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扫雷老兵 仅凭剪刀排雷70余枚 (3)

第一次大排雷,官兵们要自己制作扫雷工具

中越边境扫雷老兵 仅凭剪刀排雷70余枚

陈登泉的血管里,流着好几名战友的鲜血。1998年他参加中越边境第二次较大规模排雷作业期间,一枚细小的弹片飞来,伤了他的耳后部位。因天气炎热,后续治疗没跟上,陈登泉的伤口几天后便开始化脓。被转送至麻栗坡县医院时,陈登泉已处于昏迷状态。9天后,捡回一条命的陈登泉,执意出院,奔赴雷场。医生这才告诉他,是扫雷指挥部的几名战友,给他输了大量的鲜血。第二次大扫雷,一名战士用探针探测地雷,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排雷兵也许是离生死最近的军人。陈登泉并非淡忘了雷场上那些心惊肉跳的历险。而决定是否参加这次排雷行动那天,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拒接了亲人打来的各种劝阻电话,拿出那枚地雷静静地端详了半天。

脑海里,23年来参加中越边境历次排雷的场景,电影般一幅幅闪过。这些画面里,有血肉横飞的惨状,有百姓的感激涕零,还有立功受奖时的无比荣光!“谁的命不是命?这么危险,我去了,才放心!”收起那枚地雷,陈登泉已下定了决心。没有惊天动地的理由,最终让陈登泉下定决心的,就是他所谓的“不放心”。简单的3个字,已诠释了一名排雷老兵融于血脉里的使命和忠诚。“我参加过中越边境历次排雷行动,经历过许多危险,经验丰富些!”陈登泉如愿来雷场了,他也就放心了。他的愿望,就是多教大家一些排雷经验和安全知识,争取让所有兄弟安全完成任务。而危情瞬息万变的雷场,扫雷队几十号人,谁又敢拍胸脯保证万无一失呢?陈登泉唯一敢保证的是,不抛弃不放弃,和兄弟们一起经历生死!

雷场男儿也柔情

中越边境扫雷老兵 仅凭剪刀排雷70余枚

“誓言”远比“承诺”重,对于以柔弱双肩独挑家庭重担的妻子,龙泉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类似的方式,给她一些作为军属的荣誉感、自豪感,给妻儿多一些应对困难的精神鼓励。夜深了,雷场里不时传来几只野鸟的鸣叫。热闹了一天的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开始安静下来。雷区旁一个陈旧的小院里,从二楼一扇窗户透出淡淡的灯光。扫雷四队队长龙泉,正在为次日的排雷经验交流准备教案。龙泉此刻意识到,已好久没与家人联系了。

他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上的一段视频反复观看。“这个暑假,我没有参加特长班、夏令营,而是来到爸爸工作的扫雷队,体验军营生活……”这段视频,是临战训练期间,妻子陈晓虹带着儿子龙陈玉洋,从四川北川县来队探亲时拍下的。视频由龙泉亲自导演,龙陈玉洋自己配音。制作虽显粗糙,却给龙泉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我欠妻子一个没法兑现的承诺!”说起对家庭的亏欠,向来坚强的龙泉,声音低沉,一脸歉疚。

中越边境扫雷老兵 仅凭剪刀排雷70余枚

2000年,龙泉向人民教师陈晓虹求婚时,为打消其婚后两地分居的顾虑,曾信心满满地承诺:两年之内将其从四川北川县,调至部队驻地云南昆明市。军属工作调动何其艰难!两年的期限,变成了12年。2012年,已担任石林县人武部副部长的龙泉,在组织关心下,终于将妻子调至石林一所学校,一家人终得团聚。此前与龙泉两地分居的12年里,妻子既要上班,带孩子,还要照顾经常住院的父母。生活的艰辛,逼得她走投无路,曾向龙泉下通牒,逼其转业回家。万万没想到,距2012年一家人团聚不到3年,今年8月份龙泉又做出了一个令众亲友无法理解的决定。在组织的关心下,他又主动将妻子调回了四川北川县。辛苦了12年调工作的心血,一下又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