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成功大學博士班)
逆友以載道(《慎子曰恭儉》簡1)
(1)逆友
原考釋者李朝遠先生指出:“‘逆友’,逆,迎接;‘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同‘友’,相互合作”[1]。之後有不少學者都提出不同看法,何有祖指出:“2號簡也有此字,疑當進一步讀作‘諫’。‘諫友’意與‘諍友’同。《白虎通·諫諍》引《孝經》:‘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今本《孝經·諫爭》作‘爭友’。”[2]。又在考證簡2三例“干”字時云:“此簡‘干’字三見,疑當讀作諫。《鬼神之明》簡2有‘訐(諫)’字,可以爲證。”[3]。可知何先生將△字右旁釋作从“干”,而讀作“諫”。另外,陳偉先生也釋作“干”,指出:“干,簡文從干從辵。李朝遠先生釋爲‘逆’,解釋說:逆,迎接。友,相互合作。逆友,主動相互合作。今按:楚簡逆字所從屰的橫筆都不是平直的,而是或多或少帶有弧形。這個字辵旁之外的寫法其實更像是楚簡中的‘干’,可能是用作動詞的‘干’。干有求的意思。《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 孔傳:‘干,求也。’干友,即求友、結交朋友。”[4]。楊澤生先生贊同其說[5]。
佑仁按:《慎子曰恭儉》簡1“逆”字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下文以△代之),何有祖先生將△字與簡2“干”字聯繫起來並進而讀作“諫”,筆者以為值得商榷,因為簡2三例“干”字分別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干”字所從之兩橫筆上長下短,釋作“干”毫無問題[6],但反觀△字所從的右旁,兩橫筆上下等長,這是書手有意識的與“干”字做區別,可知△字恐不能釋作“干”。再來,陳偉先生將△字改釋作“干”最主要的理由是“楚簡逆字所從屰的橫筆都不是平直的,而是或多或少帶有弧形”,楚系有部分“逆”字的橫筆有弧形這是正確的,但未必全部字形皆如此。其實古文字中與△字寫法相同的“”字,並不算罕見,例如公朱左鼎的“朔”字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旁的兩橫筆都是平直的,又如作冊令簋的“逆”字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兩橫筆平直唯豎筆未貫穿第二橫筆,再看楚系的“”字,包山楚簡簡63有兩個“朔”字分別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旁兩橫筆已成筆直之形,又如包山簡71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兩橫筆亦屬平直,與△寫法相近,是以筆者認為△字當釋作“逆”。
其次,我們看睡虎地秦簡中“逆”字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日甲44)、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雜38),“朔”字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日乙53)、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日乙104),可知秦漢“”字兩橫筆筆直的寫法早在楚系文字中即可見。而我們也留意到另一類具有“弧筆”寫法的“”字在秦漢文字中亦未曾消失,例如“朔”字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朔方長印)、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焦朔)[7]。是以楚系“”字有兩類寫法,在秦漢文字中亦是如此,但字形雖有弧筆或直筆的差異,但卻都是“”字。
依據陳劍先生的研究可知,到了秦漢文字時期,那些原本从倒矢的“”、“幸”等字將與从“屰”之字,開始類化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羊”、“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等形[8]。現在我們擁有更多材料後發現,其實从“屰”之字與从倒矢的“幸”,早在楚系文字中就有演變成“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的情形,△字及前述兩橫直筆的之字即是“屰”字演變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之證,另外“幸”字本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昭王毀室》簡3),但《姑成家父》簡5則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季旭昇師釋出當為“幸”字,並指出字應从倒矢、从犬[9],該字右旁兩橫筆等長,可知亦已類化作“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形。
關於本句訓讀的問題,筆者贊成原考釋者訓“逆”為“迎”的意見,但將“友”字解釋為“相互合作”,似乎不夠適切,不若將“友”解釋做朋友,“逆友”即接納、結交朋友,朋友之間相互砥礪,追求道德的提升,《論語》云:“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禮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皆此義也。
(2)載道
原考釋者李朝遠先生注釋云:“‘載道’,行道,實行一定的治國方略”[10],筆者認為這裡的“道”若結合前文的“立身”、“立志”來看,比較適合解釋作內聖層面的“道德修業”,而非外王層次的“治國方略”。
(編者按:[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頁277。
[2]何有祖:〈《慎子曰恭儉》札記〉,簡帛網(2007.7.5)。
[3]何有祖:〈《慎子曰恭儉》札記〉,簡帛網(2007.7.5)。
[4]陳偉〈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初讀〉,簡帛網 (2007.7.5)。
[5]楊澤生:〈讀《上博六》小劄 〉,簡帛網(2007.7.21)。
[6]參《戰國古文字典》中諸从「干」之字可知。何琳儀先生:《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頁992~995。
[7]字形參見《漢印文字匯編》,(台北:美術社),頁335。
[8]參陳劍先生:〈釋上博竹書〈召王毀室〉的「幸」字〉,收入《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頁460~461。
[9]參季旭昇師:〈上博五芻議(下)〉,簡帛網(2006.6.28)。關於楚系「幸」字字形的相關研究可參金俊秀先生:《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疑難字研究˙說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
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頁39~46。
[10]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頁277。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616.html

以上是关于談《慎子曰恭儉》簡1之“逆友以載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