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札记(两则)
一
《競建內之》簡6有一段話,原整理者釋文如下:
公曰:“尚〈當〉才(在)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吾),不澫二品(三)子,不諦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恕),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寡)人至於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辯)日飤(食)。”
陳偉先生將“公曰”之後的話讀為:“甚哉,[1]吾不賴。二三子不責怒寡人,至於使日食”[2]。按,筆者認為陳先生對於此句的斷句是正確的,將“諦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讀作“責怒”,亦可信從。但將“吾不澫”之“澫”讀作“賴”,似仍可商榷。白於藍師告訴我“澫”字在此似當讀為“勵”。按,此說可從。“不勵”一詞典籍習見,指不勉勵,“吾不勵”即我自己不勉勵。
筆者所要討論的是“至於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日食”之“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字。就筆者所見,目前多數學者都將此字讀為“使”,只有許無咎先生讀為“變”,指出此處之“變”“即簡文‘星變’之變”。[3]蓋許先生認為此字當釋為“弁”,讀作“變”。筆者認為,許先生讀作“變”很可能是正確的,現補充論述如下。
首先,此字原形作“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一般認為是“使”字,但楚簡中的“弁”與“使”字形比較接近,確有相混的情況,關於這一點裘錫圭先生早已指出過,[4]陳偉先生亦有相關論述。[5]以本篇《競建內之》為例,簡1有“星弁子曰”語,其中“弁”字作“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儘管學者對“星弁子曰”的斷句和讀法尚有分歧,但將“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釋為“弁”似並無太大異議[6]。兩字字形完全相同。陳偉先生從原釋讀為“變”,並指出:“星變是指星辰的異象,一般不包括日食……簡文如此,似有兩種可能。一是這里的星泛指所有天體,因而也包括日食在內。二是在日食同時,有星變發生。《後漢書·五行志》引《春秋緯》曰:‘日之將蝕,則鬥第二星變色,微赤不明,七日而蝕。’可參。”[7]陳先生分析可信。
其次,典籍中“日食”常和“變”字連言,如:
《漢書·楊敞傳》:“會有日食變,騶馬猥佐成上書告惲:‘驕奢不悔過,日食之咎,此人所致。’”
《後漢書·荀淑傳》:“及梁太后臨朝,有日食地震之變。”
《後漢書·左雄傳》:“永建二年,封陰謀之功,又有日食之變。數術之士,咸歸咎于封爵。”
《後漢書·梁冀傳》:“延熹元年,太史令陳授因小黃門徐璜,陳災異日食之變,咎在大將軍。”
《後漢書·顯宗孝明帝紀》:“魯哀禍大,天不降譴。”李賢注:“《春秋感精符》曰:‘魯哀公時,政彌亂絕,不日食。政亂之類,當致日食之變,而不應者,譴之何益,告之不悟,故哀公之篇絕無日食之異。’”
《後漢書·顯宗孝明帝紀》:“朕以無德,奉承大業,而下貽人怨,上動三光。日食之變,其災尤大,《春秋》圖讖所為至譴。”
據此,筆者認為許先生將本簡之“弁”讀為“變”應當是可信的。“至於弁(變)日食”,蓋是使動用法,即至於使日食變。
二
《鮑叔牙》簡7有一段話,原整理者釋文如下:
公乃身命祭,又(有)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司)祭服毋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
原整理者云:“‘祭服毋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讀為‘祭服無紋’……即祭服禁止有紋飾。”季旭昇先生指出簡文之“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似可直接讀為黼”,並將本句翻譯為“公於是親自命令祭神,有司的祭服樸實無華”。
筆者認為,季先生讀“
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為“黼”可信,現補充三條材料如下:
《禮記·昏義》:“是故男教不修,陽事不得,適見於天,日為之食;婦順不脩,陰事不得,適見於天,月為之食。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脩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月食則後素服而脩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陰事。”
《後漢書·禮儀志》:“日有變,割羊以祠社,用救日日(食)變。”李賢注:“《決疑要注》曰:‘凡救日食,皆著赤幘,以助陽也。日將食,天子素服避正殿,內外嚴。日有變,伐鼓聞音,侍臣著赤幘,帶劍入侍,三臺令史已(下)[上]皆持劍立其戶前,衛尉卿驅馳繞宮,察巡守備,周而復始。日複常,乃皆罷(之)。’”
《後漢書·鄭興傳》:“明年三月晦,日食。興因上疏曰:‘《春秋》以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人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往年以來,謫咎連見,意者執事頗有闕焉。案《春秋》“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傳曰:“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於是百官降物,君不舉,避移時,樂奏鼓,祝用幣,史用辭。”’”李賢注:“降物,素服。”
可見,日食發生之後,天子和百官均需“素服”。本篇齊桓公與鮑叔牙、隰朋的對話正是由於“日之食也”引起的,故齊桓公要求祭祀時“祭服毋黼”,顯然是順理成章的事。
2006年3月7日
于廣州石牌華南師大沁園
附記:
吾師白于藍先生撥冗耐心為我修改小文初稿,學生在此謹表忱謝!
第二條小劄是和同窗牛新房先生討論時,受到啟發而得;寫此小劄時,又承他惠借上博(五)新書觀閱,在此謹表謝意!
(编者按:[1]“甚”從何有祖先生釋。何有祖:《上博五楚竹書〈競建內之〉劄記五則》,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18日。
[2]陳偉:《〈競建內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零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2日。
[3]許無咎:《上博楚竹書(五)〈競建內之〉篇劄記》,簡帛研究網站,2006年2月25日。陳 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1日;陳偉:《〈競建內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零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2日;魯家亮:《讀上博楚竹書(五)劄記二則》,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18日;林志鵬:《上博楚竹書〈競建內之〉重編新解》,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5日 。
[4]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83頁。
[5]陳偉:《郭店楚簡別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6-17頁。
[6]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1日;陳偉:《〈競建內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零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2日;魯家亮:《讀上博楚竹書(五)劄記二則》,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18日;許無咎:《上博楚竹書(五)〈競建內之〉篇劄記》,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5日;林志鵬:《上博楚竹書〈競建內之〉重編新解》,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5日 。林先生文章將“星弁子曰”讀為“星使子曰”。
[7]陳偉:《〈競建內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零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68.html
以上是关于日食-上博(五)札记(两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