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清代军机处档案的由来

中国近代史-清代军机处档案的由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近代史-清代军机处档案的由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代军机处档案的由来


清代自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由沈阳进关定都北京后,传至其孙胤禛(雍正)时,由于新疆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进行叛乱,胤禛派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等统率大军平叛,在北京方面派其弟怡亲王允祥等办理后勤事宜。与此同时,还有西南省份部分少数民族抗清事件发生。所以胤禛在雍正七年六月下谕曰:“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其军需一应事宜,交怡亲王、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密为办理。”当日为了随时商议军情,胤禛特在他居住的养心殿南墙外,设一值房,为允祥等候值的地方。雍正十年称为办理军机处,这是军机处建立之始。雍正十三年胤禛死去,其子弘历继位,即清代乾隆皇帝。在弘历继位之初,成立了一个辅佐政务的班子,名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职权高出军机处之上,临时设立的军机处,即统归总理事务处了。这样一变,军机值班之例无形取消。据弘历所下谕旨说:“今西北二路,现已无事,苗疆之事亦少……。”这是当时取消军机处的原因。但为时不久,弘历又感不便,在乾隆二年,又提出恢复军机处。弘历说:“目前西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旨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皇考当日原派有办理军机大臣,今仍着鄂尔泰,张廷玉办理。”至是废除将近两年的军机处组织,又行恢复。弘历死后,其子颙琰继位,是为嘉庆皇帝,至嘉庆二十三年续修大清会典时,才将军机处之名写入会典。军机处从雍正七年开始设立,共经历一百八十二年,已成为清王朝政府正式机构之一,列在内阁之后。直到清代末年溥仪称帝,在宣统三年企图维持封建王朝政权,将王朝政府改为责任内阁制,军机处才正式裁革。
军机处从雍正午间设立的一个临时机构起,直到清王朝灭亡止(1729年至1911年)是清王朝一切政治枢纽机关,中央政权所有号令均由此出。号称具有政府地位的内阁,已成为收转例行公事和颁布大诏公开文书的场所,内阁大学士曾具有古代宰相荣誉的头衔,这时亦徒具虚名。而军机处之设,初期在政府机构中并无规定,军机大臣亦无定额,首席军机大臣领以亲王,此外则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兼任。有由级别比上述大员低的被引进军机处参与大事,一般称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初入军机或由军机章京升用者,则称为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军机大臣参与机密,军机章京则在军机大臣领导下,是代拟谕旨和军机处上呈皇帝的奏片以及办理向其它机关咨文片行文书之类。军机处的军机章京,习称小军机,有由内阁中书或六部主事调用者,其出身有举人有进士,章京分满人汉人两班。清代乾隆朝弘历在位年久,用兵事件较繁,军事结束后,编辑方略或纪略,因之在军机处之下,设立方略馆,由军机大臣任总裁,军机章京参与编纂之事。方略馆又是军机处收藏档案的库房,档案可随时调阅。有时皇帝要驻在热河避暑山庄或北京郊区圆明园时,有些档案要随行带往,因之经三年五载即有磨损,所以军机处有定期修缮档案的规定,所谓修缮即补行抄写装订。现存档册有正副两份,一楷书,一草书。档册种类有百余种,此外则是折包。所谓折包,即是当日京内外大官所上报给皇帝的奏折,由奏事处上达皇帝,每日早朝,军机大臣到养心殿与皇帝共同商议处理办法,决定后由皇帝朱批,有的先经皇帝亲自决定加以朱批。这些奏折大都交给军机大臣,由军机处按照奏折形式抄录全文及朱批存档,然后再退还给原上奏折的机关或原具奏之人,因而军机处存着二百多年奏折副本,按月包存,名为折包。其中亦间有奏折原件,大致都是关系秘密事件和一时不能决定处理之事。此外还有留在皇帝手中的留中奏折,未交给军机处,因之军机处无副本,只在军机处目录档——随手登记档中注明某人奏折留中。在奏折附带的附件如贺表贡表、地图书籍,清单口供单等。如清军掳获的太平天国文件,玺印,外国照会,乾隆年间英国的马戛尔尼来中国的文书,都是在折包中收藏。
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取了第一任大总统后,他知道旧军机处档案关系到军政外交,尤其是在1840年以来,和外国侵略者所订立的一系列条约,有的还在有效期间,那些文件都存在军机处档案中,他为继续腐清王朝衣钵,因而将军机处档案搬到总统府内集灵囿。北洋军阀政府政治动荡,军阀混战,对这批重要档案,也无暇顾及,一直是尘封堆集在集灵囿后楼。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要求将由故宫搬出的军机处档案,仍交还故宫进行整理。经当日北洋军阀政府国务院总理许世英同意归还,遂于1926年进行搬迁,本人曾参与搬迁之役。在要求归还之前,故宫博物院负责人陈垣(援庵)先生,执笔写了一篇散文体裁的文件,报告给当时的国务院。复文是由旧国务院秘书厅写了一篇同样词藻堆砌的骈体文。这两个文体都是有关军机处档案迁徙经历的文献,故钞附于后(按:附录二、三),以供参考。同时将1914年袁世凯时,搬走军机处档案文件一通,移录于后,作为附件一。
附录一 国务院呈第一四四号
为呈请事。窃查前清军机处档案改革以后,一律仍存方略馆内,暂派录事二人管理,殊不足以昭郑重。查此项卷宗,甚关紧要,深恐日久散佚,难备查考。拟请由本院直接自行管理,并将院内现有之楼屋数楹,添配架隔,专备存储此种档案之用。如蒙俯允,即行分别遵批办理。其添配架格及搬移案卷各费用,应随时核由财政部发给造销,以期核实。所有拟请接管前清军机处档案,暨添配院屋架隔以备存储各缘由,是否有当,理合呈请鉴核示遵。谨呈大总统。 国务院总理孙宝琦。中华民国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附录二 故宫博物院致国务院函
径启者:本院组织内分古物、图书二馆,图书馆内又分图书、文献二部,文献部所藏悉为有清一代史料。除实录、起居注等已纂有成书尚堪检阅外,余如朱批谕旨、留中奏折等皆散帙零篇搜讨不便,加以年代久远,尘封积寸,狼藉异常,非予清厘,恐终废弃。曩者内阁大库旧档,当局曾以贱值出售纸商,麻袋八千,易钞半数,不俟秦火,已沦劫灰。兹幸本院成立,关于有清一代史料,保存编纂,职有专责。拟利用此等史料,编纂清通鉴长编及清通鉴纪事本末,以与清史相辅而行,用垂不朽。唯院中所藏史料,尚虞不足。查清旧军机处档案,现存集灵囿,自雍正以来二百年间军事机密,胥具于是。今境迁事过,无所忌讳,是宜公表于世,以资考证。且此项文件与宫中所藏档案,关系至密,注一档分载两处,或两种记载互相发明,合之两美,离之两伤,亦宜汇聚一处加以整理。考历代官私书目,史料传者,大抵编敕成书,方能流布,其以散帙传者未之前闻。即已有成书,如唐二十二朝实录之见于高氏史略者,除顺宗一朝外,至明多已不传,宋代史料之见于晁陈二家书目,如元丰广案百卷,嘉祜御史台记五十卷,国朝会要总类五百八十八卷,至明朝亦已不传。元代史料见于明初文渊阁书目,如经世大典七百八十一册,太常集礼稿百册,大元通制四十五册,至清初亦已不传。以此类推,清代遗文失今不图,后将何及,查德、法等国所有各机关过时档案,均移存文献馆以为编纂国史之用。本院现为保存有清一代文物典章起见,用特函请贵院将旧存军机处档案移存故宫博物院文献部,以便从事整理,一面分类陈列,并可勒成专书。一举两得,岂不较胜于束之高阁徒供蠹鱼终归湮没也。又集灵囿图书室所藏书籍,内多有关清代掌故,兹拟照松坡图书馆前例,请将该项书籍同时拨归本院图书馆,俾供众览,并作编纂参考之用。贵总理阐扬文化素具热心,故宫博物院之成,亦夙蒙赞助,倘清代史料得借此编制成巨帙,传示将来,岂惟本院之幸,实国家之盛业也。特此函乞准予施行,实纫公谊。此上国务总理。中华民国十五年一月五日
附录三 国务院复函
径启者:前准贵院函开,本院组织内分古物、图书二馆,图书馆内又分图书、文献二部,所藏悉为有清一代史料,现拟编纂清通鉴长篇及清通鉴纪事本末,与清史相辅而行。惟院内所藏史料尚虞不足,查清旧军机处档案现存集灵囿,用特请移存故宫博物院文献部以便勒成专书,又可公开展览。又集灵囿图书馆所藏书籍,多有关清代掌故,兹拟照松坡图书馆例
同时拨归本院图书馆,俾供众览,并作编纂参考之用各等因到院。查军机处旧档案夙隶外廷,核与故宫截为两事。至集灵囿图书馆概藏书籍,虽多旧本,匪限一朝。以前者论,当庋诸清史馆,庶纪、表、志,传有所折中,以后者论,宜责成教育部分甲乙丙丁,藉备省览。凡此名山之铨配,实皆经国之要图。政有洪缄,谊非适莫。贵院宏规无外,独出冠时,有识用钦,非特下走所拟述通鉴长篇及纪事本末,极编摩之盛业,应时事之要求。发皇思之幽情,辅翼爱新之信史。惟思运编大过,变实非常,十二世人主上腴,三百载别开生面,沂海通于九万里,结帝局于四千年,固天道之好还,亦人群之进步。翠华已渺,朱果无灵。自长白以开基,胥杀青而可写。开天取能传信,定哀何假微词。才学识既集其长,疑阙误定求其是。况有谈迁之实录,不同杞宋之无徵。入东观以骈罗,就西清而索隐。宜尼奋笔,先得宝书。文终入关,径收图籍。皇甫向微藏表乞,特送一车;涑水以书局自随,许假一馆。皆先世之韵事,尤旷古之美谭。贵院遐睨千秋,罕遗一物。旁取外台之简策,藉充中秘之琳琅。并柱下于金朦,合淹中于石室。在图书为得所,畛略域之可言。博物馆意本西来,法原东注,公同爱护,不随并湮。本刊各守信条,比于金科玉律。陵谷纵有时而变,灵先固终古独存。方今疑血玄黄,惊心苍赤,与其覆甄,毋宁借瓿。土窑秦灰,鲁壁之金丝仍在;汗青汲冢,荆户与祷杌俱传。前事可师,饷贻愈久,既果确无效失,讵能别立异同。为政要先正名,此意亦当共喻。所愿陵零巨制,早日刊行。龙门勿补于少孙,虎观转成于班姊。长传百六,始作为政府之移存,郑重再三,期别干清官之固有。除饬在职员司先行按册点交外,相应切实声明,即希派员接洽。此致故宫博物院。中华民国十五年二月廿九。
(文章来源:《历史档案》1981年第4期。中华文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