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清华简《金縢》第九简“是岁也,秋大熟,未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又第十四简“岁大有年,秋则大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句末一字今《尚书》本均作“穫”,应系“穫”的通假字无疑,但屡经推敲,难于隶定和辨识。这个难题,最近在整理清华简《系年》时终于得到解决。
《系年》第二十一章第一一九简至一二○简有人名“魏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即魏武侯。查《史记·魏世家》,武侯名击,可知简文实即“繫”字,只是增从“止”而已。由此证明,《金縢》简不识的那个字乃是“毄”字。
“毄”是见母锡部字,何以能假读为“穫”?原来“毄”、“ 繫”都在见母锡部,而“繫”与“画”又在匣母锡部。《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画。”《史记·田单传》集解引刘熙注:“画音获”。“毄”、“穫”通假,于此可证。“获”、“穫”均为匣母铎部,同锡部韵旁转。
“毄”字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可参考秦文字,查《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毄”字作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或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其左旁上部与“陈”字形同。楚文字的“陈”有的形变为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或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见《战国文字编》,所以这裏“毄”的字形变化不足为异。
《金縢》简该字左旁,又作为独立字见于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第四简,文云“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民猎乐”。按“軎”在古音与“率”、“彗”等字相近,均可属精纽的月部,此处“軎”即读为“率”。又上博简《采风曲目》有“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
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也遗玦”,能否读为“率也”,与“率然”、“率尔”同义,由于缺乏上下文,就无从推求了。
原载于《出土文献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2011年7月。
(编者按: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73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释清华简《金縢》通假为“穫”之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