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上博六》札記(四)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孔子問季桓子》
1.不食五穀,擇處危杆(岸)[1],剴(豈)不難乎?(14號簡)
豈,原釋為則。按:此字與“則”不類,疑為“豈”字變體,楚簡豈字寫作: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內禮》8號簡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魯邦大旱》6號簡
頗為相近。字當釋為剴(豈)。《說苑·尊賢》“君不能用所輕之財,而欲使士致所重之死,豈不難乎哉?”
2.皆同其囗,此與民也。【17】
與,原釋為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易)。9、10、11號簡有“與”字形同。字當釋為“與”。
3.君子德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紀)而立師保,慎亓(其)禮樂,逃亓(其) 【21】
此句原釋文作“君子德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紀)而立仔保,慎亓(其)禮樂”,其中的“仔”,隸定顯然有誤,我們曾認為就是楚簡中常見的“師”字。[2]其後學者們做有新的釋文:
陳偉老師釋作“君子值(植)己而立師,保慎亓豊樂”[3]
李銳先生釋作“君子德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紀)而立仔(師)保,慎亓(其)禮樂”。[4]
按:各家所做釋文雖仍有不足,但也各有所取之處。如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讀作“己”,“師保”屬上讀的意見皆可從。我們認為釋文可作:“君子德(直)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己)而立師保,慎亓(其)禮樂,逃亓(其)……。”其中“德”,讀作“直”。“直己”謂自身守正不阿。《禮記·樂記》:“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孔子家語·弟子行》:“外寬而內正,自極於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終,蓋蘧伯玉之行也。”“慎禮樂”,即對禮樂謹慎。典籍有“慎禮”一詞,《左傳》昭公四年:“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爲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
4.役(?)不奉芻,不昧(味)酉(酒) 26號簡
“役”,原未釋。按:此字與郭店《五行》45號簡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役)字近似,疑當釋為“役”。可指僕役。《左傳》定公元年:“季孫使役如闞公氏 。”《左傳》襄公十一年:“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無征。”孔穎達疏:“役謂供官力役,則今之丁也。”在簡文中似指儀式準備人員。
芻,原釋為苽。按:古文字有“芻”字作: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包山95號簡)、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公芻權)、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 (《璽匯》0570)。我們所討論的字與第2例更為接近,略有變形而已。疑當釋為“芻”。芻,在先秦儀禮活動中可作為行禮物品。《禮記·祭統》:“君執圭瓚祼尸,大宗執璋瓚亞祼。及迎牲,君執紖,卿、大夫從,士執芻。”鄭玄注:“芻,謂槁也,殺牲時用薦之。”《禮記·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荅君,卿大夫序從。”孔穎達疏:“卿大夫序從者,卿大夫佐幣,士奉芻,依次第而從君也”。可見所謂的“奉芻”,意即執芻。
(編者按:[1]“擇”見何有祖《上博六札記(三)》,簡帛網,2007年7月13日。“杆(岸)”見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2007年7月9日;陳偉:《讀〈上博六〉條記之二》,簡帛網,2007年7月10日。
[2]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2007年7月9日。
[3]陳偉:《讀〈上博六〉條記之二》。
[4]李锐:《〈孔子見季桓子〉新編(稿)》,簡帛網,2007年7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715.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讀《上博六》札記(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