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
(枣庄广播电视台)
本文正文释文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之《释文》为底本,[1]另外参考不求甚解先生缀合复原本,[2]重新予以编联。原文简3缀合有误,海天游蹤先生认为“乙本简3的拼合恐有问题,下段残简‘□言(?)乎?君子才(宀/昏耳)□’,书手与《民之父母》、《武王践阼》、《颜渊问于孔子》同一人,要归回《颜渊问于孔子》。”[3]不求甚解先生之编联本即将甲3号简剔除,jdskxb先生也认为“本篇我认为不存在甲乙两本而应将诸简连读”,[4]均是,兹从之。对于论坛上诸家之说择善而从,参以己意略作校读。
【正文】
城(成)王为成(城)僕(濮)之行[一]。王囟(思、使)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文)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教)子玉[二]。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文)遗(治)帀(师)于𠧞(眺、睽),[三]一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𢨋、毕),[四]不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杀)一人。[五]子【甲1】玉遗(治)帀(师),出之敧(蒍)。[六]三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毕),渐(斩)三人。[七]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举)邦加(贺)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文)[八],以亓(其)善行帀(师)。王䢜(归),客于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文)=(子文。子文)甚憙(喜),【甲2】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合)邦以㱃=(饮酒)。远(蒍)白(伯)珵(嬴)犹约(弱),[九]须寺(时)仴(侑)㱃=(饮酒)子=(子。[十]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文)举䏠(榼)售(酬)伯珵(嬴)曰:[十一]“㝅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于)兔为【甲3】楚邦老,[十二]君王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免)余辠(罪)。[十三]以子玉之未患,[十四]君王命余遗(治)帀(师)于𠧞(眺、睽),一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毕)【乙1】,不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杀)一人。子玉出之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奇、蒍),[十五]三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毕),渐(斩)三人。王为余宾,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举)邦加(贺)余,女【乙2】蜀(独)不余见,飤是䏠(榼)而弃不思老人之心。”[十六]伯珵(嬴)曰:“君王胃(谓)子玉未患【甲4】,命君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教)之。君一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毕),不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杀)[一人]……【乙3】[十七] ……子玉之【乙4】[十八]帀(师)既败帀(师)已,[十九]君为楚邦老,憙(喜)君之善而不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制)子玉之帀(师)之【甲5】[二〇]
【校读】
[一]成王,即楚成王熊恽。成僕,即城濮。本篇所记史实亦见《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兹录于下作为校读参考: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蔿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二]囟,同“思”,楚简多以“思”为“使”。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从又眠声,当是“敃”字之繁构,此读为“文”。下同。见海天游蹤先生、[5]高佑仁先生说。[6]
[三]遗,从孙合肥先生释,孙先生认为当训“置”。[7]按:古书“遗”所训之“置”均弃置义,似乎与文意不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相当于该字的是“治”,疑“遗”当读为“治”。盖“治”字古或读盈之切,即读若“怡”,与“遗”字乃同馀纽双声、之微通转叠韵,为音近通假。
𠧞,此字诸家解释颇纷异,youren(高佑仁)先生认为“简1所谓的‘汥’应是左‘兆’右‘殳’之结构,‘兆’为其声。”[8]海天游蹤先生也认为“甲本01、乙本01整理者释为‘汥’的字,应为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读法待考。”[9]宁按:此字实楚简文字中的“𠧞”字,字形可参看《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327-328页所列字形。[10]《左传》作“睽”,当是“眺”字之形讹,“𠧞”、“眺”音近通用。对于这个地方杜预注也仅云“楚邑”,其具体地点不详。
[四]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原整理者读为“聝”,非是。无语先生认为“即古文誖,读爲‘毕’。”[11]宁按:此即“𢨋”字,《康熙字典·酉集上·角部》:“觱,《说文》本作‘𧥑’。《六书正譌》:‘吹皆角音,故从角。𢨋,古誖字,谐声。然今时惟知觱矣’。”《考证》:“《诗·豳风》‘一之日觱发’,《说文》作‘毕发’。”是此字与“毕”通用。
[五]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此字无语先生读为“肆”,[12]张崇礼先生亦云:“肆,杀。参陈剑先生文。” [13]此字疑即“杀”字异体,《左传》作“戮”,义同。
[六]敧,原字形作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从殳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声,相当于《左传》中的“蒍”。乙2简作“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原整理者释“扶”。由此字与“蒍”通推之,此字当是歌部字。乙2的字形古文中习见,此象截去一臂之形,乃是奇偶的“奇”字,《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郭璞注:“即奇肱也。”《山海经》中又有“奇肱国”,盖即一臂之人,是独臂可称“奇”。故该简之字当是“敧”字,音与奇偶之“奇”同,古音均见纽歌部,“蒍”匣纽歌部,为音近通假,故“敧”或“奇”均即“蒍”,楚地名。
[七]三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毕),渐(斩)三人,《左传》作“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八]加,原整理者读“贺”,是。
[九] 远白珵,海天游蹤先生认为“‘远白珵’,就是‘蔿伯嬴’,也就是‘蒍贾’。”[14]是也,《左传》中作“蒍贾”或“伯嬴”,“嬴”当是赢利之“赢”的通假字,名贾,字伯赢。“珵”、“嬴”、“赢”音同通假。约,无语先生、海天游蹤先生均认为当读为“弱”,[15]是也。《左传》作“蒍贾尚幼”,“约”、“幼”亦音相近。
[十]须寺,当读为“须时”,“须”古训“待”,有迟后义,“须时”是很晚、迟后的意思。《左传》作“后至”。“须”字从无语先生、[16]youren(高佑仁)先生释。[17]
仴(侑)㱃=(饮酒),下一个“子”字下有重文符号“=”,故此句当是“须寺(时)仴(侑)饮=(饮酉)子”。“仴”当是“侑”之或体,本义是劝酒,这里是敬酒之意;甲3简与本简“㱃”字下均有合文符号,表示乃“饮酉”之意,“酉”即“酒”之初文;“子”当即子文。“须时侑饮酒子”意思是伯珵很晚才向子文敬酒。
[十一]䏠,当是从月(肉)立声,读为“榼”,《说文》:“榼,酒器也。”《左传·成公十六年》:“行人执榼承饮,造于子重。”
售,原字写法是上隹下贝,即销售之“售”的本字,此读为“酬”,答也。伯嬴向子文敬酒,故子文举榼而答之。
[十二] 㝅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兔,原整理者谓即穀于菟,是。穀于菟子文的私名,《左传·宣公四年》:“初,若敖娶于妘,生斗伯比。若敖卒,以其母畜于妘,淫于妘子之女,生子文焉。妘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妘子田,见之,惧而归,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穀’,谓虎‘于菟’,故命之曰‘斗穀于菟’。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这里是子文自称其名。
[十三] 君王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免)余辠,“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从原整理者读,当是分娩之“免”的本字,或作“㝃”。这是自谦的说法,意思是自己举荐人很合适,所以君王不怪罪。杨伯峻先生云:“《晋语五》叙赵盾举荐韩厥,甚称其职,因使诸大夫贺己,曰:‘吾举韩厥而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可见举拔得人,为之庆贺,古有此礼。”[18]
[十四] 患,此读为“贯”。无斁先生认为“‘患’似乎可以直接读作‘惯’。”[19]Jiaguwen1899先生云:“我读‘患’为‘贯’,《左传》襄公31年‘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杜注:‘贯,习也。’《尔雅•释诂》亦云‘贯,习也’。简文谓子玉尚不熟习军事,故命子文教之。”[20]均是。字亦作“惯”,《集韵·去声七·三十谏》以“惯”、“贯”、“串”同字,“患”从“串”声,故得与“贯(惯)”通假。
[十五]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原字形作“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当即奇偶之“奇”,通“蔿”。说参注[六]。
[十六] 飤是䏠(榼)而弃不思老人之心,伯嬴年龄最小而最迟向子文敬酒,子文认为他不知道尊重长者,很不满,所以说让伯嬴喝了这榼酒之后,改正不尊重老人的思想。
[十七]此乙3简上段,据文意及鱼游春水先生说缀于甲4简下。[21]“一人”二字据文意补。
[十八]此乙4简残段,根据文意及鱼游春水先生说缀于乙3上段下。[22]此简当是一支简的最下面一截,很可能与乙3简同属一简,乙3是该简的上段,此简是该简的最下段,故可与甲5简连读。
[十九]子玉之帀(师)既败帀(师)已,“败师”就是军行混乱毁败的意思。这是说子文先带兵进行军事演习,军纪严整,所以无所惩罚;后子玉带兵进行军事演习,军纪不整,所以三天斩三人。二者相比,子玉带兵是比较失败的,其军队混乱无序,故曰“败师”。或以为此言子玉之败是指子玉在城濮之战中的失败,恐非是。城濮之战在僖公二十八年,而此时尚在僖公二十七年,子玉尚未败于城濮之役。根据本文及《左传》看,蔿贾(伯嬴)这段话的意思应该是说:君王觉得子玉不习惯带领军队,命令你来教他。你有经验,带兵只演习了一天,没杀一人;可子玉并没有学会带领军队的方法,演习了三天就杀了三个人,他在治军上是很失败的。既然治军失败了,你是楚国的元老重臣,只因为你的本事而沾沾自喜,却不帮助子玉治理军队,这样下去子玉的军队打仗就会失败误国。子玉是你举荐的人才,他的失败也是你的失败,有什麽可祝贺的。我勉强来祝贺你已经不错了,还分什麽先后缓急。
[二〇]
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从心杀声。字从youren先生释,[23]其读仍当从原整理者读“制”为是。此下有佚简,文未完。
附记:本文蒙宝鸡文理学院付强先生热情提供《上博九》资料,谨致谢忱!
(编者按:[2]海天游纵《读〈成王为城僕之行〉札记》,武大简帛论坛2013-01-05.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5&page=1(下简称《成札》,注明楼数。)不求甚解先生贴见21-22楼。
[3]《成札》0楼
[4]《成札》25楼
[5]《成札》0楼
[6]高佑仁《〈上博九〉初读》,简帛网2013-01-08.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9
[7]孙合肥《读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札记》,简帛网2013-01-08.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2
[8]《成札》1楼
[9]《成札》2楼
[10]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11]《成札》3楼
[12]《成札》7楼
[13]《成札》50楼
[14]《成札》0楼
[15]《成札》3楼、31楼
[16]《成初》46楼
[17]《成初》47楼
[18]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444页。
[19]《成札》35楼
[20]《成札》36楼
[21]《成札》30楼
[22]《成札》30楼
[23]《成札》1楼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6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上博九《成王为成僕之行》释文校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