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6:70曆日简年代考释

《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6:70曆日简年代考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6:70曆日简年代考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6:70曆日简年代考释


(台北市立大学)

《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6:70曆日竹质散简,其年代属汉宣帝黄龙元年(前49年)。简文如下:
十四日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夏至 反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由简文知本简为某年各月十四日之日干支,该年平年,无闰月,正月为小月,余为大、小月相间排序,可推步该年朔序为: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两汉(含新莽时期)426年间,符合此年朔序者有二:一是宣帝黄龙元年(前49年),一是灵帝建宁二年(169年)。两者相距217年(31×7=217年),恰合同月朔複现规律。简文具注节气,成为检覈曆简年属最重要的线索,然二者不符节气干支複现规律(80年),其节气干支必不同。简T6:70「五月乙卯」下,具注「夏至」,唯合宣帝黄龙元年节气干支,则简T6:70当属《黄龙元年曆日》散简。列此两年气朔于下,以资比较。
宣帝黄龙元年天正入甲子统癸卯章17年,列其气朔于下:
太初上元积年 14 3182  太岁在申
积月177 0935    闰余 5 平年
朔积日5229 7240   小余80
气积日5229 7248   小余3504


正月小 甲辰 4
170 3571 ( 2.15)
癸丑 2927 初十惊蛰
戊辰 3937 廿五雨水

二月大 癸酉 47
3600 ( 3.15)
甲申 330 十二春分
己亥 1340 廿七穀雨

三月小 癸卯 9
3630 ( 4.14)
甲寅 2350 十二清明
己巳 3360 廿七立夏

四月大 壬申 52
3659 ( 5.13)
甲申 4370 十三小满
庚子 763 廿九芒种

五月小 壬寅 14
3689 ( 6.12)
乙卯 1773 十四夏至
庚午 2783 廿九小暑

六月大 辛未 57
3718 ( 7.11)
乙酉 3793 十五大暑

七月小 辛丑 19
3748 ( 8.10)
辛丑 186 初一立秋
丙辰 1196 十六处暑

八月大 庚午 62
3777 ( 9. 8)
辛未2206 初二白露
丙戌 3216 十七秋分

九月小 庚子 24
3807 (10. 8)
辛丑 4226 初二寒露
丁巳 619 十八霜降

十月大 己巳 67
3836 (11. 6)
壬申 1629 初四立冬
丁亥 2639 十九小雪

十一月小 己亥 29
3866 (12. 6)
壬寅 3649 初四大雪
戊午 42 二十冬至

十二月大 戊辰 72
3895 ( 1. 4)
癸酉 1052 初六小寒
戊子 2062 廿一大寒
东汉灵帝建宁时施用《四分曆》,灵帝建宁五年天正入天纪庚子蔀25年,列其气朔于下:
四分曆积年329   太岁己酉
积月4069      闰余 4 平年
朔积日12 0161   小余31
气积日12 0167   小余 8


正月小 甲辰 182
178 2831 ( 2.15)
壬子 4 初九雨水
丁卯 11 廿四惊蛰

二月大 癸酉 588
2860 ( 3.16)
壬午 18 初十春分
丁酉 25 廿五清明

三月小 癸卯 147
2890 ( 4.15)
癸丑 0 十一穀雨
戊辰 7 廿六立夏

四月大 壬申 646
2919 ( 5.14)
癸未 14 十二小满
戊戌 21 廿七芒种

五月小 壬寅 205
2949 ( 6.13)
癸丑 28 十三夏至
己巳 3 廿八小暑

六月大 辛未 704
2978 ( 7.12)
甲申 10 十四大暑
己亥 17 廿九立秋

七月小 辛丑 263
3008 ( 8.11)
甲寅 24 十四处暑
己巳 31 廿九白露

八月大 庚午 762
3037 ( 9. 9)
乙酉 6 十六秋分

九月小 庚子 321
3067 (10. 9)
庚子 13 初一寒露
乙卯 20 十六霜降

十月大 己巳 820
3096 (11. 7)
庚午 27 初二立冬
丙戌 2 十八小雪

十一月小 己亥 379
3126 (12. 7)
辛丑 9 初三大雪
丙辰 16 十八冬至

十二月大 戊辰 878
3155 ( 1. 5)
辛未 23 初四小寒
丙戌 30 十九大寒
简文于五月十四日「乙卯 夏至」下,又具注「反」字,当是以该日为反支日,然与反支曆例不符。反支乃由月朔地支所决定的凶煞曆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反支》云:
子丑朔,六日反支;朔,五日反支;辰巳朔,四日反支;午未朔,三日反支;申酉朔,二日反支;戌亥朔,一日反支。复卒其日,子有复反支。一月当有三反支。[1]
《汉书‧王符传》1640-3:「公车以反支日不受章奏。」章怀太子李贤注云:
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戌亥朔,一日反支;申酉朔,二日反支;午未朔,三日反支;辰巳朔,四日反支;寅卯朔,五日反支;子丑朔,六日反支。见《阴阳书》也。
陈梦家先生据《阴阳书》反支曆例,排定一月具体反支日如下:
戌亥   申酉   午未   辰巳   寅卯   子丑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廿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2]
银雀山汉简《七年视日》中存有五十七日注有「反」字曆注[3],当为「反支」之省,尽符曆例。《居延汉简》111.6「二日……甲戌反支……癸酉建反支……」此为《本始四年曆日》简册之散简,六月癸酉朔,二日甲戌反支,八月 壬申朔,二日癸酉反支,简文反支日合于反支曆例。《敦煌汉简》1691:「子朔巳反支」[4],子为朔日,则巳为六日,与《阴阳书》反支曆例同。简1968A:「(十二月)十八日庚午定反支」、「(七月)廿八日癸未闭反支」,此为《永元六年曆日》,七月丙辰朔,十二月癸丑朔,简文反支日合于反支曆例。后世选择通书如《星历考原‧月事凶神‧反支》、《协纪辨方‧义例四‧反支》曆例并同《阴阳书》。宣帝黄龙元年五月壬寅朔,而73EJT6:70于五月十四日「乙卯 夏至」下,具注「反」字,其为畴人偶疏?为书手植误?恐不可考矣。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4年7月31日18:55。)
[1]《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页227。
[2]陈梦家:《汉简缀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页238。
[3]「反」字当为「反支」之省,其中九月十一日甲子、廿三日下作「子」字,当为「反」字之误。
[4]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汉简》,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上册释文页285;下册图版壹肆柒。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318.html

以上是关于《肩水金关汉简(壹)》73EJT6:70曆日简年代考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