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锡全:《诗经大雅行苇》“耇”字释义订讹

杨锡全:《诗经大雅行苇》“耇”字释义订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杨锡全:《诗经大雅行苇》“耇”字释义订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杨锡全:《诗经大雅行苇》“耇”字释义订讹


《诗经·大雅·行苇》“耇”字释义订讹
(首发)


杨锡全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诗经·大雅·行苇》:“ 黄耇台背,以引以翼。”《说文·老部》云:“耇,老人面冻黎若垢。”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言“耇,老人面冻黎若垢也。按:当训老人背佝偻也,从老省,从句,会意,句亦声”。桂馥《说文解字义正》同。《释名·长幼》:“九十曰鲐背,或曰黄 耇,黄,鬓髮变黄也,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鸡胡也,或曰冻棃,皮有斑黑如冻棃色也。”[1]《释名疏证·长幼》“大齿落尽,更生细者,如小儿齿也”条:“ 舍人曰:‘耇,觏也。血气精华觏竭,言色赤黑如狗矣。’孙炎曰:‘耇,面如冻棃色如浮垢,老人寿征。’”
“耇”,本形容老人面部皮色似冻梨,并以此表寿征。然而又说这种颜色“若垢”,表面看似乎说得过去,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问题。其一,古人修饰多不重複;其二,用“面色似垢”表寿征,于情理不通;其三,“垢”与“耇”音同,“垢”释“耇”当为声训。
《方言》卷一:“眉棃耋鲐,老也。东齐曰眉……秦晋之郊陈兖之会曰耇鲐。”郭璞注:“鲐,言背皮如鲐鱼,耇,音垢。”传统引郭璞注作“郭璞注:‘耇鲐,言背皮如鲐鱼,耇,音垢。’”当误,“背皮如鲐鱼”仅释“鲐”,郭注“耇”仅声训。应为“郭璞注:‘鲐,言背皮如鲐鱼;耇,音垢。’”为是。“耇”当训“面如冻棃”。“垢也”、“如垢”、“若垢”当误。《说文·老部》云:“耇,老人面冻黎若垢”,“若”系“音”字之误。《仪礼·士冠礼》云:“黄耇无疆,受天之庆。”郑玄注曰:“黄,黄髪也;耇,冻黎也。皆寿征也。”段注:“……《仪礼》注曰:‘耇,冻梨也’……冻黎谓冻而黑色,或假梨为之。《尚书》‘黎老’作‘犁老’,亦假借也。孙炎注本作‘面冻梨’……本无‘如’字,《释名》及《方言》注乃云‘如冻梨’,非也。”毛诗:“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郑笺:“黄,黄髪也。耇,冻梨也……耇,音苟。”孔疏:“黄耇,皆是老名,故云:‘黄,黄髪;耇, 冻梨’……郭注:‘耇,面色似梨也。’”孔疏引《方言》云:“《方言》‘ 燕代北鄙谓耇为梨’,郭璞注:‘梨,面色似梨也。’”
综上,“耇,冻梨也”,当言老人面部颜色似冻梨,并以此为寿征。《尔雅·释诂》:“黄髮、儿齿、鲐背、耇老,寿也。”郭璞注:“黄髪,髪落更生黄者;儿齿,齿堕更生细者;鲐背,背皮如鲐鱼;耇,犹耆也。皆寿考之通称。”宋陆佃《尔雅新义》卷一:“黄髮、儿齿、鲐背、耇老,寿也。”王氏在《经义述闻》卷二十二《春秋名字解诂上》“楚史老字子斖(《楚语》)”条下说:“耆也、老也、耇也、眉也,皆寿也。”[2]“垢”释“耇”当为声训,《方言》郭璞注、《毛诗正义》郑笺为是。“耇”,当与“耆”、“耋”、“𦒻”等同族,皆从老,表寿征。
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方言》、《释名》、《释名疏证》、《尔雅》、《尔雅新义》等据《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3年8月。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
3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华书局, 1984年6月。
4 桂馥《说文解字义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
5 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
6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1980年9月。
7 毛亨传、郑玄笺《毛诗》,《四部丛刊初编(二)》,上海书店印行, 1989年3月(据商务印书馆 1926年版重印)。
8 李昉《太平御览》,《四部丛刊三编》,上海书店印行,1985年12月(据商务印书馆 1936年版重印)。



[1]“黑”本作“点”,据《太平御览》引改。
[2] 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页534~535。
点击下载附件:
杨锡全:《诗经大雅行苇》“耇”字释义订讹0584《诗经·大雅·行苇》“耇”字释义订讹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253.html

以上是关于杨锡全:《诗经大雅行苇》“耇”字释义订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