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首发)
上博五《弟子問》第10簡原釋文為:“汝弗知也乎,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夫以衆犯難,以親受服,勞以成事,見以△(擅?)官,士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鈎)以力則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以”
整理者認為:“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即繇,見於西周金文。《爾雅·釋詁》:‘繇,於也。’郭璞注:‘繇,辭。’古文獻中與‘猶’或‘迪’通用,一般出現於句首,間亦見於句子中間,多用為語氣或嘆詞。字或通‘由’,如郭店楚簡《六德》第七簡:‘[不]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由)其道,雖堯求之弗得也。’”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字又見於第17簡:“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弗王,善矣,夫焉能王人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子過曹”陳劍先生指出第17簡下應接第20簡,“子過曹”是記另外一件事[1],且“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字下有墨節,是一章的結束。此“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字用於結尾,與整理者所說的“一般出現於句首,間亦見於句子中間,多用為語氣或嘆詞”,顯然不符,整理者也未對此字作出解釋。
《弟子問》主要是記述孔子與弟子的問答,形式頗類《論語》,其中提到的孔門弟子有顏回、宰我、子貢等,如第15簡:“回,來,吾告汝”,第15簡:“賜,不吾知也”。第4簡,陳劍先生斷為:“□風也,亂節而哀聲。曹之喪,其必此乎?回!”子嘆曰:“烏!莫我知也夫!”子遊曰:“有地之謂也乎?”子曰:安(?)”,認為可能次於第20簡之後,“言末復呼顏淵之名‘回’”。[2]准此,我認為“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字應讀為“由”,是人名,即孔門弟子仲由,字子路。第10簡應讀為“汝弗知也乎?由,夫以衆犯難,以親受服,勞以成事,見以△(擅?)官,士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鈎)以力則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以”,第17簡應讀為:“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弗王,善矣夫,焉能王人?由!’子過曹”。如此,此兩簡都是孔子與子路的對話,且都是講為政之事,當可連接,但17簡上端已殘,故不能確定,暫附記於此。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政事:冉有,季路(即子路)。”《論語》中也記有子路問政之事,可與《弟子問》相參。另《論語·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雍也》:“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也稱子路為“由”,說明讀“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
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為“由”,即子路,是合理的。
[1]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19日。
[2]同上。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79.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读上博(五)《弟子问》札记一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