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吴命》1、3号简文补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吴命》1、3号简文补说


(美和技术学院)
《上博七‧吴命》存简9支,多有所缺损,简文通读不易。经整理者曹锦炎先生编连调整后,[1]略可通读,但仍存有许多难解之处。陈伟先生将3号简提前和1号简拼接,[2]就文意来看,似乎较为通顺,也较符合文献所载相关史实。玆将简文列举并通读如下:
君之顺之,则君之志也。两君之弗顺,敢不芒(往)道以告?吴请成于楚:昔上天不中(衷),降祸于我 《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简3】 《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3]二邑,非疾《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安(焉)加之,而《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殄)《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绝)我二邑之好。先=(先人)又(有)言曰:“马《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将)走,或(有)童(冲)之,速《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殃)。”《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州)来告曰:《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 ”【简1】
简文所记盖与鲁哀公十年楚伐陈之事有关,《春秋‧哀公十年》经:“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左传》:“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救陈,谓子期曰:‘二君不务徳,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徳而安民。’乃还。”此事件乃因鲁哀公六年吴王夫差伐陈,楚人救陈,事成之后楚无所得,且陈又亲附吴,楚大司马子期乃率师讨伐陈国,吴国派遣延州来季子率军救陈,其后吴、楚和谈,各自退兵归返。
因此,简文“两君之弗顺”,近于《左传》“二君不务德”,“弗顺”意谓吴、楚二君务兵不务德也,将有兵戎相见之祸事。其次,简文“竈来”,陈伟先生以为恐当读为“州来”,[4]可从。此“州来”当即《左传》之“吴延州来季子”。“吴延州来季子”,杜预注:“季子,吴王寿梦少子也。”孔颖达疏:“襄昭之传称延州来季子者皆是季札也,此说务德安民,是大贤之事,亦当是札。故计迹其年,言虽老犹能将兵也。”疏又引孙毓云:“季子食邑于州来,世称延州来。……延州来季子或是札之子与孙也。”杨伯峻注:“此延州来季子未必即季札本人,以近百岁老翁帅师,恐情理所难,或其子孙,仍受延、州来之封,故仍其称乎。”杨说可从,此延州来季子应非季札本人,而当是其子孙,简文逕称[5]“州来”,乃其受封之地。
另外,简文“芒道以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疑“芒”通读“亡”,[6]鲁家亮先生以为“芒”通“忙”,有急忙的含义,芒与下文“道以告”连读,大概的含义为“怎么敢不急忙告知?”[7]
按:鄙意以为简文“芒”似可通读为“往”,二字古音同属阳韵。又文献亦有“往”、“亡”相通之例,如《左传‧昭公元年》:“楚灵王即位,薳罢为令尹,薳启强为大宰。郑游吉如楚葬郏敖,且聘立君。归,谓子产曰:‘具行器矣。楚王汏侈,而自说其事,必合诸侯,吾往无日矣。’子产曰:‘不数年未能也。’”此“吾往无日矣”犹“吾亡无日矣”也,如《左传》成公七年:“有上不弔,其谁不受乱﹖吾亡无日矣”、襄公二十三年:“孟孙死,吾亡无日矣。”可证“往”可通“亡”,亦可通从“亡”得声之“芒”。因此,简文“芒道以告”乃“往道以告”,即往来道路以告之意,亦可省称“往告”也。文献亦有其例,如《左传》僖公十年:“及期而往,告之曰”,昭公八年:“或告子旗,子旗不信,则数人告。将往,又数人告于道。”延州来季子受命前来说服楚国退兵,其行如外交使节人员,古代派遣使者多称“往”或“往来”,如《左传》成公十六年:“郑人闻有晋师,使告于楚,姚句耳与往。”成公十二年:“交贽往来,道路无壅。”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最后,关于“先人有言”,文献多有其例,“先人有言”犹“人有言”、“谚曰”、“周谚”、“语曰”,如《吕氏春秋‧慎大》:“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齿寒。’”,《左传‧僖公五年》则作“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又如《晏子春秋‧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先人有言曰:‘毋卜其居,而卜其邻舍。’”《左传‧昭公三年》则作“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至于简文“先人有言:‘马将走,或童之,速《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这段话的内容含义,学者意见颇多分歧,如整理者曹锦炎先生认为“速”当训为“招致”,“《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是指马将要疾趋时因受到惊动而招致某种行为或行动,当读为“仰”,意为“马受惊而仰”。[8]随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有网名“飞虎”者认为此“《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字即《上博三‧周易》23号简的《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并据今本《周易》作“衢”,而读本简中的该字为“蹶”。[9]陈伟先生赞同“衢”字之说,并认为该字可读爲“瞿”或“惧”。[10]何有祖先生则将此句改释作:“马将走,或动之速,《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养)《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竈-曹?)来告曰:《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并说:“或,指有的马。‘或动之速’指有马速度异常。《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当合为一词。《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似可读作养,养曹似指养马的官员。从‘马将走’到‘曰’后残断部分,皆为所引先人之言。引号範围据此调整。”[11]范常喜先生认为“《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基本声符为“羊”,疑读作“殃”,“羊”、“央”古音相近可通,“速”则有招致之意,“速殃”即“招致祸殃”,文献多见“速祸”、“速罪”、“速辜”、“速伤”之例。[12]按:“《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简文作《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上部从“羊”,范常喜先生读为“殃”的意见应可信从。且范先生所引之《左传‧隐公三年》:“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简文“两君之不顺”,正是说吴、楚面临双方即将发生冲突的祸事,所以吴使州来引用“先人之言”,以说明两国若不和谈,将招致灾祸,所以简文这里读作“速殃”颇合于文意。至于“或童之”,当依从陈伟先生,读作“有冲之”,[13]“童”与“冲”古书多通假之例,[14]不须赘言,此“冲”意为“冲犯”,简文之意乃谓马将要疾驱奔走,若有冲犯之者,必招致灾祸(乃被马匹冲撞受伤)。吴使州来引用这段话的用意乃是劝告楚帅子期应该避免两国交战之祸殃,而与吴国议和退兵。
(编者按:[1]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2]陈伟:《读〈吴命〉小札》,简帛网,2009年1月2日。
[3]此处缺字依据文意似可补为“吴、楚”。
[4]同注2。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高雄: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91年9月),页1656。
[6]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吴命〉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12月30日。
[7]鲁家亮:《〈吴命〉札记二则》,简帛网,2009年1月1日。
[8]同注1。
[9]同注5,文后网友回应意见。
[10]同注2。
[11]何有祖:《〈吴命〉小札》,简帛网,2009年1月2日。
[12]范常喜:《〈上博七‧吴命〉“殃”字补议》,简帛网,2009年1月6日。
[13]同注2。
[14]参见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7月)【冲与《吴命》1、3号简文补说
《吴命》1、3号简文补说】、【冲与撞】条,页16。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389.html

以上是关于《吴命》1、3号简文补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