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1、舉邦為欽(禁),約挾諸關,縛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諸市。(《競公瘧》8號簡)
欽,整理者認為“似讀為‘歛’”。陳偉(2007a)認為似當讀為“憾”。楊澤生(2007)讀為“禁”。今按:楊說論之甚詳,可從。本文初稿也有此看法,茲為楊說補充一個用例。《上博(二)·容成氏》簡37說:
伊尹既已受命,乃執兵欽(禁)暴。[1]
《競公瘧》此句前面說薪蒸及澤梁、山林皆有專人守之,不許人民接近;後面又說“約挾諸關,縛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諸市”[2]即“約挾之於關,縛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之於市”,“約挾”和“縛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的對象都是人民。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似可讀爲“按”,指按驗。這是說不使人民將薪蒸及澤梁、山林裏的東西帶出或買賣。凡此皆是“舉國為禁”的表現。
2、以供春秋之嘗,以𠱾(待)四鄰之賓客。後之人幾何保之?(《莊王既成》1~2號簡)
𠱾,讀為待,從李學勤(2007)、蘇建洲(2007)。蘇文已正確釋出“賓”字,惜其未指出其後之字即是“客”字。其字輪廓尚存,應不難辨認。如此,李文釋“待”為備、禦,似不確。
幾何,從陳偉(2007a)讀。但一般似乎皆將此詞理解為表示人數的“多少”。其實當理解為“多長時間”。我們熟悉的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幾何”就是多長時間的意思。因此,凡國棟(2007)說“四與五之間”指“四代與五代之間”,無疑是正確的。
3、競平王就鄭壽,繇之於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廟,曰:“禍敗因童(重)於楚邦,懼鬼神以爲怒,使先王無所歸,吾何改而可?”鄭壽辭,不敢𣌭(答)。王固繇之。𣌭(答)……(《平王問鄭壽》1~2號簡)[3]
此段簡文中的“繇”字頗為難解。何有祖(2007a)說這裏的“繇”的意思似與“問”相當,陳偉(2007a)認為似應讀為“猷”,謀略義。這裏指諮詢謀略。凡國棟(2007)將前後兩個“繇”字分別處理,前者是用易占卜的意思;後者則疑當讀作“要”。“固要”,即堅決要求之義。
今按:本篇两個“繇”字當統一看待,此字恐仍當從整理者讀為“繇”,但在這裡應當是“隨從”、“跟從”之義。整理者說解“繇”的意思,既引《說文》訓“繇”為隨從之例,又引此字用為“自從”之義的例子,有些自亂其例。但從整理者說“繇之於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廟”為“鄭壽隨平王至宗廟”看,可能還是取“隨從”義的。我們認為“競平王就鄭壽,繇之於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廟”當是平王到鄭壽那裡去,並且隨從他到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廟的意思。“繇”訓隨從,古書罕見其例,即便古人已指出某些用例,也往往遭到懷疑。如果此例能夠肯定,可以補充用例。
由此,我們想到《上博(二)‧子羔》篇8號簡的一句話:
故夫舜之德,其誠賢矣,𥝩諸畎畝之中,而使君天下而稱。
黃德寬(2004)認為“由諸畎畝之中”的“由”,與同篇5號簡“從諸卉茅之中”的“從”可以對讀。裘錫圭(2006)指出“從諸卉茅之中”的“從”是跟從之義。這些都是正確的。至於“𥝩”字,裘錫圭先生早已指出它本有“由”一類音,有幾位學者也曾循此對《子羔》篇的這個字進行了釋讀,但似乎皆不能讓人滿意。現在既然知道“繇”用為“隨從”並非杜撰,則可知《子羔》的“𥝩”或可讀為訓為“隨從”、“跟從”的“繇”或“由”。這樣,“𥝩諸畎畝之中”與“從諸卉茅之中”就可以很好地對應起來了。
4、首戴茅蒲,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撰)筱執樝(鉏),[4]送(遵)畎備(服)畝(《慎子曰恭儉》5號簡)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沈培(2007b)疑讀爲“援”,陳偉(2007b)讀爲“撰”,義皆為執持。當以陳說為是。“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援”讀音不如“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撰”更近。陳文舉《楚辭·九歌·東君》例:“撰余轡兮高駝翔,杳冥冥兮以東行。”洪興祖補注:“撰,‘定也,持也。’”還可以補充的是,《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鄭玄注:“撰,猶持也。”
送、畝,從劉洪濤(2007)釋。陳偉(2007b)釋讀爲“送(塍)畎𠍵(傭)耕”,恐不可從。
此段文字跟《晏子春秋》“景公遊公阜一日有三過言晏子諫第十八”中的一段話裏的部分詞句可以對照:
景公出遊於公阜,北面望睹齊國曰:“嗚呼!使古而無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歿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無死,丁公、太公將有齊國,桓、襄、文、武將皆相之,君將戴笠衣褐,執銚耨以蹲行畎畝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說。
簡文“首戴茅蒲,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撰)筱執柤(鉏)”相當於“戴笠衣褐,執銚耨”,“送(遵)畎備(服)畝”相當於“蹲行畎畝之中”。簡文的“畝”泛指農田。《漢語大詞典》解釋此義時引到下面二例:
《詩·豳風·七月》:“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文選·鍾會〈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樂業,農不易畝,市不迴肆。”
“服畝”即“服田”,服,《漢語大詞典》說:
從事;致力。《詩·周頌·噫嘻》:“亦服爾耕,十千維耦。”鄭玄箋:“服,事也。”漢班固《西都賦》:“士承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宋蘇軾《賜王存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亟服乃事,宜無復云。”清惲敬《讀〈魯仲連鄒陽傳〉》:“夫翕訿者據高位,愚賤者服先畝。”
“服田”或“服田畝”的說法見於古書,《尚書·盤庚上》說:
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同篇又說:
惰農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送”从灷聲,近年發現的楚墓竹簡文字已充分反映,从灷聲之字可以讀爲“尊”或从“尊”之字。[5]“遵畎”當是沿著田間小水溝之義,其中“遵”的用法猶《詩經·豳風·七月》“遵彼微行”的“遵”。
上引《晏子春秋》“以蹲行畎畝之中”,吳則虞說:[6]
《御覽》七百六十五引無“蹲”字,“中”下有“也”字。《韓詩外傳》十作“立乎畎畝之中”。
在田中“蹲行”確不可解,頗疑本也當讀爲“遵行”,或是“遵而行之”的意思。
5、有眛其不見,不邵(昭)其甚明;有泯泯之不達,而散其甚章(彰)(陽)。(《用曰》19號簡)
甚,原釋文釋為“可”。何有祖(2007b)作“奇”。其實當是“甚”字,句子前後一說“其甚明”,一說“其甚彰”,語義相同。[7]
6、折(制)灋(法)即[8]井(刑),恆民𧽻(?)敗。(《用曰》14號簡)
𧽻(?),是原釋文的隸定,本已表示不肯定。此字確實不从矞而是从單的繁文,當隸定為从走从單。字書有“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字,《集韻‧箇韻》釋其義為“踣”,讀音是丁賀切。也許此字可以讀為“墮”,“墮敗”是同義詞連用。
7、天子四辟延(筵)席,邦君三辟,大夫二辟,士一辟。(《天子建州》(乙本)8號簡)
原釋文釋為“延”讀爲“筵”的字原作“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以下用Y代替),[9]跟《新蔡》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甲三268)一形對比即可看出,新蔡簡的字形是在此字的基礎上再加“彳”旁而成。新蔡簡中此字的變化較多,[10]它們跟“Y”的關係值得探討。這裏只想提出,《天子建州》的這個字形是我們首次看到“Y”單用的例子。由此可知,說新蔡簡从彳从Y的字來自甲骨、金文的“𢓊”是不妥的。關於“Y”和新蔡簡用為“延”的各種形體的關係及其來源,我們将另文討論。這裏只簡單談一下利用“Y”來糾正過去大家對新蔡中兩個字的誤釋。
《新蔡》甲三233、190有人名“陳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第三字原釋文作“志”,宋華強(2007)已指出其不確,但他認為此字是“者”,亦誤。此字心旁上面的偏旁即見於《天子建州》的Y,應當就是“愆”字。因此,此人名叫“無愆”。又,《新蔡》零:164有占辭“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咎,無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咎”後面二字顯然也應讀爲“無愆”。
2007年7月20日
參考文獻
陳劍(2004) 《上博簡〈容成氏〉的竹簡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7月,第334頁注19。
陳偉(2007a) 《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年7月9日
陳偉(2007b) 《〈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7),2007年7月19日
凡國棟(2007) 《讀〈上博楚竹書六〉記》,“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9),2007年7月9日
《新蔡》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何有祖(2007a) 《讀〈上博六〉劄記》,“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年7月9日
何有祖(2007b) 《讀〈上博六〉劄記(二)》,“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1),2007年7月9日
黃德寬(2004) 《戰國楚竹書(二)釋文補正》,“簡帛研究”網站首發(http://www.jianbo.org/Wssf/2003/huandekuan01.htm),2003年1月21日;又載《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7月
李学勤(2007) 《讀上博簡〈莊王既成〉兩章筆記》,“confucius2000”网站首发(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212),2007年7月16日
劉洪濤(2007) 《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1),2007年7月6日
裘錫圭(2006) 《〈上博(二)·子羔〉释文》,未刊稿,2006年
沈培(2007a)《由上博簡證“如”可訓為“不如”》,“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4),2007年7月15日
沈培(2007b)《試釋戰國時代从“之”从“首(或从‘頁’)”之字,“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0),2007年7月17日
宋華強(2006) 《新蔡簡的“延”字及从“延”之字辨析》,“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34),2006年5月3日
宋華強(2007) 《新蔡楚簡的初步研究》,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7年5月
蘇建洲《初讀〈上博(六)〉》,“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6),2007年7月19日
徐在國(2006) 《從新蔡葛陵楚簡中的“延”字談起》,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此文初稿在“簡帛”网站首發,爲所著《新蔡葛陵楚簡劄記(二)》一部分,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069,2003年12月17日)
楊澤生(2007) 《說〈上博六·競公瘧〉中的“欽”字》,“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0),2007年7月20日
(編者按:[1]“欽暴”讀爲“禁暴”,見陳劍(2004:334注19)引董珊說。
[2]市,從陳偉(2007a)釋。
[3]此段簡文的釋文參照了目前看到的各家的說法,參看沈培(2007a)。
[4]關於此句的斷句及釋讀,參看沈培(2007),這裡採用各家說法,不再一一註明。
[5]參看荊州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引裘錫圭先生按語,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74頁;劉國勝《信陽長台關楚簡〈遣策〉編聯二題》,《江漢考古》2001年第3期;沈培《上博簡〈緇衣〉篇“
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字解》,載饒宗頤主編《華學》第六輯,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6月;又收入謝維揚、朱淵清主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6]吳則虞編著《晏子春秋集釋》(上冊),中華書局,1962年1月,第68頁。
[7]此則跟陳劍兄談過,他原來也認為此字是“甚”。
[8]即,原釋文讀為“節”,恐不妥。
[9]我們並不同意直接把“Y”釋為“延”,但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本人曾經跟部分師友談過自己的想法,但至今沒有寫完文章。這裏為了方便,暫從整理者釋為“延”。
[10]徐在國(2006)、宋華強(2006)對新蔡簡中用為“延”的字作過有益的探討,可參看。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693.html
以上是关于新蔡-《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