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命》小札

读《吴命》小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吴命》小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读《吴命》小札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上博七《吴命》一篇,竹简残毁严重,艰于解读。经反复比勘,我们发现整理者对5、8二简上下二段的缀合似有不确,而3号简与1号简、5号简上段与8号简下段却有可能拼接。此外,在释读上也有一些想法。以下请分条写出:
1、君之顺之,则君之志也。两君之弗顺,敢不芒道以告?吴请成于楚:昔上天不中,降祸于我【3】二邑。非疾读《吴命》小札
读《吴命》小札焉加之,而慎(殄)绝我二邑之好。先人有言曰:“马将走,有童(冲)之,速衢。”竈来告曰:囗囗【1】
3号简存有上端,背面书有篇题,大概是本篇竹书的第二、第三简。1号简两端皆残,整理者在图版(小图)中列在偏上的位置,而在释文考释中却将留存的两道契口称作第二契口与第三契口。仅就这一段残简本身看,其位置偏上抑或偏下都是可能的。不过,从上揭简文内容看,这一残简适可接在3号简之下。经此缀合,这支简只在尾端残缺约二字。
“敢不芒道以告”作一句读,由鲁家亮君指出。[1]“不中”之“中”如字读即可,由高佑仁先生指出。[2]慎读爲“殄”,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以下简称“复旦读书会”)指出。[3]“衢”字所从,与《周易》23号简用爲“衢”的字相似,指大道;也可能读爲“瞿”或“惧”。[4]
2、寿(州)来(4号简)
寿,恐当读爲“州”。[5]州来是吴楚间地,二国曾在此争夺、拉锯。《汉书·地理志上》沛郡下蔡县下自注云:“故州来国,爲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后四世侯齐竟爲楚所灭。”4号简很可能上接1号简,是竈来之告的内容,或许是说楚伐州来,所以下文接着说“孤使一介使”如何如何。
3、有轩冕之赏,又有斧钺之威。以此前后之,犹不能以。牧民而反志,下之相寒也。几(岂)不左(佐)在【5上】于周。寡君问左右:孰爲师徒践履陈地?以陈邦非它也,先王姑繁大姬之邑囗囗【8下】
如同复旦读书会指出的那样,5号简上段与5号简下段看不出有何关联。从内容上看,在现存下段残简中,倒是8号简下段有可能与5号简上段相接。左,整理者释爲“右”,复旦读书会改释,读爲“差”。今按,亦可读爲“佐”。才,整理者读爲“哉”。今按,亦可读爲“在”。在这种情形下,下接8号简下段开头的“于周”二字,就很顺适。
推寻文意,“犹不能以”应作一句读。能以,是可以用“轩冕之赏”和“斧钺之威”“前后”人们的意思。寒(从攴),整理者释爲“齐(从攴)”。今改释,恐惧义。
4、宁心援(缓)忧,亦唯吴伯父(6号简)
援,简文从爰从攴,整理者释爲从“孚”之字。似应释爲“援”,读爲“缓”,舒解义。
5、自是日以往,必(比)五六日(9号简)
是,整理者释爲“旺”,读爲“望”。今按:此字上部与楚文字“是”字近似,但缺少“日”下横笔;下部与上博竹书《容成氏》53号简背面篇题“容成氏”的“氏”字近似,疑爲“是”异构。
必,恐当读爲“比”。楚竹书必字或从“匕”作。
(编者按:[1]《〈吴命〉札记二则》,简帛网2009年1月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7)
[2]《释〈吴命〉简3“天不中”》,简帛网2009年1月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9)。
[3]《〈上博七·吴命〉校读》,程少轩执笔,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8年12月30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77)。
[4]复旦读书会文后飞虎在2008年12月31日评论也已联繫到竹书《周易》的近似之字。
[5]复旦读书会文后llaogui在2008年12月30日评论已疑“寿逨”爲“州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406.html

以上是关于读《吴命》小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