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陈剑:关于《昭王与龚之脽》的“定冬”

文化-陈剑:关于《昭王与龚之脽》的“定冬”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陈剑:关于《昭王与龚之脽》的“定冬”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陈剑:关于《昭王与龚之脽》的“定冬”


关于《昭王与龚之𦞠》的“定冬”
陈剑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上博(四)·昭王毁室、昭王与龚之𦞠》简7的“定冬”,我旧曾括注读爲“正冬”(《上博竹书〈昭王与龚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读后记》,“简帛研究”网站2005年2月15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2.htm),其他研究者似乎一般也这么看。按此说是有问题的。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文物出版社2010年)“阴阳时令、占候之类”之《禁》篇简1704-1708:
定夏大暑䗬治,毋以聚衆鼓卢(炉)乐(烁)金。……定秋下霜,毋以聚衆凿山出金石。……定冬水冰,血气堇𤁒(凝),毋以聚衆夬(决)口(漏)、□泽通水。……定夏大暑䗬治,毋以聚衆凿土。……定冬水冰,血气堇𤁒(凝),毋以聚衆凿土。……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第210页注〔一三〕说:
定,疑当训爲“当”。“定”与“丁”音近。《尔雅·释诂》:“丁,当也。”定夏、定冬(见下一七〇六号简)犹言“当夏”“当冬”。《管子·问》“工尹伐材用,毋于三时,羣材乃殖,而造器定冬完良,备用必足……”
《管子·问》的“定冬”一语,旧尚未得其确解。注家多将“定冬”两字断开分属上下句爲读;或作连读者,似又误解“定”字爲“必定”义(如《管子校注》[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中华书局2004年]第493页谓“其伐材必以冬也”)。得简文其义始明。
但体会文意,“定冬”、“定夏”似应更近于“隆冬”、“盛夏”之类义,“定”字训爲“当”,仍感不切。
按一日中之时段名有“定昏”或“定昏时”。《淮南子·天文》:“(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周家台秦简《二十八宿占》式图所记二十八时之“定昏”,亦排在“黄昏”之后;悬泉木牍所记三十二时之“定昏”,排在“昏时”之后(郝树声、张德芳《悬泉汉简研究》第69、71页,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悬泉汉简中又称“定昏时”(《悬泉汉简研究》86~87页)。“定昏(时)”相对于“黄昏/昏时”而言,其义显亦与“正昏”相近,与“定冬”等当统一作解。其字亦皆不作“正”或“丁”。
此类用法之“定”字,皆应即后世“亭/停午”之“亭/停”字的前身。“亭/停”、“定”音义皆近,自不待赘言(训“水止”之“渟”与“定”之关係亦可参)。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巖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停午”皆即“正午”。《汉语大词典》解释此类“亭/停”字爲“正”(“亭”字下)、“正值”(“停”字下),胜于《汉语大字典》解释作“均匀;平均”(“停”字下)。
但此类“定”、“亭/停”字,似亦不必得义于“正”或“丁”,而应就是“定止”、“停定”之意。季节、时段皆爲连续发展的过程;至某一季节、某一时段的顶点并持续,即“停定”于此最高点;也可以说,发展至此,该季节或时段始得“定”。“定冬”等语,当时人们是不妨可以“正冬”、“当冬”义来理解它的;但就推究语源而言,仍应以最早的书写形式“定”字爲正,以“定止”、“停定”义来理解。
2011年11月18日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