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研究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在期盼中出版,拜讀“簡帛網”上陳偉、何有祖、劉洪濤及劉建民諸先生的文章後,蒙友人贈以《慎子曰恭儉》篇的照片與釋文,乃得窺此千古佚篇。
參考整理者李朝遠先生及上述諸先生的大作之后,雜以敝見,作《慎子曰恭儉》釋文如下:
慎子曰:恭儉以立身,堅強以立志,忠疐(實)以反貞(?),迀友以載道,精法以巽(順)《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勢)。(1)
襄(尚)得用於世,均分而廣施,時(恃)德而方(傍)義。民之……(4)
祿不繮(彊)其志,故曰強。首《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戴)茅芙(蒲),《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撰)筱(蓧)執樝(鉏),《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畎備畎(?),必於……(5)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察)《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今),爲民之故,仁之至!氏(是)以君子向方知道不可以矣(疑);臨……(6)
干(焉),恭以爲體(履)儉,莫偏干(焉);信以爲言,莫偏干(焉);強以庚(賡)志,【莫偏干(焉)】……(2)
勿(物?)以坏(備),身中處而不皮(頗),賃(任)德以《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竢),故曰青(靜)。斷室(?)……(3) 慎子曰恭儉(3背)[1]
因為竹簡保存情況較差,許多字形不甚清晰,加之殘損過剩,所以以上的考釋、釋文、編聯,還有待檢驗。
鄙意簡1、4可以連讀,簡1“勢”與簡2“世”屬月部字,而簡2“施”、“義”屬歌部字,歌、月押韻。至若簡5、6、2、3的編聯,則僅是根據簡5“強”為陽部字,“蒲”、“ 鉏”及簡6“故”皆屬魚部字,魚、陽押韻。簡2“志”,簡3“坏” (“備”屬職部)、“竢”皆屬之部(之、職押韻)。因為篇題簡常位於首或尾三簡,所以原簡3的位置還有待決定。
這篇簡文的思想屬性,引起了研究者的較大興趣。
李朝遠先生說:慎子一般被視爲法家,本篇名曰“慎子曰恭儉”,但內容幾不見於現存各種版本的《慎子》,而似與儒家學說有關。故簡文中的“慎子”與文獻中的“慎子”是否爲同一人,尚有待研究。
陳偉先生則根據所作釋文,指出:李先生的分析很有道理。上文考釋的幾條,像“忠質”、“反貞”(如果把“反貞”讀作“反真”,則帶有道家色彩)、“中處而不頗”、“向方知道”,基本上也都是儒家的觀念。
與此相類似,或還可以補充“時(恃)德而方(傍)義”、“仁之至”、“信以爲言”等語詞,證明此篇為儒學作品。
然若根據上述釋文中的“精法以巽(順)《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
《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勢)”,“均分而廣施”,亦恐不難敷衍出論證此文屬於法家慎子佚文之文,因為“恭儉”、“中處而不頗”、“向方知道”之類語詞,可能屬於“諸子言公”的“公言”,是所謂大傳統、古代經典中的教化語詞,或見於古代詩書,或散見於百家之言。譬如《尚書·洪範》“無偏無陂(頗),遵王之義”,郭店簡《緇衣》中有佚詩“吾大夫恭且儉,靡人不斂”,《文子·符言》:“故至德言同輅,事同輻,上下一心,無歧道旁見者,遣退之於邪,開道之於善,而民向方矣。”而《孫子·用間》篇有:“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今存《慎子》佚文中有“《詩》,往志也;《書》,往誥也;《春秋》,往事也。”至於“忠質”、“反貞”,因爲“貞”字的釋讀還待考。
如果有某些辭彙難以反駁或認同它們屬於某一家(譬如儒家),那也可以做一篇論證此文屬於思想折衷的作品,比如可以說此篇為慎子後學中受儒家思想影響者所做,以見戰國時百家思想互相影響……
然而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可以做為我們判定文獻思想歸屬、學派屬性的依據?這是問題的本質所在,它是近來的出土文獻乃至傳統文獻學派判定研究中,幾乎從來沒有被追問的前提。近年來長台關楚簡、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性自命出》、《恒先》、《鬼神之明》等諸多篇章所引起的關於學派屬性的爭論,已經非常可觀了。
常見的方法,不過是根據文獻所見辭彙,或者根據相近文句,根據與其它文獻的重文,來做出判定。應該承認這些方法有一定可信性,比如《性自命出》我們可以判定為儒家作品。但是如果進一步追問屬於儒家內部哪一派別,則意見紛呈。猶記得06年6月武漢大學“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會議上的相關爭論,外國學者指責一些討論學派歸屬的結論是“對後代不負責任”。
根據研究,筆者傾向於認為考察先秦的學派,應該更注重師承,更重視百家之說,而淡化“六家”、“九流十家”之說,淡化《漢書·藝文志》的分類[2]。
《慎子曰恭儉》篇,“慎子曰”之後,文中有“故曰強”,“故曰青(靜)”這樣的語句,很可能屬於解經體,或者是稱引慎子文句而加以發揮的體裁,這表明此篇很可能屬於慎子後學作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篇談到“立身”、“立志”等等,以及“襄(尚)得用於世”,是屬於談士人自身修為的作品,頗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意味。這些文句的重要意義或許在於表明,它的主題不是一篇“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的文章,重點在於談論日常修為以及用世時的目標。日常修為的“立身”、“立志”,恐並非儒家特有的標誌。
但是《慎子曰恭儉》的這個慎子是不是曾游於齊稷下的趙人慎到呢?
關於趙人慎到其人,錢穆先生有比較詳細的考證,認為慎子名滑厘,字到,較孟子稍後。錢先生曾提到《戰國策·楚策二》所記楚襄王傅慎子,認為“年代尚無不合”,但是因為載有這一篇的慎子書為偽作,故以為“不足據”[3]。這是說慎子書載這個故事不可信(關於這個收入《四部叢刊》的慎子書,羅根澤有詳考),但是楚襄王傅慎子是不是趙人慎到,從年代上看是有可能的。
《戰國策·楚策二》載:
楚襄王爲太子之時,質於齊,懷王薨,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太子曰:“臣有傅,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爲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齊王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爲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於楚。楚王告慎子曰:“齊使來求東地,爲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獻其計。”上柱國子良入見。王曰:“寡人之得來反王墳墓復群臣歸社稷也,以東地五百里許齊。齊今使來求地,爲之奈何?”子良:“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而不與,則不信,後不可以約結諸侯;請與而復攻之。與之信,攻之武。臣故曰與之。”子良出,昭常入見。王曰:“齊使來求東地五百里,爲之奈何?”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爲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戰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與。常請守之。”昭常出,景鯉入見。王曰:“齊使來求東地五百里,爲之奈何?”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於天下。楚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於秦。”景鯉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子良見寡人曰:‘不可不與也,與而復攻之。’常見寡人曰:‘不可與也,常請守之。’鯉見寡人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也,臣請索救於秦。’寡人誰用於三子之計?”慎子對曰:“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謂也?”慎子曰:“臣請效其說,而王且見其誠然也!王發上柱國子良車五十乘,而北獻地五百里於齊;發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爲大司馬,令往守東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鯉車五十乘,西索救於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獻地於其齊;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爲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於秦。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餘萬弊甲鈍兵,願承下塵。”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齊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泗,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願待戰!”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4]
根據這個慎子的言行來看,頗重因循之術。戰國之時,可能尚無明確的法家之稱,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旨》談及之,但是司馬遷並未用以稱人,而是將慎子歸入“學黃老道德之術”一類;《莊子·天下》篇說:“慎到棄知去己而緣不得已”。從重因循和緣不得已來看,《戰國策·楚策二》所記慎子,很可能就是所謂“學黃老道德之術”的趙人慎到。但是這只是慎到的思想獨特之處,他並非時時、事事都只體現這個思想。前引《慎子》佚文有:“《詩》,往志也;《書》,往誥也;《春秋》,往事也”,說明慎子對於六藝也有一定研究,而他在齊又有相當威望,適於擔任太子老師(而不太可能是所引佚文屬於擔任太子傅的慎子,誤合於趙人慎到名下)。
因此,根據余嘉錫先生所總結的先秦子書形成規則,此篇《慎子曰恭儉》可能成於慎子後學之手,當屬於《慎子》。
(編者按:[1] 因本文重在分析此篇思想屬性,故不一一出注羅列諸家之校釋及鄙意,有關考釋詳日後另文。
[2] 參筆者:《“六家”、“九流十家”與“百家”》,《中國哲學史》,2005年第3期。
[3]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8月,第492——495頁。
[4] 諸祖耿:《戰國策集注匯考》,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第789——791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744.html

以上是关于《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