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简343:单一,绣平、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百。[1]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原字形作“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原释作“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皃”,此从陈松长、王贵元先生释。[2]王贵元先生云:“‘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疑即‘黊纩’,指黄锦(按:锦当作绵)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3]
王贵元先生“‘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疑即‘黊纩’”的说法,我在硕士论文中提出过异议,现把那段话引在这里:
“黊纩”文献皆作“黈纩”,但朱骏声认爲“〔黊〕相承误作黈,从主。《穀梁》庄二十三年传‘士黈’,《淮南·主术》‘黈纩塞耳’,《东京赋》注:‘以黄緜大如丸,悬冠两边当耳。’”[4]《广雅·释器》:“斢、黊,黄也。”王念孙疏证:“《庄二十二年》穀梁传:‘礼:天子、诸侯黝垩,大夫仓,士黈。’范甯注云:‘黈,黄色也。’《淮南子·主术训》:‘黈纩塞耳,所以掩聪。’《汉书·东方朔传》作‘黈纩充耳,所以塞聪。’薛综注《东京赋》云:‘黈纩,言以黄緜大如丸,悬冠两边当耳,不欲妄闻不急之言也。’如淳《东方朔传》注:‘黈,音土苟反。’‘黈’与‘斢’同。《说文》:‘黊,鲜明黄也。’又云:‘蘳,黄华也。’‘蘳’与‘黊’同。”[5]结合文献和王念孙説来看,“黊”、“斢(黈)”分别甚明,朱骏声所说“〔黊〕相承误作黈”缺乏根据。另外,古书裏也缺乏“纩”、“完”二字相通的例证。因此,王贵元认爲“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即“黊纩”是很牵强的。“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也可能不连读)该作何解尚不清楚。[6]
虽然不同意王贵元先生的説法,但也没有提出更好的意见,所以才说“‘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也可能不连读)该作何解尚不清楚”。另外在论文的注释裏还有这样一段话:
《淮南子·主术》:“楚文王好獬冠,楚国効之。”“獬冠”,《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四引作“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冠”,并引“许慎注曰:今力士冠”。“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俱从“圭”声,“冠”、“完”古音相近,因此,将简文中的“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读爲“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冠”从读音上讲很合适。但此说也有两个问题:一是“冠”见于简20—24、268(简343与简268文字书写风格较爲一致,而与简20—24明显不同),但都不写作“完”形;二是即使将“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读爲“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冠”,整条简文的意思仍不能完全弄清。[7]
现在来看这段话,对理解简文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近日读《盐鉄论》,发现其中有一段话对理解简文似有些帮助。其《散不足》篇云:
古者,皮毛草蓐,无茵席之加,旃蒻之美。及其后,大夫士复荐草缘,蒲平。庶人即草蓐索经,单蔺蘧蒢而已。今富者绣茵翟柔,蒲子露床。中者皮代旃坐平莞。[8]
将上引文字中的“蒲平单莞”、“滩皮代旃,阘坐平莞”两句与简文相对照,似可认爲简文“单”即“滩皮代旃”之“旃”,“平”、“完”即“蒲平单莞”、“阘坐平莞”句之“平”、“莞”。下面分别来説明。
“单”上古音是端母元部,“毡”是章母元部,二字读音相近,且古书“单”与“亶”及相从之字多相通(例多不烦举,可参看《古字通假会典》第202—205页)。《说文·毛部》:“毡,撚毛也。从毛,亶声。”段玉裁注:“古多假旃字。” 因此,简文“单”读作“旃”或“毡”当无问题。《玉篇·毛部》:“毡,毛为席。”《广韵·仙韵》:“毡,席也。”包山楚简262:“一白氊,锦纯。一缟席,绿裏,锦纯。”
《荀子·正名》“轻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俞樾《诸子平议·荀子三》:“平乃席名,故与簟并言。”因此,简文中的“平”似可如字读。
简文中的“完”可读作“莞”,《说文·艸部》:“莞,艸也,可以作席。从艸完声。”《诗经·小雅·斯干》“上莞下簟”,郑玄笺:“莞,小蒲之席也。”另“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之“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说文·虫部》:“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虿也。从虫,圭声。”简文“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也可能读作“鼃”,《说文·黾部》:“鼃,虾蟇也。从黾,圭声。”段注:“字亦作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作蛙。”《玉篇·黾部》:“鼃,今蛙字”。简文中“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与“绣”相对,因此“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可能是花纹的名称。庾信《小园赋》“连珠细茵”,倪璠注:“茵,席也”。“连珠”即花纹名称,“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之“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可与之相比照。
将简文中的“完”读作“莞”仍有一个问题,在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中有“莞”的记载:
简309:莞席,其一缋掾(缘),一锦掾(缘)。
简310:坐莞席二,锦掾(缘)。[9]
虽然我们可以用“上下文异字同意”[10]的观点来加以解释,但仍意犹未安。再者按照本文的解释,“绣平、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百”的“百”,当是指“绣平、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完”的数量。但这样大的数量让人难以索解,毕竟前边只是“单一”,“一”与“百”相对,太不成比例了。
(编者按:[1]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释文第69页图版四六。文物出版社2004年。本书释文对此条简文未作点断,这里根据我们的理解加以标点。
[2]陈松长等:《马王堆简帛文字编》第536、302页,文物出版社2001年。王贵元:《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释读补正》,简帛研究网站,2004年12月26日。
[3]王贵元:《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释读补正》,简帛研究网站,2004年12月26日。
[4]《说文通训定声》526页“黊”字下,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1983年。
[5]《广雅疏证》273页,中华书局,1983年。
[6]伊强:《谈〈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遣策释文和注释中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5月。
[7]同上注23页。
[8]桓宽着、王利器校注:《盐鉄论校注》第205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9]同注1,释文第68页图版四三。
[10]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一,见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第1—3页,中华书局2005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114.html

以上是关于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343号简考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