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舆名试説(二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车舆名试説(二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车舆名试説(二则)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輚
在随州曾侯乙墓竹简车名用字中,有一字不易释读。记作“~车”的见于31号、60号、143号、162号、163号、171号诸简,记作“乘~”的见于4号、122号、170号简,记作“~轩”的见于26号、28号、129号、172号简和签牌。[1]裘锡圭、李家浩先生在给竹简作释文、注释时,将此字隶写作“
车舆名试説(二则)B”。[11]望山2号墓15号简记云:“一桍。一C,约
车舆名试説(二则)
车舆名试説(二则)
车舆名试説(二则)
A、B二字,刘雨先生均释爲“軿”。[13]刘国胜博士亦视爲一体,认爲左从车;右旁上从“雨”,下从二“毛”,同于郭店竹书《老子》甲组25号简中相当“脆”的字,从“雨”,“毳”省声。他认爲此字似当读爲“輴”,看作载柩车名。[14]
C,李家浩先生释作“一毳(下从巿)”,指出二字紧接。[15]刘国胜博士看作一字,与上文“一桍”连读;认爲这个字的上半见于《子羔》1号简,似应分析爲从“巿”从“
车舆名试説(二则)”,裘锡圭、李家浩先生考释说:“简文所记的‘
车舆名试説(二则)’有‘豻
车舆名试説(二则)’(45号、48号、71号、73号)、‘狸
车舆名试説(二则)’(70号)、‘虎
车舆名试説(二则)’(115号、117号)、‘𢇍
车舆名试説(二则)’(119号)、‘
车舆名试説(二则)’(55号、106号)等。毛公鼎、番生簋等铭文记车马器有‘虎冟’。‘
车舆名试説(二则)’从‘冟’声。简文的‘虎
车舆名试説(二则)’当即金文的‘虎冟’。孙诒让谓金文‘冟’字当读爲‘
车舆名试説(二则)’盖指以豻皮作的
车舆名试説(二则),李家浩先生释(《信阳楚简“乐人之器”研究》,《简帛研究》第三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6年,第58(图版、摹本)、109(释文)、121页(考释)。𦃼,从刘国胜博士释。
[13]《信阳楚墓》第129页。
[14]《楚丧葬简牍集释》,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16-19页。
[15]《望山楚简》第109页。
[16]《楚丧葬简牍集释》,2005年修订本,第104、111页。
[17]刘信芳:《信阳楚简2-04号所记车马器研究》,《古文字研究》第26辑,中华书局2006年。
[18]《曾侯乙墓》,上册,第516页。
[19]轼,一般认爲是车舆前的横木,立乘时依凭(可参看《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孔颖达疏)。《庄子·盗跖》“据轼低头”成玄英疏:“车前横木,凭之而坐者也。”这表明轼也可在跽坐时依凭。
[20]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89页。
[2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第185页。此句简文断读,参看拙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零释》,《武汉大学学报》第57卷第4期(2004年7月)。
[22]参看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8-239页。
[23]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513-514页。
[2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固始侯古堆1号墓》,大象出版社2004年,第73-79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920.html
以上是关于车舆名试説(二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