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上博六《慎子曰恭儉》簡一中出現的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字(以下以“A”代替)已數次見於楚簡文獻中。由於趙誠先生最初在釋讀中山王壺銘文時將一個以A為偏旁的字“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釋作“疐”[1],大家也都將A釋作“疐”,只是讀法各有不同。
其實,對於中山王壺中的“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字,學者們的意見一直對其存在分歧。徐仲舒和伍仕謙先生認爲應當釋作“陟”,讀如本字,是登用的意思[2]。何琳儀先生也將此字釋作“陟”,但讀為“德”[3]。
上博簡的出版讓我更加確信,這個字就是“陟”字,而A字是其簡省。首先,這個字與金文中的“疐”字差別較大[4],釋為“疐”較勉強的。其次,“陟”的本義是兩足登高,是一個會意字。將此字與楚簡中“涉”字作對比,其上下各置正反兩只腳趾的特點就更加明顯: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慎子曰恭儉》簡一 ;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郭店《老子·甲》簡八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上博《周易》簡四 ;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上博《周易》簡二
再次,上博簡《周易》簡四中“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字今本作“窒”,説明兩者讀音相類,可以通假。《說文》:“騭讀若郅”。而“騭”從“陟”聲,“郅”從“至”聲,正好可以與從“至”聲的“窒”同從“陟”聲的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相通的事實相吻合。另外,《說文》中“陟”字古文作“
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亦是一有力旁證。
對於《慎子曰恭儉》中A字的讀法,學者們分歧較多,筆者比較傾向于陳偉老師將其讀作“質”的意見[5]。《史記·貨殖列傳》:“而郅氏鼎食”,《漢書·貨殖傳》“郅”作“質”,說明“至”與“質”可以相通,因而“陟”讀作“質”也是可行的。“忠質以反貞”,這裡的“質”也可理解為“性”。《國語·齊語》中有“聰慧質仁”之語,“質”即性也。
(編者按:[1]趙誠:《〈中山壺〉〈中山鼎〉銘文試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第253頁。
[2]徐仲舒、伍仕謙:《中山三器釋文及宮室圖説明》,《中國史研究》1979年第四期。
[3]何琳儀:《中山王器考釋拾遺》,《史學集刊》1984年第三期。
[4]參看《金文編》215頁。
[5]陳偉:《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初讀》,簡帛網,2007年7月5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649.html
以上是关于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