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 诉衷情原文及译文
《诉衷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温庭筠创造的词牌名,后世有不少词人都以此创作了杰出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就是来自于《诉衷情》,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晏几道的一首《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晏几道诉衷情
这首词描写的晏几道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随着而来的相思之苦,开头便是忆往昔,遥想去年秋天自己和心爱的人一起在故地的一条小溪边、在梧桐树下相拥告别的情景,之后用“红叶题诗”的典故,将自己比作了深宫之中的宫女,其中的孤苦寂寞可想而知。写成的诗混杂着内心的遗憾、愤恨寄予东流水,希望它能够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带给自己的情人,更加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自古以来流水就是和愁绪结合在一起的,这里也是如此,诗人独倚高楼,含情脉脉的望着楼下悠悠不绝的流水,心中的愁绪也就跟着流水一起绵绵不绝的流去,不禁让读者联想到了李后主的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三个小短句虽然简单,但是在表现效果上却是突出的,给了读者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之后两句“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更是将这种内心的相思具象化,没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惊喜,就连化蝶入梦也做不到,这集合前面的用典相对应,又使得全文更加的生动丰满。最后一句“漫倚高楼”虽然是倚楼而终,但是诗人倚楼忆往昔的行为还没有结束,读者仿佛还能看到一个孤独寂寞的主人公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回忆着自己的情人。
晏殊晏几道译文
晏殊和晏几道都是北宋年间有名的词人,现在有不少人对于这两个人都不太清楚,甚至还有觉得他们是同一个人的,首先确定的是晏殊和晏几道不是同一个人,两人之间是父子的关系,接下来小编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人。
晏殊的画像
先说说父亲晏殊,晏殊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词人,也是当时著名的宰相,不只是在词坛,在政坛也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说像他这样身居高位还能在诗词上取得较高成就的在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他少年成名,14岁的时候就被赐予了进士出身,后来一路升官,历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后来还担任了宰相,纵观晏殊的一生或许没有什么太多的政绩,但是他为人和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伯乐,善于发掘贤能,当时朝廷不少的大臣精英都是晏殊举荐了。
晏殊可以说是宋朝众多的宰相之中为数不多活得比较清楚明白的,在当时那个不安稳的年代,危机重重,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治国手段,但是他也不能说辞官就辞官啊,所以他最好的做法就是挑选一批贤能,让他们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他不担心后生们能够做的比自己好,也不怕有人取代自己的地位,毕竟身为宰相已经位极人臣了,没什么野心的他反而更希望纵情于文学海洋之中。
而晏几道虽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身居高位,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但是在文学上的成就还在父亲之上,他的写作态度认真,创作的作品也是当时一流的,对于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纳兰性德、晏几道爱情词比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情者,莫过于痴。自古以来痴情人总是感人的,而古来传唱不休的诗词又多是“情真意切”“意境高远”。在这里就要说一下古代两个有名的痴情公子、风流词人,他们就是晏几道和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剧照
说晏几道和纳兰性德很像,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这两个相差了600多年的两个词人,不只是有着近似的词风,在身世、才华、性格等多方面也都有着相似之处。第一,他们都是出生于相门,晏几道的父亲晏殊曾经担任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一时无两,而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也是在当时一路升迁,身居高位,深受恩宠,可以说晏几道和纳兰新的自幼都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虽然后来晏几道在父亲去世之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晚年,但是幼年的那段生活依旧是他一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