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凡物流形》甲本28+15有这样几句话:
心之所贵唯一。得而解之,上A于天,下番于渊。
28号与15号连读,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1]“一”字之释,从沈培先生;[2]“渊”字之释及“天”、“渊”处断句,从复旦读书会和孙飞燕先生。[3]我们要讨论的是后两句。其中A字作: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
整理者释“视”,“番”字则认爲是“审”字省写。[4]复旦读书会释A爲“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读爲“宾”, “番”读爲“播”。学者多从复旦读书会说。如李锐先生读“宾”爲“眄”。[5]小疋先生认爲“宾”训“列”,“播”训“布”,并引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尚(上)察于天,下播于地”、《庄子·刻意》“上际于天,下蟠(播)于地”、《管子·内业》“上察于天,下极于地”等説法爲证。[6]邬可晶先生认爲“宾”可训“至”,亦引《管子·内业》“上察于天,下极于地,蟠满九州”之语爲证。[7]
按,楚简“万”字和从“万”之字作: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上博四·曹沫之陈》26)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上博三·周易》40)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包山简85)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上博二·容成氏》5)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上博七·吴命》5)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葛陵简零224)
“万”字的写法与A下所从确实很相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举“万”字的下部右侧都是一笔写下来的,中间并无顿挫,末端朝向左下方,这是楚系“万”字的典型特徵;[8]而A 下部右侧笔画中间有一处停顿和转折,末端朝向右下方,这是楚简“元”字(包括偏旁)的典型写法,请参看下揭“元”字及从“元”之字: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葛陵简乙四48)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上博四·内礼》8)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上博一·孔子诗论》14)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上博二·容成氏》52)
楚简“元”字下部右侧也可以一笔直下,没有顿挫,和“万”无别,如《上博三·周易》“元”字皆如此。[9]不过“万”下右侧一笔却从不带顿挫。由此可见,A应该是“完”字,简文中疑当读爲“干”。“完”属匣母元部,“干”属见母元部,韵同而声近。战国竹书中见母字和匣母字相通之例甚多。[10]古书常见“干于天”之语,如《太玄·干》次六“干干于天”,司马光注:“如木之干乃至于天,盛之至也。”也有“上干于天”,如明黄训编《名臣经济录》卷十八马文升《灾异陈言疏》“嗟怨之气上干于天”,清陈鼎《东林列传》卷九“于时民之怨气上干于天”,等等。关于“番”字,诸家所引文献只有“播于地”,古书中似从不见“播于渊”之语。地以广爲特点,故可称“播”;渊以深爲特点,称“播”则词义不切。疑“番”当读爲“蟠”,“蟠”从“番”声,故可相通。“蟠于渊”之语古书常见,如宋张浚《紫巖易传》卷十“龙蟠于渊,养其静也”;宋卫湜《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七“上极于天,下蟠于渊,中无不在也”;明倪岳《青谿漫稿》卷二十一《大明故平羌将军后军都督府右都督谥僖周公神道碑》“寳劔之精,上腾于天,下蟠于渊”。“上极于天,下蟠于渊”和“上腾于天,下蟠于渊”之语,与简文“上干于天,下蟠于渊”几乎完全相同。上引《汉上易传》有“龙干(干)于天”,《紫巖易传》有“龙蟠于渊”,说的都是龙;简文“上干于天,下蟠于渊”所言与龙类似,大概是借用龙一类神物的状态来形容“一”的神通无所不至。《上博三·彭祖》简4“既只于天,或集于渊”,刘洪涛先生指出是以龙喻夫子之德,[11]这和《凡物流形》以龙喻“一”可以互参。
这里顺便谈一下上引《彭祖》的“集”字。此字整理者原释爲“椎”,疑读爲“坠”。[12]学者多就“椎”字立说。[13]史杰鹏先生根据古文字中“写成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常常无别”的现象,疑“椎”是“集”字,训爲“至”。[14]我们认爲把“椎”改释爲“集”字的意见可能是对的,疑当读爲“潜”。“集”属从母缉部,“潜”属从母侵部,声母相同,韵部有严格的对转关係,读音相近。《诗·小雅·鹤鸣》“鱼在于渚,或潜在渊”,明唐桂芳《白云集·槐塘钓叟颂》“或潜于渊,或跃于波”,辞例均可参照。
(编者按:[1]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编释文》,复旦网2008年12月31日。下引复旦读书会的意见出处同此。
[2]沈培:《略说〈上博(七)〉新见的“一”字》,复旦网2008年12月31日。
[3]李鋭:《〈凡物流形〉释文新编(稿)》引孙飞燕《〈凡物流行〉劄记》(稿本),清华大学简帛研究网2008年12月31日。
[4]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第252页。
[5]李鋭:《〈凡物流形〉释读劄记续》,清华大学简帛研究网2009年1月1日。
[6]上引复旦读书会文下面2009年1月2日囘帖。
[7]邬可晶:《谈上博七〈凡物流形〉甲乙本编联及相关问题》,复旦网2009年1月7日。
[8]郭店简《语丛一》88号、《语丛三》55号“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字分别作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
《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下部右侧一笔朝向右下方,可是仍然是一笔写成,中间并无顿挫和转折。而且这两篇都属于具有齐系文字风格的作品(参看冯胜君:《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綫装书局2007年),其写法不代表楚系特徵。
[9]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编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第2页。
[10]赵彤:《战国楚方言音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第218-219、242-243页。
[11]刘洪涛:《读上博竹书〈彭祖〉劄记一则》,简帛网2007年4月3日。
[12]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306页。
[13]如孟蓬生:《〈彭祖〉字义疏证》,简帛研究网,2005年6月21日。杨芬:《上博(三)彭祖简序编排小议》,简帛网2006年6月10日。赵彤:《战国楚竹书〈彭祖〉篇补释》,简帛网2007年3月18日。刘洪涛:《读上博竹书〈彭祖〉劄记一则》。
[14]史杰鹏:《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简帛研究网2005年7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246.html
以上是关于《凡物流形》“上干于天,下蟠于渊”试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