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


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
(首发)
苏建洲
彰化师大国文系
《凡物流形》甲15「起而用之,△于四海」,「△」字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读为「陈」,指军队行列,即军队作战时的战斗队形,也就是阵法。简文之「陈」指布阵。《书‧武成》:「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陈」字用法同。[1]复旦大学读书会、陈志向先生从之。[2]季师旭昇亦同意字形从「东」。[3]宋华强先生则认为:
C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字。包山简牍“郙”字所从“甫”旁或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字见于汉印,《集韵》收爲“补”字或体。“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在简文中可以读爲“敷”或“布”。整理者已经引用僞古文《尚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按,《文选·劝进表》李善注引《尹文子》曰:“尧德化布于四海。”可知今传《大禹谟》虽是僞古文,“敷于四海”之言未必无所传承。《益稷》有“外薄四海”之语,“薄”、“敷”通用,亦可参证。[4]
李锐先生同意宋先生之说。[5]
谨按:将「△」分析从「甫」可商。「甫」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东」旁可参: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陈,《玺彙》1455)
李家浩先生曾经指出:「战国文字有在竖画的顶端左侧加一斜画的情况」,如「陈」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玺彙》1453),亦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玺彙》1455)、「匋」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麓伯簋),亦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古陶文字徵》页187)等等。[10]又如「杀」可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可读为「通」。「东」,端纽东部;「通」,透纽东部,音近可通。《说文》:「钟或作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可见「东」声与「甬」声确实音近可通。又如《郭店‧语丛三》41「迵(踊),哀也,三迵(踊),文也。」[11]而古籍亦有【锺与同】、【童与同】通假的例证,[12]亦可证明「东」、「通」确实可以通假。古籍有「通于四海」的说法:
《荀子‧儒效》:「此若[13]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
《新序‧杂事五》:「若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之外,应之而怀之,是何也?」
《穀梁传‧僖公九年》:「天子之宰,通于四海。」
《穀梁传‧僖公三十年》:「天子之宰,通于四海。」
综合以上,简文应读作「起而用之,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通)于四海」。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页251-252。
[2]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邬可晶执笔),《〈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编释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8.12.31,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81、陈志向:〈《凡物流形》韵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01.10,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5。
[3] 季师旭昇:〈上博七刍议(二):凡物流形〉,武汉大学简帛网,2009.
01.0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4。
[4] 宋华强:〈《上博(七)·凡物流形》札记四则〉,武汉大学简帛网,2009.01.03,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8。
[5] 李锐:〈《凡物流形》释读札记(再续)(修订版)〉,清华大学简帛网,2009.01.03,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885。
[6]李守奎:《楚文字编》(上海:华东师範大学,2003.12)页825、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编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12)页627、张新俊、张胜波《葛陵楚简文字编》(成都:巴蜀书社,2008.8)页213、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10)页1193-1194。
[7]黄德宽、徐在国:〈郭店楚简文字考释〉《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週年纪念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12)页110。又载于黄德宽、何琳仪、徐在国合着:《新出楚简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9)页15。
[8] 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页334。
[9] 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页334。
[10] 李家浩:〈传遽鹰节铭文考释-战国符节铭文研究之二〉《海上论丛》第二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7)页24
[11] 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2)页209。
[12] 高亨、董治安编纂:《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97.7二刷)页17、18。
[13] 从王念孙改为「若」,见〔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7.10四刷)页120。
点击下载附件:

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0315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046.html

以上是关于四海-苏建洲:释《凡物流形》甲15“通于四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