不能飞(伯2500 p217)
项校:原文“又”字不误,褐通作𧼨,这裏是劲疾的意思(p217)。
按:“又”字项校是。《说文》:“𧼨,趌 𧼨,怒走也。”非其谊。褐读为𤣨,《说文》:“𤣨,不成遂急戾也。”字或作䋵,《玉篇》: “䋵,急也,不成也。 ”《广韵》同。
(27)有阙驰书问,亲临徂路长《《问友人疾》 p225》
按:徂读为阻,《诗·蒹葭》:“道阻且长。”是其所本。
(28)交河虽远地,风俗扬中华(《西州》 p226)
项校:扬,原卷作易,当作异(p226)。
按:不烦改字。《玉篇》:“ 易,异也。”《国语·晋语五》韦昭注:“易,犹异也。”
(29)一从沦陷自天涯,数度栖惶怨别家(《梦到沙州奉怀殿下》 p239)
按:栖读为恓、悽,不烦举证。
(30)非论阻碍难相见,亦恐猜慊(嫌)不寄书(《忽有故人相问以诗代书达知己两首》 p243)
按:《说文》:“慊,疑也。 ”又:“嫌,不平于心也,一曰疑也。”可知“慊”为“猜疑”义之本字。后世以“嫌”为“疑” ,《集韵》:“慊,通作嫌。”此文不必破读,以今律古。
(31)继五凉之中兴,雍八州之胜地(《白雀歌》 p248)
项校:雍,楚按当作拥(p248)。
按:雍读为拥,参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战国策·秦策五》:“雍天下之国。”姚宏注:“雍,有也。”本文用法正同,不烦改字。
(32)自从汤帝昇霞后,白雀无因宿帝廷(《白雀歌》 p250)
项校:霞,楚按当作遐(p250)。
按:昇霞,谓死,霞即指云霞。昇字或作升、登,霞或作遐、假,参见朱起凤《辞通》卷8。《墨子·节葬下》:“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毕沅云:“《太平广记》引作 ‘熏其烟上,谓之登烟霞。’”孙诒让云:“《列子》亦作‘熏则烟上,谓之登遐。’《新论》作 ‘烟上熏天,谓之昇霞。’《博物志》作‘勋之即烟上,谓之登遐。’登遐者,《礼记·曲礼》云 ‘天子崩,告丧曰:天王登假。’郑注云:‘登,上也。假,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耳。’《释文》云:‘假音遐。’《汉书·郊祀志》云‘世有仙人,登遐倒景。’颜注云:‘遐亦远也。’案:依《广记》所引及《新论》,似皆以遐为霞之叚字,非古义也。”按《太平广记》见卷 480,《列子》见《汤问篇》,《新论》见《风俗篇》,《博物志》见卷2。《墨子》之“登遐”,霞正指烟霞,与上文“聚柴薪而焚之,熏上”相应,《新论》、《广记》改用本字“霞”。孙诒让驳为“非古义也” ,可谓以不狂为狂。郑玄、颜师古所解,望文生义。《淮南子·齐俗训》:“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升假”、“乘云”对举,王勃《忽梦游仙》诗:“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登霞” 、“蹑云”对举,可作佐证。假读为霞至显,可见郑玄假训已之误。《后汉书·张衡传》:“涉清霄而升遐。”“升遐”、“涉清霄”相承,遐读为霞亦至显,可见颜师古遐训远之误。《楚辞·远游》:“载营魄而登霞。”正用本字“霞”,王逸注:“霞谓朝霞赤黄气也。”至确。朱注:“霞古与遐借用。”傎矣。朱起凤《辞通》卷8云:“遐,亦高也。”未得。王国维《观堂集林》卷2《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谓“登遐”与“陟恪”、“陟降”同,恐未足信。
(33)东取黄河第三曲,南取囗威及朔方(《龙泉神剑歌》 p251)
按:缺字当是“武”。
(34)身到敦煌有多时,每无管领接括希(《身到敦煌》p270)
项校:括字应是话字(p270)。
按:接括,疑读为“咭聒(咶)”。
(35)两家既不合,角眼相蛆妒(《王梵志诗》 038首 p309)
按:蛆,郭在贻读为怚,《集韵》:“怚,妬也。”蛆、妒同义连文。
此文刊载于《敦煌学研究》2007年第1期,总第3辑。
点击下载附件:
萧旭:《敦煌诗歌导论》札记0649《敦煌诗歌导论》札记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127.html

以上是关于萧旭:《敦煌诗歌导论》札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