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


《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
(首发)
杨锡全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要:通过对出土简帛文献的整体考察,发现大多实用性文献(如日书、诏条、法律文献等)由于面向的读者是大众,经常使用“是谓”句、“谓”字句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术语或现象作出解释、说明或补充,从而为一般读者所理解。“是〓”、“是”字的使用情况同“是谓”、“谓”字,亦作为一种表解释、补充说明义的“术语”被使用,从而间接证明出土文献中“是〓”当释读为“是谓”, “〓”当是对上文“谓”的重文。
关键字:“是谓”;“谓”;“是〓”;“是”;解释、说明补充义;补证
拙文《出土文献“是〓”句浅析》(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11月3日。)粗略对比了出土简帛文献中 “是〓”句与“是谓”句的使用情况,证明“是〓”应释读为“是谓”的结论。后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思路证明拙文的观点,现补证如下。
通过对出土简帛文献的整体性考察,发现“是谓”句、“谓”字句大多出现于实用性文献(如日书、诏条、法律文献等)中,原因在于这样的实用性文献由于面向大众,经常需要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术语或现象作出解释、说明或补充,从而为一般读者所理解,“是谓”、“谓”字正是作为表解释、补充说明的“术语”(暂且称作“术语”,可以讨论。)被使用。研究发现,实际上“是〓”的使用情况同“是谓”、“谓”字,亦作为一种表解释、补充说明义的“术语”被使用,从而证明出土文献中“是〓”当释读为“是谓”, “〓”当是对上文“谓”的重文。
出土文献 “是谓”表解释、说明补充义
要考察“是谓”作为表解释、说明补充义的“术语”的使用情况,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其疑问形式出发,也即考察“何谓……?”这一疑问形式的使用情况。此点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最具代表性。如:
(1)可(何)谓“盗埱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王室祠,貍(薶)其具,是谓“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简 28)
(2)“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 可(何)谓“非公室告”?·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勿听。(《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简104、105)
(3)可(何)谓“家罪”?父子同居,杀伤父臣妾、畜产及盗之,父已死,或告,勿听,是胃(谓)“家罪”。(《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简108)
(4)可(何)如为“犯令”、“法(废)令”?律所谓者,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法(废)令”殹(也)。(《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简142)
(5)可(何)谓“宫更人”?·宫隶有刑,是谓“宫更人”。(《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简 188)
(6)“使者(诸)侯、外臣邦,其邦徒及伪吏不来,弗坐。” 可(何)谓“邦徒”、“伪吏”? ·徒、吏与偕使而弗为私舍人,是谓“邦徒”、“伪吏”。(《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简180)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为实用性文书,有问有答,即是表解释、说明补充。 “是谓”句共51句,都是对前面疑问的解释或补充说明。此用法的“是谓”句在其他出土文献如《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上博五》)、《九店楚简》、《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等亦有很多,如:
(7)天共𣥜(时),地共材,民共力,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明)王无思,是胃(谓)参(三)悳。卉木须𣥜(时)而句(后)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奋),天亚(恶)女(如)忻,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平)旦毋哭,明毋诃(歌),弦望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𠉦(宿),是胃(谓)川(顺)天之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常)。(《上博五·三德》简 1)
(8)敬者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得)之,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怠)者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失)之,是胃(谓)天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常),天神之[□](《上博五·三德》简2)
(9)戋(残)丌新(亲),是胃(谓)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罪);君无宔(主)臣,是胃(谓)畏危。(《上博五·三德》简4—5)
(10)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早)与臤(贤)人,是胃(谓)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詇)行。臤(贤)人不才(在)昃(侧),是胃(谓)迷惑。不与智𢘃(谋),是胃(谓)自惎(誋)。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早)与智𢘃(谋),是胃(谓)童(重)基(惎)。(《郭店楚简·语丛四简12-14)
(11)凡工日,不吉,是胃(谓)无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九店楚简》简18下)
(12)【寅、卯、㫳(辰)】、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丑,是胃(谓)结日,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作)事,不果。(《九店楚简》简 25)
(13)【卯、㫳(辰)、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丑、寅,是胃(谓)易(阳)日,百事训(顺)城(成)。(《九店楚简》简26)
(14)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丑、寅、卯、㫳(辰),是胃(谓)□日,𥝤(利)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以)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解)兇(凶),叙(除)不羊(祥)。(《九店楚简简28)
(15)正阳,是胃(谓)番昌,小事果成,大事有庆,它事未小大尽吉。(《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日书》简34)
(16)介日,是胃(谓)其群不拜,以辞不合(答)。(《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日书》简41)
(17)……亥午丙申,在行不可归,在室不可行,是胃(谓)归,死;行,亡。(《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日书》简142一、143一)
上举文献中的“是谓”句虽然不是结合疑问形式出现,但同样是对概念、现象等的解释、说明。在此类“是谓”句加疑问形式“何谓……?”同样说得过去。
出土文献 “谓”表解释、说明补充义
我们也能找到单用“谓”表 “解释、补充说明”的例子。例如《敦煌悬泉月令诏条》:
(18)·毋夭蜚鸟。 ·谓夭蜚鸟不得使长大也,尽十二月常紧。(行13)
(19)·毋作大事,以防农事。 ·谓兴兵正伐,以防农事者也,尽夏。(行25)
(20)·土事无作。 ·谓掘地深三尺以上者也,尽冬。(行 73)
(21)·慎毋发盖。 ·谓毋发所盖藏之物,以顺时气也,尽冬。(行74)
(22)·毋发室屋。 ·谓毋发室屋,以顺时气也,尽冬。(行75)
《敦煌悬泉月令诏条》共66条,“谓”字句占40条,达61﹪。作为一种实用性(应用性)的文书,需要对诏条中的概念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使表达的意思具体化,这样读者(一般大众)才能明白。《诏条》每一条诏令皆用“谓”字句。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也有用“谓”字句者:
(23)“真臣邦君公有罪,致耐罪以上,令赎。” 可(何)谓“真”?臣邦父母产子及产它邦而是谓“真”。·可(何)谓“夏子”?·臣邦父、秦母谓殹(也)。(简177、178)
(24)可(何)谓“匿户”及“敖童弗傅”?匿户弗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徭)、使,弗令出户赋之谓殹(也)。(简165)
(25)可(何)谓“四邻”?“四邻”即伍人谓殹(也)。(简99)
(26)“盗及者(诸)它罪,同居所当坐。”可(何)谓“同居”?·户为“同居”,坐隶,隶不坐户谓殹(也)。(简22)
(27)“隶臣将城旦,亡之,完为城旦,收其外妻、子。子小未可别,令从母为收。”· 可(何)谓“从母为收”?人固买(卖),子小不可别,弗买(卖)子母谓殹(也)。(简116)
另外《郭店楚简·五行》亦为解释、说明性文书,多用“ 谓”字句,共24句(不包括“此之谓也”类型的句子);《郭店楚简·六德》有7个“谓”字句。《马王堆汉墓帛书(一)·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共有39个“谓”字句(不包括“此之谓也”类型的句子)。
“谓”字句皆是对前面“何谓”的解释、补充。后世训诂学术语的“谓”,即来源于“谓”的解释义用法。
上述“是谓”句、“谓”字句,皆有解释、补充说明义,是对《日书》、法律文书、诏条等实用性文献中的一些概念、术语、现象等的解释、补充说明,这样读者才能明白。基于此,“是谓”句、“谓”字句就成为《日书》等文献中一种表示解释的术语被广泛使用。
出土文献 “是”、“是”表解释、说明补充义
我们主要考察《睡虎地秦简 ·日书甲种》两组特殊句子。先看第一组“是〓”句,共9句(其中例8为补出者):
(28)鬼恒召人出宫,是〓遽鬼,毋(无)所居。(简28背3)
(29)凡鬼恒执匴以入人室,曰“气(饩)我食”云,是〓饿鬼。(简62背2)
(30)人毋(无)故鬼攻之不已,是〓刺鬼。(简27背1)
(31)人毋(无)故鬼昔(藉)其宫,是〓丘鬼。(简29背1)
(32)人毋(无)故而鬼取为胶,是〓哀鬼。(简34背1)
(33)一宅中毋(无)故而室人皆疫,或死或病,是〓棘鬼在焉。(简38背1)
(34)一宅之中毋(无)故室人皆疫 ,多瞢(梦)米(寐)死,是〓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鬼貍(埋)焉。(简41背1)
(35)人毋(无)故一室人皆疫,或死或病,丈夫女子陏(堕)须(鬚)羸发黄目,是宲宲﹤是〓宲﹥人生为鬼,以沙人一升𢯶其舂臼,以黍肉食宲人,则止矣。(简43背1、44背1、45背1、46背1)
(36)正月七日、·二月十四日、·三月廿一日、·四月八日、·五月十六日、·六月廿四日、·七月九日、·八月十八日、·九月廿七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廿四日、·十二月卅日,·是日在行不可以归,在室不可以行,是〓大兇(凶)。(简170背、180背)
对比另一组类似的“是”字句:
(37)人毋(无)故而鬼惑之,是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鬼,善戏人。(简32背1)
(38)有众虫袭入人室,是野火伪为虫。(简35背3)
(39)鬼恒襄(攘)人之畜,是暴鬼。(简37背3)
(40)鬼婴儿恒为人号曰“鼠(予)我食。”是哀乳之鬼。(简29背3)
(41)人毋(无)故而鬼有鼠(予),是夭鬼。(简32背3)
(42)一室人皆毋(无)气以息,不能童(动)作,是状神在其室。(简36背2)
(43)一室人皆夙(缩)筋,是会虫居其室西臂(壁)。(简 39背2)
(44)女子不狂癡,歌以生商,是阴鬼乐从之。(简47背2)
(45)人毋(无)故而鬼祠(伺)其宫,不可去。是祖口游。(简49背2)
(46)鬼恒羸(裸)入人宫,是幼殇死不葬。(简50背2)
(47)人生子未能行而死,恒然,是不辜鬼处之。(简52背2)
(48)人毋(无)故室皆伤,是粲迓之鬼处之。(简57背2)
(49)犬恒夜入人室,执丈夫,戏女子,不可得也,是神狗伪为鬼。(简48背1)
(50)鸟兽能言,是夭(妖)也。(简59背1)
(51)鬼恒夜鼓人门,以歌若哭,人见之,是兇鬼。(简29背2)
(52)人若鸟兽及六畜恒行人宫,是上神相。(简31背2)
(53)鬼恒从男女,见它人而去,是神虫伪为人。(简34背2)
关于这两组句子,石峰先生认为第一组“是〓”之“〓”和第二组单用的“是”皆为係词,得出“至少在秦汉口语中,‘是’的係词用法已趋普遍,并由此影响了否定係词‘非’的语法功能 ,使‘非’成了一个否定副词”的结论。 [1]我们认为石先生观点值得商榷。
先来看係词“是”的情况。係词“是”说明事物是什么,或者说明事物之种类、性质、形态。其语义功能主要有表示判断、表示同一和类属、表示强调,概括起来就是:係词的语义功能是对前后成分之间所具有的语义关係的一种判断,一种确认。然而上述两组句子的“是〓”和“是”前后成分之间没有判断、确认的语义关係。第一组前八个句子,前半句说的是某种鬼出现时的情况、后果等,后半句用“是〓”句解释、说明是何种鬼所致,并补充相关情况,如例(28)(35)即补充此种鬼出现时应对的办法。反之,如果将“是〓”释读为“是是”, “〓”看作係词,则句子无解释、补充说明义。此类句型如果以疑问的形式当为:“何谓某种鬼?”我们不可能说:“何是某种鬼?”目前尚未发现这样的疑问形式。(“何谓”疑问形式的用例很多,上文已敍述。)从此,也侧面说明“是〓”在诸多实用性文献中当是作为一种表解释、补充说明的“术语”,对文中一些概念、现象加以解释、补充说明。也即证明“是〓”当释读为“是谓”。
此点我们再提到《马王堆汉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的几个句子:(拙文《出土文献“是〓”句浅析》仅从句子出现先后顺序讨论,此处为表达作用分析。)
(54)是胃(谓)白灌,见五日而去,邦有亡者。(6/18)
(55)是胃(谓)赤灌,大将军有死者。(6/19)
(56)是胃(谓)秆慧,兵起,有年。(6/22)
(57)是〓帚慧,有内兵,年大孰(熟)。(6/24)
(58)是〓竹慧,人主有死者。(6/26)
(59)是〓蒿慧,兵起,军几(饑)。(6/28)
(60)是〓苫慧,天下兵起;若在外,归。(6/30)
(61)是〓苫茇慧,兵起,几(饑)。(6/33)
梁冬青先生关于这几个句子的观点,我之前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一文注释中给出了商榷意见。另外,冯春田先生(1992:363)认为第二个“是”(即 “是〓”的“〓”)表确实或实在性的强调: “这几个例子是彗星图下的解说文字。彗星在我国古代被视为‘妖星’,它的出现预示着凶事的将临,古人很看重它。所以彗星图下用以解说的‘是是帚彗’、‘是是竹彗’等句子,其用‘是’字也说不定是为了强调,以示警戒。” [2]其实冯先生也提到了“是〓”是用于“解说”的,也即对彗星图的解说或说明。如果说“是为了强调,以示警戒”,那么像“是胃(谓)秆慧,兵起,有年”这样的句子同样是 “兵起”,就无法解释为何没给予警戒。其实这裏的“是谓”、“是〓”仅仅是对于彗星图的解说或补充说明,使读者能够明白其义(彗星图也应是实用性文献)。
上述例(37)至(53)“是”的用法等同于“是谓”,表解释、说明补充义。(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可能关乎係词“是”的来源问题。)《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皆有这样的用法:[3]
(62)子巳酉寅午戌卯未亥辰申丑凡,是土□月不可取土,其月坏垣,缺垣,其□不死必亡。(《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135)
(63)说讼,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若龙鸣,□□□虽合聚,登于天,一夜十□,直此卦,是利以合人。(《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300)
(64)所环耳以责,不得以讼,不克,直□目,是利于起事乙。(《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328)
(65)天部(棓)在东南,其来﹤本﹥类星,其来﹤末﹥锐,长可四尺。是司雷,大动,使□毋动,司反□□□□□□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行14)
(66)槥(彗)星在东北,其本有星,末类慧(彗)。是司失正逆时。土□□者驾(加)之央(殃),其咎大□□□□□□□□□□□□□□□□。
天銺(枪)在西北,长可数丈,左右锐。是司杀,不周者驾(加)之央(殃),其咎亡主。(《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行14)
(67)天岑(欃)在西南,其本类星,末庸锐,长数丈。是司□ □□□□□□□□□□□□□□□□□□□□□□□□□□□□□□□□□□□□□其出而易立(位),□□□□驾(加)之央(殃),其咎失立(位)。(《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行15、16)
(68)是司月行、槥(彗)星、天夭、甲兵、水旱、死丧、□□ □□道以治□□□矦(侯)王正卿之吉凶,将出发□□□。(《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金星》)
“是谓”、“是〓”(即“是谓”,此为表达需要。)、“是”、“谓”等 随着使用的广泛化,甚至可以直接省略不用。如:(69、70对比71、72、73)
(69)东门,是〓邦君子门,贱人(《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18)
(70)东门,是胃(谓)邦君门,贱人弗敢居,居之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119正3)
(71)南门,将军门,贱人弗敢居。(《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116)
(72)屈门,其主必昌富,妇人必宜疾,是〓鬼夹之。(《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8)
(73)屈门,其主昌富,女子为巫,四岁更。(《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120)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也有直接不用(即不使用 “是〓”、“是谓”、“谓”字或 “是”字)者。如:
(74)可(何)谓“宫均人”?·宫中主循者殹(也)。(简187)
(75)可(何)谓“宫狡士”、“外狡士”? ·皆主王犬者殹(也)。(简189)
(76)可(何)谓“甸人”?“甸人”守孝公、(献)公冢者殹(也)。(简190)
(77)可(何)谓“集人”?古主取薪者殹(也)。(简193)
(78)可(何)谓“耐蔔隶”、“耐史隶”?卜、史当耐者皆耐以为卜、史隶。(简194)
省略“是谓”、“是〓”、“是”或“谓”,句子意思都没变。反之,如果将“是〓”释读为“是是”,并将其作为係词或副词,或将句(37)至(53)的“是”也看作係词,那么省略“是〓”或“是”字后句子意思发生变化,至少语气是不一样的。说明“是〓”、“是谓”、“是”或“ 谓”用法等同,且“是〓”即为“是谓”, “〓”即为上文“谓”之重文。
综上,出土简帛文献实用类文献中,“是谓”、“是”和“谓” 经常表示解释、补充说明义使用,传世文献亦有这样的用法。而“是〓”的使用情况同“是谓”、 “是”和“谓”, “是〓”即为“是谓”。我们不能因为《日书》文献的特殊性质从而将“是〓”看作一种特殊用法,恰恰相反,《日书》正是一种实用性的文献,因此“是〓”的使用也不应是特殊的。另外,如果将 “是〓”释读为“是是”,且作为《日书》中一种常见的用法,那么在相关的一些文献中也应当找到“是是”的用例,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如此可以推论:书手在抄写某种文献时前文出现“是谓”表解释、补充说明用,后面的部分为了节省时间就把“是谓”之“谓”用重文符代替,作“ 是〓”句。这也证明出土简帛文献中的“是 〓”即为“是谓”,“〓”当是对“谓”的重文。
本文材料来源:
1、《天水放马滩秦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出版, 2009年8月。
2、《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文物出版社, 1990年9月第一版,2001年12月第二次印刷。
3、《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4、《九店楚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华书局,200年5月。
5、《敦煌悬泉月令诏条》,中国文物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2001年8月。
6、《马王堆汉墓帛书(一)》,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3月。
7、《马王堆天文书考释》,刘乐贤着,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8、《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6月。
9、《郭店楚墓竹简》,荆门市博物馆整理,文物出版社, 1998。
参考文献:
郭锡良 1990 《关于係词“是”产生时代和来源论争的几点认识》,《汉语史论集》,商务印书馆,1997版。
裘锡圭 1979 《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中国语文》第6期。
唐钰明 1991 《上古判断句的变换考察》,《中国语文》第5期。
—— 1992 《中古“是”字判断句述要》,《中国语文》第 5期。
梁冬青 2002 《出土文献“是是”句新解》,《中国语文》第2期。
—— 2007 《出土文献“是是”句的再讨论》,《古汉语研究》年第1期。
魏宜谊 2008 《再论马王堆帛书中的“是﹦”句》,《东南文化》第4期。
石 峰 2000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係词“是”》,《古汉语研究》第3期。
李若晖 2004 《先秦文字中的“〓”符作用浅析》,《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第 4辑。
冯春田1992 《从王充〈论衡〉看有关係词“是”的问题》,程湘清《两汉汉语研究》第341页,山东教育出版社。



[1]石峰先生《〈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系词“是”》,《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
[2] 冯春田《从王充〈论衡〉看有关系词“是”的问题》,程湘清《两汉汉语研究》第341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
[3]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释文据刘乐贤先生《马王堆天文书考释》,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5月第一版。
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0570《出土文献“是〓 ”句浅析》补证一则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276.html

以上是关于法律-杨锡全:《出土文献“是〓”句浅析》补证一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