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
(首发)
一
《十问》3:食阴之道,虚而五臧(藏),广而三咎,若弗能出楃。食之贵静而神风,距而两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参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
对于此句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整理者:
楃,读为朴。《老子》:“朴散则为器。”帛书甲本朴字作楃。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疑读为峙。五声,即竹简《天下至道谈》及《合阴阳》的五音。[1]
2、周一谋、萧左桃先生:
而,代词,你的。三咎:疑即三焦。若弗能出楃,楃疑当为幄,帷幄。若弗能出楃,犹言所食之气全保持在体内。食之贵静而神风,静,安静,镇静。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风,牝牡相诱谓之风。全句意即服食滋阴之品,贵在安神定志;或者指在房事之前,应当保持镇静,务使你的精气旺盛。距而两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距,拒也。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当作峙或持。谓男方精气旺盛,则交媾之时方能与女方抗衡、对峙而能持久。[2]
3、马继兴先生重新断句并释作:“食阴之道,虚而五臓,广而三咎。若弗能出,谷食之贵。静而神丰,距而两持。参筑而毋遂,神丰乃生,五声乃对。” 并解释说:
广尔三咎,三咎之义欠详。或疑咎假为道,道字义为道路。三道,即三条道路。本条此处的三道,乃指身体内部的上、中、下三条道路而言,与三焦一词同义而字异。或以咎字径释为焦,但咎与焦上古音异,不能通假。广字义为宽阔,宽广。此句系指使你体内的三道道路(三焦)宽广。
若弗能出,谷食之贵,谷(谷),原作楃,谷与楃上古音均屋部韵,谷为见母,握为影母,故楃假为谷,字义为顺。出字义为离去。谷字义为人体内之谷气,也即正气。贵字义为重要。此二句系指人的正气(谷气)是非常宝贵的,故应当在体内流通顺达,而不能使其排出体外。
静而神丰,丰(丰),原作风。丰与风上古音均东部韵。丰为滂母,风为痹母(引案:当为帮母)。故风假为丰。静字义为安静,安稳。丰字义为充实,丰满。此句系指服食阴气时的主要要求是安静稳重(不可躁急)以求达到神气丰满的目的。
拒而两持,拒,原作距。拒与距上古音均群母,鱼部韵。同音通假。持,原作峙(引案:原当作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持与峙上古音均定母,之部韵。同音通假。拒字义为闭。两字义为二,或双方。持字义为守或坚持不放松。此句系指服食阴气者,应当坚持闭精而不泄,从而相互对持。
神丰乃生,此句系指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达到神气丰满的目的。[3]
4、魏启鹏、胡翔骅先生:
虚而五藏,此句意为让你的五藏有如空虚。这是为食阴作准备。
广而三咎,此句意为张开你的三个孔窍。咎读为窍。咎为群母幽部,窍为溪母药部,其声旁纽,其韵旁对转,故得通借。此处三窍殆为口、鼻共三窍。一说“三咎疑即三焦”,但马王堆汉墓医书似未具备“三焦”的概念,于臂少阳脉或称耳脉,且无臂厥阴脉,未言及三焦,且“咎”之与“焦”,其音差异较大。
若弗能出楃,此句意为紧贴女身,附着坚牢,像不能分离。
食之贵静而神风,此句意为食阴时要重视静和运风如神。而,连词,这里是连结两个动词性词组。风,指牝牡相诱,阴阳交合。一说,神风指男女阴阳交合时所生发之精气流转。古人以人体象天地,故亦得有男女交合时而神气风发之说。
距而两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距通拒,抗拒、抵御,这里意为支撑。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用于捶击的长柄木棒。这里借喻男子的手臂,意为用你的两臂支撑着。[4]
5、连劭名先生:
三咎,整理小组未注,周一谋先生认为疑指三焦。依上下文意,此处确指三焦。朴是人体内的真气。下面几句话与养生家的“行气”理论有关,“若弗能出楃(朴)”句下不当点句号,义指如五脏三焦运行正常而仍然不能产生真气,则需要修炼,故下文接着说“食之贵静而神风”,风者,精气也。距,《庄子·渔父》云:“距陆而止。”《释文》引李注:“距,至也。”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当读为趾,指人的足部。参,化合;筑,《释名·释言语》:“坚实称也。”
同样的修炼方法,可参看战国玉佩《行气铭》,所述行气原理基本与简文辞义相合。气吸入之后,遂渐沉于人体下部,然后要经过渗化增固的过程,即简文所说的“参筑而用(引案:当作毋)遂”,同于《行气铭》:“下则定,定则固。”其后遂渐转化为人体的精气,开始萌发,弥满于全身,故简文云:“神风乃生,五声乃对。”[5]
按:“广而三咎”,我们怀疑“咎”可读作“宫”。在西周金文中有一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字[6],杨树达先生结合金文中多次出现一个从九从宫作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或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形的字[7],认为这都是“宫”字的异体,“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字从宀咎声,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字是一在原来“宫”形基础上加注“九”声的加旁字。[8]结合铭文内容以及“咎”、“九(见母冬部)”与“宫(见母幽部)”极相近的上古音韵地位,我们认为杨树达先生的观点是可信的。
此外,新近出版的上博楚简《子羔》篇第12-13号简云:“后稷之母,有邰氏之女也;游于玄咎之内,冬见芺,攼而荐之,乃见人武,履以祈祷,曰:帝之武,尚使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是后稷之母也。”对于其中的“咎”字,张富海先生认为它所表示的词应该就是金文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字所表示的词,简文之“玄咎”与纬书《春秋元命苞》中姜嫄所游的“閟宫”有关。[9]张先生的观点无疑是十分正确的,那么根据前文所引杨树达先生对金文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字的研究可知,简文中的“咎”亦当与金文中的“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字所表示的词相一致,亦当读作“宫”。
由此我们推测《十问》中的“咎”可能也当读作“宫”,“广而(尔)三咎(宫)”中的“三宫”与“虚而(尔)五脏”中的“五脏”一样,都是泛指身体的内部空间。[10]
“楃食之贵”,“楃”不当读作“朴”或“谷”,当读作“握”,“握”意为掌握,控制。《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扬雄《解嘲》:“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贵”当为崇尚、重视之意。《书·旅獒》:“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食”,此处指的当是“食阴”。
“静而神风”,“而”亦当读作“尔”,这同前文“虚而五臓,广而三咎”中的“而”相一致。结合下文“参(三)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我们推测此处“神风”当指泄精之前的兴奋感。《合阴阳·十已之征》:“当此之时,中极气张,精神入臧(藏),乃生神明。”《天下至道谈》:“神明之事,在于所闭。审操玉闭,神明将至。”这里的“神明”似与“神风”所指相似,当亦指泄精前的兴奋感。马王堆房中书所讲接阴之道最为讲究的就是“积精勿泄”,使这种兴奋感尽量保持长久一些。同篇《黄帝问于曹熬》:“玉闭坚精,必使玉泉毋顷(倾),则百疾弗婴,故能长生。”讲的正是这一道理,所以此处简文“握食之贵,静而神风”当是指男子接阴时要平心静气,不要一开始就过于兴奋而导致过早结束。同篇《王期见秦昭王》:“椄(接)阴之道,以静为强,平心如水,灵路(露)内臧(藏),款以玉筴(策),心毋秫(怵)荡,五音进合(答),孰短孰长,翕其神(雾),饮夫天将(浆),致之五臧(藏),欲其深臧(藏)。”强调的也是接阴时的“静”。
综上,整句可重新断读为:“食阴之道,虚而(尔)五臧(藏),广而(尔)三咎(宫),若弗能出。楃(握)食之贵,静而(尔)神风,距而两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11],参(三)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这样断读与简文的押韵情况也更相一致。
二
《十问》9-10:君欲练色鲜白,则察观尺汙(蠖)。尺汙(蠖)之食方,通于阴阳,食苍则苍,食黄则黄。唯君所食,以变五色。
整理者指出:“方,《礼记·乐记》注:‘道也。’” [12]此后诸家少有异议。但此处原简文“食”后有一墨钉句读,所以我们怀疑当从此断开,原句当断作“则察观尺汙(蠖)之食,方通于阴阳。”“方”疑读作“旁”。二者相通之例文献多见,如:
《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乙种》201:利以祭、之四旁(方)野外。
《尚书·吕刑》:“方方告于辜于上。”《论衡·变动》引方作旁。[13]
“旁通”一词文献多见,意为遍通,如:
《管·宙合》:明者察于事,故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
《易·干》:“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孔颖达疏:“言六爻发越挥散,旁通万物之情也。”
《法言·问明》:或问“哲。”曰:“旁明厥思。”问“行”,曰:“旁通厥德”。
古人“食有阴阳”,[14]如:
《周礼·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郑注:“天产者动物,谓六牲之属;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是以动物为阳,植物为阴。
《仪礼,聘礼》:“醯醢百瓮,夹碑,十以为列,醯在东。”郑注:“醯在东,醯,谷,阳也。醢,肉,阴也。”
简文云“旁通阴阳”可能正同古人“食有阴阳”的观念有关。
如此一来,简文所云:“尺汙(蠖)之食,方通于阴阳”与“食苍则苍,食黄则黄”之间刚好成了因果关系,而且也比较符合简文中多四字为句的行文习惯,读来更加通畅。
(编者按:[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肆)·五十二病方释文注释》页145,文物出版社1974年。
[2]周一谋、萧左桃《马王堆医书考注》页367,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3]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页871-873,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4]魏启鹏、胡翔骅《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二)》页95-96,成都出版社1992年。
[5]连劭名《马王堆三号墓竹简〈十问〉注释补正》,载《考古》1994年5期。
[6]原字形参见容庚《金文编》页530,中华书局1985年。
[7]容庚《金文编》页532,中华书局1985年。
[8]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增订本)页188-189,中华书局1997年。
[9]张富海《上博简〈子羔〉篇“后稷之母”节考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10]《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灾三宫”之说。后世道教谓双目为绛宫、两耳为玉堂宫,鼻口为明堂宫。合称“三宫”。如,[唐]吕岩 《别诗》之二:“三宫自有回流法,万物那无运用方。”《云笈七签》卷八二:“远世弃欲,息役沉光,涤清三宫,凝定九府。”这些可能均与《十问》中的“三宫”有所不同。
[11]“距”可从魏启鹏、胡翔骅二先生解为“支撑”。不过“
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魏启鹏、胡翔骅二先生认为指两臂,我们怀疑也有可能读作“跱”,《庄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后汉书·张衡传》:“ 松乔高跱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携。”李贤注引《字林》:“跱,踞也。”由此我们怀疑此处当指的是腿部,而非两臂。
[12]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肆)·五十二病方释文注释》页145,文物出版社1974年。
[13]参见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页311,齐鲁书社1989年。
[14]参见 彭林《听松山房读<礼>札记》,载《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页164,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920.html
以上是关于阴阳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札记二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