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一、
《平王問鄭壽》簡7:
喪。温恭淑惠[1],民是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望。
沈培先生已經指出,此簡從字體到内容都與《平王問鄭壽》和《平王與王子木》(兩者當合爲一篇)無關。[2]“喪”、“望”似乎有韻,其體例也跟《平王問鄭壽》和《平王與王子木》不同。在已發表的上博簡裏,沒有找到跟此簡有關的,不知在未發表部分裏有沒有它的位置。
“望”上之字,其右半所从與“尚”和“甚”都不完全相同。將其字形結合文意考慮,此字只能釋讀爲“瞻”,即《詩經·小雅·節南山》“赫赫師尹,民具爾瞻”之瞻,意爲仰視。“瞻望”古書多見。簡文意爲具有温恭淑惠之德的君子,下民仰望依賴他。
字形分析方面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將其右半看作“甚”之寫訛隸作“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甚、瞻讀音相差不遠,“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就是楚簡“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瞻)”字改換聲旁的異體。此說的好處是字形比較接近,但繞了一個彎。其二是此字就是“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瞻)”字之寫訛,郭店《緇衣》簡16“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瞻)”字作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此說的好處是釋字較爲直接,但字形距離稍遠。
跟此字右半完全相同的字形,見於郭店簡《忠信之道》簡3:“大舊(久)而不俞(渝),忠之至也。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而者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信之至也。”所在句子字義多不明,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之釋讀難以進一步討論。同樣的字形又見於司馬成公權,作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殷周金文集成》16.10385),董珊先生分析爲上从“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下从“石”,認爲或即“權衡”之“權”的本字。[3]獨立的此字看樣子與此處簡文之字右半所从當無關。
二、
《慎子曰恭儉》簡5:
彔。不纍(羸)其志,古(故)曰強。首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戴)茅芙(蒲),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荷?)筱(蓧)執樝(鉏),送(遵)畎備(服)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畮、畝),必於
“纍”字左从“幺”即“糸”之簡體,其右半陳偉先生指出“也許是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雷)”,[4]可從。故全字可釋作“纍”。陳偉先生認爲“恐當釋爲‘累’,連累、妨礙的意思。”按字當讀爲“羸”。畾聲字與“羸”相通習見,高亨、董治安先生《古字通假會典》第540~543頁收有多條例證。羸,弱也,正與“強”相對。
“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原釋爲“畎”,何有祖先生已經指出此釋“頗爲可疑”。[5]陳偉先生釋爲“耕”。[6]其字原作如下之形: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諦審其右半當是“女”,上文又有“畎”字,故疑此字當釋爲“畮/畝”。楚簡“畮”字不从“每”而从“母”(《上博(一)·孔子詩論》簡8“甽(畎)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畮、畝)”),或从“毋”(《上博(二)·容成氏》簡14“旬(畎)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畮、畝)”),女、母、毋三字在古文字中每多混用。以楚簡文字爲例,《上博(五)·三德》簡1“天亞(惡)女忻”之“女”當釋讀爲“母(毋)”,[7]《上博(六)·景公虐》簡7“毋薄情忍辠乎”之“毋”字當釋讀爲“女(如)”。[8]故在“畮”字中作偏旁的“母”或“毋”偶作“女”形完全可以理解。
“送”字從劉洪濤先生釋。[9]陳偉先生疑讀爲“塍”。[10]按當讀爲“遵”。楚文字中的“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即“尊”字,前已見於郭店簡《尊德義》、信陽長臺關、望山楚墓遣冊等,新出《上博(六)·天子建洲》甲本簡10、乙本簡9“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尊)且(俎)不折(制)事”,又提供了確證。簡文此字與“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尊)”皆从聲旁“灷”,故它可與“遵”相通。“畎”謂田間小水溝,“遵畎服畝”即沿著田間水溝到田裏去從事農作。“畎畝”古書多連言,此則分説。班固《兩都賦》之《西都賦》(《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傳》、《文選》卷一):“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是服事之“服”跟“畎畝”搭配之例。《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過言晏子諫”章:
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齊國,曰:“嗚呼!使古而無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歿爲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無死,丁公、太公將有齊國,桓、襄、文、武將皆相之,君將戴笠衣褐,執銚耨以蹲行畎畝之中,孰暇患死!”
《太平御覽》卷七百六十五引無“蹲”字。此事又見於《韓詩外傳》卷十和《列子·力命》,分別作“吾君方今將被蓑苙而立乎畎畝之中”和“吾君方將被蓑笠而立乎畎畝之中”,均未出現“蹲”字。蓋因此字意義乍視之下難以理解,用“蹲踞”義顯然講不通,所以多被刪去。現在結合簡文可以知道,此“蹲”字也當讀爲遵循之“遵”。
附帶一提,《慎子曰恭儉》篇的歸簡和排序頗有疑問。從内容看,簡1、3和簡5當爲一組。簡1以“慎子曰:恭儉以立身”開頭,接下來都是“某某以某某”的句式;簡3開頭是“勿(物)以坏(培)[11]身”,“勿(物)”字上面當還缺一個動詞,其句式與簡1相同;簡3後文接著說“中處而不頗,任德以竢,故曰青(靜?)”,與上面討論的簡5“不纍(羸)其志,古(故)曰強”句式相同。簡1整理者説是全篇唯一的完簡,但從圖版看其下端是呈殘缺狀的。進一步推測,如果在簡1末補上一字,簡1甚至有可能當直接與簡3連讀。這樣考慮還有一個好處,連讀後簡3背面的篇題變成位於第2簡簡背,更靠近全篇之首。
簡2、簡4和簡6應當排在簡1、3、5之後。而且,這3簡的内容跟前3簡不能緊密聯繫上,其字體風格(尤其是第6簡)與1、3、5簡也頗有不同,它們甚至都有根本就不屬於此篇的可能。
三、
《用曰》簡14:
用曰:毋事縸縸。強君椃政,糃武於外。克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戎事,以員四戔。折(制)灋即(節)刑,恆民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敗。
“外”、“戔”、“敗”月元合韻。其中“員”字原釋爲“異”,讀爲“翼”。“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原釋爲“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並括注問號表示不肯定。“員”字之形可與以下楚簡文字對比: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用曰》簡14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郭店《老子》乙本簡3“員”字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新蔡葛陵楚簡乙二:3、4、乙三:47“損”字
“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可能就是西周金文中見於大盂鼎的“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戰)”字的異體,其形原作: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其所从的“嘼”係“單”字繁體。楚文字中同類寫法的字形見於楚帛書甲第4行“嘼”、郭店簡《窮達以時》簡4和酓悍鼎“戰”字(看《楚文字編》第835頁、第697頁)、《上博(六)·天子建洲》乙本簡9“戰”字等。尤其是《上博(四)·曹沫之陳》“戰”字二十餘見,其左半所从與此形所从基本相同。
“員”字、“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在簡文中如何理解,待考。
四
《用曰》簡6:
絕原(源)流淲,其古能不沽(涸)?用曰:唇亡齒寒。
其中“絕”字從董珊先生釋,[12]“原(源)”字從何有祖先生釋。[13]“淲”字研究者有讀爲“滸”[14]、“洿”[15]和“澽”[16]等說。前兩說難以將簡文講通,甚至不得不勉強改變句讀或是將“絕”字再破讀。釋“澽”引《廣雅·釋詁二》“澽,乾也”爲說,對文意的理解較勝。但此義的“澽”字過於生僻,仍難使人堅信。
字形和文意結合考慮,我認爲,此字所从的“虎”實當看作“虒”字之省,全字當釋爲“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上博(四)·昭王毀室》簡1用爲“滸”之字作“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所从的並不是“虎”。此字與之不同,恐非偶然。从“虒”聲之字如“褫”、“遞”、“篪”、“搋”和“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等,後世字書皆有从“虎”作的異體,可見从“虒”之字容易被寫作从“虎”。“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當讀爲“澌”。虒、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斯和澌諸字古音相同,《左傳》襄公十年人名“狄虒彌”《漢書·古今人表》作“狄斯彌”,是其相通之例。《說文·水部》:“澌,水索也。”索,盡也。斷絕源泉,所以其流竭盡。“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說文》訓爲水名,簡文此字也可能與之無關,而就是爲“水盡”之“澌”所造的。
“古”字原作如下之形: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原釋爲“自”,顯然與字形不合。此類字形在楚簡文字中釋“由”和釋“古”均有可能,結合文意看疑當釋爲“古”讀爲“詎”。跟它相近的“古”字見於《上博(一)·緇衣》簡6和簡12,作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詎”訓爲“豈”或“何”,表示反問,古書或作“巨”、“遽”等。古和詎、巨、據皆爲魚部字,聲母也相近,其聲系相通之例可見《古字通假會典》第863頁“居與渠”條、第866頁“据與據”條。“絕源流澌,其詎能不涸?”甚爲通順。
五、
《用曰》簡13:
隹(唯)君之賈臣,非貨以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酬)。有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在心,嘉德吉猷。心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之既權,征民乃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先說“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何有祖先生據郭店《老子》甲本簡19“賓”字,指出此字右半係从“賓”,[17]可從。他將全字仍釋爲“賓”。陳偉先生釋爲“‘贓’字異寫,讀爲‘藏’”。[18]按疑當讀爲“莊”。賓客之容主莊敬,所以此“莊”字以“賓”爲意符,可能就是爲莊敬之莊所造的本字。
“賈臣”凡國棟先生解釋爲“乃君王之小臣之屬”。[19]按“賈”係動詞,谋求、求取義,[20]由“買”義引申而來。《國語·晉語八》:“和於政而好其道,謀於衆不以賈好。”韋昭注:“賈,求也。”“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陳偉先生讀爲“售”。[21]凡國棟先生讀爲“酬”,可從。[22]但他理解爲“有應對賓客之意”,仍可商。我理解,簡文意思是說,君主求取得到臣下,不是用貨財來作交換手段的。所謂“得到臣下”意義較虛較籠統,包括得到臣下的忠心、愛戴、盡力於事等多方面的内容。
“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原作如下之形: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整理者釋爲“貴”。陳偉先生據之讀爲“匱”。[23]李銳先生已經指出,釋爲“貴”係以郭店簡《緇衣》簡44“貴”字作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爲據,“但彼爲上下結構,而非常見之形”,[24]其說有理。此字右半所从釋爲“古”和“由”均有可能,李銳先生根據古璽文字中的“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看《戰國文字編》第405頁)釋此字爲“賈”,應該說字形上也是有根據的。但此字處在韻腳的位置上,據上文韻字“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酬)”、“猷”,可知此字所从的聲符也應該是“由”而不是“古”。至於古璽和陶文中的所謂“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也很有可能當釋爲“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但由於缺乏文例支持,還難以完全肯定。
“心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之既權”的“權”字陳偉先生解釋爲“衡量、比較”。[25]此字到底應該讀爲何字我還沒有確定的意見,但體會上下文氣,其意義應該往“失去”、“淆亂”一類的方向考慮。“心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莊)之既權”跟“有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莊)在心”是兩種接近相反的情況,各自的後果或者說效果分別是“嘉德吉猷”與“征民乃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那麽“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也應該是表示“民”的一種不好的狀態。循此可以進一步考慮“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的釋讀問題。
馬王堆帛書《天文氣象雜占》第6列第14行:
天箾出,天下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小人負子姚(逃)。
“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舊多釋爲“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其形可見《馬王堆簡帛文字編》第245頁,劉樂賢先生改釋爲“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可信。他解釋說:[26]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在楚簡中讀音多與“由”、“繇”相通,此處應讀爲“怞”或“愮”。《玉篇·心部》:“怞,憂恐也。”《集韻·尤韻》:“怞,憂皃。”《方言》卷十:“愮,憂也。”《廣韻·宵韻》:“愮,憂也,悸也。”
“天下憂恐”可通。但從“小人負子姚(逃)”,結合以下諸例,此“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也可能當讀爲“搖動”之“搖”。
《風俗通義·怪神》:民初恐怖,頗搖動不安。
馬王堆帛書《刑德》甲本第二十八行、乙本第七十九行:軍氣赤而高,軍大榣(搖)。
《刑德》甲本第十八行:軍在野,戊寅疾西風,樓戟奪,軍大榣(搖)。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簡131~132:義等戰死,新黔首恐,操其叚(假)兵匿山中,誘召稍來,皆榣(搖)恐畏,其大不安,有須南郡復者即來捕。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將發令,索其政,毋發可異史(使)煩請。令數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環,百姓榣(搖)貳乃難請。[27]
這類“搖”字用於指人,基本意義是“(内心)搖動”,在不同語境下有“因(内心)搖動而產生疑惑”或“憂恐”、“恐懼”一類的意思,而且多係用於指集體性的很多人,這點與“天下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的“天下”,和簡文“征民乃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的“民”扣得更緊。所以,我傾向於將《天文氣象雜占》的“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和簡文的“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都讀爲“搖”。“搖”是宵部字,簡文“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酬)”、“猷”和“搖”可以看作幽宵合韻。
由於種種條件限制,《用曰》全篇的編聯復原很困難,簡與簡之間的連讀很少有能夠完全肯定下來的。在上面把簡6和簡13的意思討論得稍爲清楚一點之後,可以考慮以下一組簡文的連讀:
難之,而亦弗能弃。用曰:寧[28]事赫赫。征虫飛鳥,受物于天。民之作物,唯言之有信。視前顧後,九惠是真。用曰:□【5】不紀於天,而紀於人。唯君之賈臣,非貨以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酬)。有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莊)在心,嘉德吉猷。心莊之既權,征民乃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搖)。兇刑厲政,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其若佢。【13】措心懷惟,各有其異圖。絕源流淲(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澌),其古(詎)能不涸?用曰:唇亡齒寒。凡恭人,非人是恭,厥身是衛。戔其有綸紀,【6】丨其有成德,閟言自關。誇其有中墨,良人真焉。難之!少疏於穀,亦不邇於賊。用曰:遠君遠戾。【3】
簡6和簡3連讀的理由是:“戔其有綸紀”、“丨其有成德”、“誇其有中墨”句式相同。當然“戔其有綸紀,丨其有成德”兩句後接“閟言自關,跟“誇其有中墨,良人真焉”的格式還不完全整齊。不過再考慮到在簡6上的“紀”,可以和簡3的“德”、“墨”看作之職合韻,似又非偶然。
簡13和簡6連讀,除了句子結構方面合適之外,主要是因爲,簡13之文到“征民乃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搖)”是幽宵合韻,在韻腳字“佢”換爲魚部後,下接簡16“佢”就正好跟“圖”、“涸”押韻。
簡5和簡13連讀的理由是:“不紀於天,而紀於人”跟“征虫飛鳥,受物于天。民之作物,唯言之有信”内容上似有聯係;簡13下接簡6後,簡6“用曰”前的文字很長,簡13之首前距上一個“用曰”必不甚遠,簡5末殘去一字,連讀後“□不紀於天,而紀於人”就正是前一個“用曰”的内容。
2007年7月20日
(編者按:補記:
第二則所論《慎子曰恭儉》簡5的“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劉洪濤先生《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1)的“補記”已經指出“諦審圖版,此字從‘田’從‘女’,疑即‘畮’字異體”。本文寫作時因疏忽只見到劉文的正文,未讀到其後來所加“補記”,特此向劉洪濤先生和讀者致歉。
2007年7月20日
補記二:
第四則《用曰》簡6“絕原(源)流淲(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澌),其古能不沽(涸)”的“古”字,承施謝捷先生提示,當讀爲从“古”聲的“胡”,更爲直接。本文讀爲“詎”等字,可謂失之眉睫,應放棄。
2007年7月21日
[1]“温恭淑惠”從何有祖先生釋,見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年7月9日。以下引用簡文,釋文跟原釋文有實質性不同的,多係採納了網上衆多研究文章的合理意見。因本文的討論大多並不涉及這些改釋,爲避繁瑣,就不一一注明了。
[2]沈培:《試釋戰國時代从“之”从“首(或从‘頁’)”之字》,“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1),2007年7月12日。
[3]董珊:《戰國題銘與工官制度》,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第50~51頁,2002年5月。
[4]陳偉:《〈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7),20007年7月19日。
[5]何有祖:《〈慎子曰恭儉〉劄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0),2007年7月5日。
[6]陳偉:《〈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7),20007年7月19日。
[7]范常喜:《〈上博五·三德〉札记六则》,“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8),2006年5月18日。
[8]凡國棟:《上博六〈景公瘧〉札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4),2007年7月17日。
[9]見下注陳偉先生文所引。
[10]陳偉:《〈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7),20007年7月19日。
[11]“坏”字何有祖先生讀爲“附”,見何有祖:《〈慎子曰恭儉〉劄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0),2007年7月5日。陳偉先生讀爲“丕”,見陳偉:《〈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7),20007年7月19日。劉洪濤先生讀爲“背”,見上陳偉先生文引。
[12]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3),2007年7月9日。
[13]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年7月9日。
[14]同上注。又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3),2007年7月9日。
[15]劉洪濤:《讀上博竹書〈用曰〉劄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7),2007年7月13日。
[16]李銳:《讀〈用曰〉札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9),2007年7月17日。
[17]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年7月9日。
[18]陳偉:《〈用曰〉校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3),2007年7月15日。
[19]凡國棟:《上博六〈用曰〉篇初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4),2007年7月10日。
[20]下引李銳先生在釋“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字爲“賈”後,又謂“此疑其義爲求取。與上文‘唯君之賈臣’相關”。他對此“賈”字的理解當與我們相同。
[21]陳偉:《〈用曰〉校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3),2007年7月15日。
[22]凡國棟:《上博六〈用曰〉篇初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4),2007年7月10日。
[23]陳偉:《〈用曰〉校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3),2007年7月15日。
[24]李銳:《讀〈用曰〉札記》,“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9),2007年7月17日。
[25]陳偉:《〈用曰〉校讀》,“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3),2007年7月15日。
[26]劉樂賢:《馬王堆天文書考釋》,第132頁,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27]《睡虎地秦墓竹簡》第174頁注[十九]:“
讀《上博(六)》短札五則,讀爲究。究環,追回。此句意爲命令多次追回,也就是朝令夕改。”注[二〇]:“搖貳,疑惑。請,《呂氏春秋·首時》注:‘問也。’此句意思是,百姓心中疑惑,事情就不好辦了。”文物出版社,1990年9月。
[28]此字的考釋見凡國棟:《〈用曰〉篇中的“寧”字》,“簡帛”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9),2007年7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690.html
以上是关于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