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首发)
苏建洲
彰化师大国文系
刘乐贤先生曾撰文指出:「在楚文字中从双『虫』得声之字的字形分析方面,目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认爲双『虫』是三『虫』即『虫』之省,另一种则认爲双『虫』是由甲骨文『毓』的右部演变而来。我们认爲,除『流』字以外,其余从双『虫』得声之字仍以前一种分析较爲合适。本文对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的讨论,也可以说是爲此说提供了新的支援。」[1]刘先生文中列的后一种说法所加的注脚是笔者的文章。[2]笔者文中以为:楚简的「融」字应分析为从「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毓)」得声。最近看到《上博文字编》在「融」字条下也注解指出:「按:『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为『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之变形音化。此字双声符,楚『祝融氏』之『融』。」[3]又说:「右侧偏旁『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之讹变。」[4]与笔者看法相同。今在旧说的基础上再补充新的材料论说「融」字构形如下:
楚简的「融」字一般作: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毓)」得声,主要是因为右旁也写作「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而与「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显有不同。何琳仪、刘钊、李天虹、曾宪通等先生以为「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是由甲骨文「毓」右旁所从倒子之形演变而来,演变过程如下: [5]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性自命出》31,「流」所从)
看得出来,「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象倒「子」,所从的圆圈是倒子的头部,其下为「羊水」。而圆圈脱离倒子,移位在旁,乃至脱落,就剩下上下两个「虫」形相叠了。[6]换言之,「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可以省「○」作「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融」,余纽冬部;「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毓)」,余纽觉部,二者双声,韵部阳入对转。这种现象也见于楚先鬻熊之「鬻」作[7]: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望山》1.121)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毓)」声。「鬻」、「毓」二字古音同为余纽觉部,通假自无问题。 [8]郭永秉先生也指出:「我们知道,文献中的『鬻熊』在楚简中就经常写作『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形也会增益圆圈而变成带圈的的『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符。」[10]也就是将这些「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认爲邾公锺的「陆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郑语》的「光照四海」与《东山经》「出入有光」合,火正与「见则其邑大旱」合。[21]郭永秉先生认为闻氏之说应属可信,可见祝融的得名应该和「光照」的关係密切。[22]而由闻氏所说的「祝融」异文,亦可见「融」、「庸」的确音近可通。
其次,字形右旁孟蓬生先生以为是饰符,笔者上引文以为应分析为从「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毓)」得声,不过所从的「○」旁误写成「口」形。 [23]今案:1995年新出老簋铭文曰:「渔于大△」,「△」字作: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将字形左下的偏旁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释为「号」,解释说:「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形,其上实从『口』,下半仍像两手上张之形,与『子』之分别,仅『O』、『口』之异,倘『口』乃强调『子』之张口号叫,则正可以解释该字构形之原意。」[24]李家浩先生则认为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字应释为「也」。并指出:「也」的初文象「子张口啼号之形,疑是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毓)」声,而不从「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虫)」声。
《郭店·老子甲》简21:「又(有)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状)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地)生。」整理者认为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之讹,「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即昆虫之「昆」的本字,简文中用爲「混」。[26]刘钊先生认爲此字「可看作『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字的繁体,字可读爲『混』。」[27]杨泽生先生则认为:「但『虫』为『昆』的错字只能是一种可能。我们怀疑简文『虫』应读作『融』。《说文》『融』字籀文从『鬲』『虫』声,『融』是个从『虫』省声的字,因此『虫』和『融』相通是没问题的。……读作「融」,热气蒸腾之状态,与「混」意思相去不大。」[28]这样是否会构成笔者上述说法的反证呢?所幸相同用法的「虫」亦见于《上博五·三德》简14,简文曰:「天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灾)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字形可以隶定作「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范常喜先生指出:「『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字右部从三『虫』,『虫』亦见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简21:『又(有)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状) 虫〈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混)成,先天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地)生。』整理者认爲『虫』是『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之讹,『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即昆虫之『昆』的本字,简文中用爲『混』。『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从『虫』得声,所以我们认爲亦当读作『混』。『混混』一词文献较爲多见,亦作『浑浑』。用来表示水奔流不绝的样子,亦用于其他事物的连续不断。」[29]此说正确可从,亦可反证上引《老子》仍应从帛书本、传世本读作「混」。至于《说文》籀文「融」写作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后,进而繁化为「虫」。当然也有可能是「后来的抄写者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改变了原来的写法。」[30]
再回到一开头刘乐贤先生所说的问题。笔者以为《孔子诗论》的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蚕),分析为从「虫」声是可以的,目前字形上没有出现反证。但并不表示其他从「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旁的字只能分析为从「虫」,本文所举楚简的「融」与「鬻」则是应该分析为「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毓)」声的。
[1] 刘乐贤:〈读楚简札记二则〉,简帛研究网,2004.05.29,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207。后以〈读楚简札记(三则)-楚简的「谗」与秦简的「蚕」〉为题,发表于赵平安等主编:《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与学术史-李学勤教授伉俪七十寿庆纪念文集》(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1)页112-113。
[2] 苏建洲:〈试论《上博(三)‧周易》的「融」及相关的几个字〉,「简帛研究」网站,2004.5.8,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sujianzhou02.htm。后以〈楚简文字考释五则之五〉为题发表于《文字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里仁书局,2005.11)。
[3] 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编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12)页137。
[4] 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编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12)页284。
[5]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页222、刘钊:〈读郭店楚简字词札记〉《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页79、李天虹:〈上海简书文字三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上海书店,2002.3)页380-381、曾宪通:〈「子」字族群的研究〉《第一届中国语言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6] 曾宪通:〈再说「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字〉《古文字研究》第27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9)页246-247。
[26]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5)页112、116注51。
[27] 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12)页17。
[28] 杨泽生:〈郭店简几个字词的考释〉《中国文字》新 27期(台北:艺文印书馆,2001.12)页166。
[29] 范常喜:〈《上博五‧三德》札记三则〉,简帛网,2006年2月24日。
[30]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8)页50。
点击下载附件:
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0234楚简「融」字构形再议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12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苏建洲:楚简「融」字构形再议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