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首发)
《上博(五)‧競建內之》10易牙的「易」寫作△1: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1)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2)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3)
整理者隸作「亥戈」,[1]學者未見異議。[2]《上博(二)‧容成氏》9「履地△2(戴)天」,其中「△2」字,李零先生隸作「《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並說:「『《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即『戴』。原從首從,《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疑同『《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3]還有《包山》255有字作「△3」,《包簡釋文》隸作「《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4]學者亦無異議。[5]很明顯地,三字上部是同形的,但一認為從「戈」,一認為從「《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其中必有一誤。可以留意的是,楚簡常見「O浧」一詞,而「O」字一說是「栽」,一說「戚」,《天星觀》有字作《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6]其寫法正與「△1」、「△2」、「△3」偏旁寫法相同,那能否因此就認為字形上從「《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呢?其次,《天星觀》遣策「《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羽」,現在看來應讀作「戴羽」,但是要依原隸定作「首戈」,[7]還是要隸作「《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呢?
但是比較麻煩的是,古文字戈旁往往有用為弋的現象。[8]而且,「《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精紐之部)與「弋」(余紐職部)又存在著音近的現象,段玉裁就說:「『弋』聲、『《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聲同在一部」。[9]二者韻部對轉,而聲紐有其互通的現象,如《上博五‧鮑叔牙》6「貴尹」,學者已指出讀作應讀作「潰朘」,其中「尹」(余紐)與「朘」(精紐)的關係正符合此條件。[10]宋華強先生也說古代余母與精系可以相通,如「允」屬余母,而從「允」得聲的「俊」屬精母。[11]換言之,《容成氏》的「戴」字有可能從「弋」或是「《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得聲。[12]至於《競建內之》的「易」字也是相同情形,「易」,余紐錫部,不管是「亥」,匣紐之部;「弋」,余紐職部,還是「《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聲紐都是可以的,[13]但是韻部似未見互諧之例。[14]換言之,光靠聲韻關係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不過我們注意到楚系「《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字除作《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璽彙》5482)外,又可作《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包山》18),這顯然只能分析為從「戈」或「弋」了。結合以上的討論,上述「《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戴」恐怕還是分析為從「弋」較好。因為「《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讀作「易」應該是個形聲字,從「弋」聲則至少是雙聲的關係。而「戴」可以「弋」為聲,已有《說文》籀文重文為證。其次,《天星觀》的《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
《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字,並無法為釋為「栽」者提供積極的證據。
(编者按:[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頁27、177。
[2]季師旭昇〈《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試讀〉所作的集釋,未見他家之說。見《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博簡卷》(湖北:武漢大學等舉辦,2006.6.26)頁14。
[3]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頁257。
[4]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0)頁37。
[5]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頁260、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五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8)頁140、徐在國〈讀《楚系簡帛文字編》札記〉《安徽大學學報》1998.5 頁80。
[6]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7)頁447。
[7]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頁878、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頁822。
[8]李家浩〈戰國布考〉《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11)頁160。
[9]〔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1985.10)頁105「戴」字條下。
[10]季師旭昇〈《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試讀〉《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博簡卷》(湖北:武漢大學等舉辦,2006.6.26)頁20注43、何琳儀〈貴尹求義〉《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博簡卷》頁133。
[11]宋華強〈新蔡簡「延」字及從「延」之字辨析〉,簡帛網,2006.05.03。
[12]當然從《說文》籀文「戴」亦可得知。
[13]匣、余的關係可見李家浩〈讀《郭店楚墓竹簡》瑣議〉《中國哲學》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頁351。精、余則前已論及。
[14]參趙彤《戰國楚方言音系》(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5)頁84-85。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953.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五)·竞建内之》“亥弋”字小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