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五《弟子问》零释

上博五《弟子问》零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五《弟子问》零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弟子问》零释


(首发)
一、丰年不恒至
5号简释文:“春秋不亘至,耇老不复壮。”考释:“‘春秋’,犹言岁月。‘春’字书写特异,可与郭店楚简《六德》第二十五简、《语丛一》第四十简、《语丛三》第二十简所书‘春秋’比观。《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春秋不恒至’盖勉励年轻人把握光阴。”除整理者自己坦陈“春”字与已见诸形不符外,“秋”字亦有问题。苏建洲先生云:“釋為‘春秋’的‘秋’字,恐不能直接隶作‘秋’,字形似与楚公逆钟的‘休’相近,只是偏旁左右移动,‘秋’〈清幽〉‘休’〈曉幽〉,声韵关系密切。”[1]其实,在文意上,“春秋不恒至”也不好理解。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春秋交替恒古不变。郭店简《忠信之道》说:“不兑而足养者,地也。不期而可要者,天也。”即有此义。因而这二字当求他解。
从字形看,二字疑是“丰年”。上博二《容成氏》中的几个丰字下从豆、上部并列三个“丰”(45号简中的一字最清晰)。本简此字从艸从豆,艸可能是其上部的减省或讹变。其后一字,大概是将“禾”下部移植到上面,与《古文四声韵》卷二所收滕公墓铭“年”字类似,可能是“年”之讹体。
二、色(啬)以侸(属)官
10号简云:“夫以众犯难,以亲受录(禄),[2]劳以成事,色以侸官。”
色,原释文作“见”。侸,原释文疑为“擅”。考释说:“字书未见,字与楚简‘强’字稍异,疑或读为‘擅’。‘擅官’一词见《韩诗外传》卷五:天子三公,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职,莫不治理,是所以辨治之也。”针对此二字,何有祖君认为:“按释‘见’无义。细审图版,疑隶作‘印’。‘囗(擅)’原释文据文意释,对字则未作隶定。按:囗当从尸从旦,读作‘擅’。《说文》:‘擅,专也。’《荀子·君道》‘天子三公,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职,莫不法度而公,是所以班治之也。’又‘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此当以印信而专官事。”
今按,释为“见”或“印”的字,不是太清楚。从轮廓上看,更可能是“色”字。在上古音中,色、啬二字为职部叠韵,生纽双声,例可通假。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啬字条云:“通作色。《韩诗外传》‘圣人不淫佚侈靡者,非鄙夫色而爱财用也。’”《春秋公羊传》哀公六年“皆色然而骇”,《一切经义音》卷四十六色引作“啬(从欠)”。啬,爱惜,悭吝。原读为“擅”的字,实从人从豆,为侸字。疑读为“属”,委托、任用之意。[3]简文是说让众人冒险,而让亲信收益;让别人辛劳成事,却不舍得委任官职。
三、13、12号简相连
从缩小图可见,12属于一支简的下部(尾端残),13号简属于一支简的上部。如果把13号简移于12号简之上,其中尚缺约三字。12号简讲的言行相当,与13号简既无不足又无有余正好相关。以下是试图在二者之间拟补三字之后的情形:“就人,不曲方以去人。子曰:“君子亡所不足,无所有余,盖13[有夫行]也求为之言,有夫言也求为之行,言行相近,然后君子。子12”13号简最后一字,左旁笔画残缺,原释文缺释。苏建洲先生据笔画试释为“割”。[4]何有祖君疑读为“盖”。[5]
四、寡闻则固
16号简释文云:“子曰:‘寡闻则沽(孤),寡见则肆[6],多闻则惑,多见则……”考释云:“‘沽’,读为‘孤’。《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义与此同。”似当读为“固”,蔽塞义。
五、吾未见邦而信者,未见善事人而忧者
见于21号简。两个“者”字,原释文释为“绝”。整理者大概是根据15号简“组”下一字而作出的判断。那个字的上部,确实与“绝”或“断”字类似。但在21号简中的这二字,上部并不清晰。从轮廓看,应该就是楚简中“者”字的一种写法(如郭店《五行》50号简中所见)。释为“者”,文意通顺;而释“绝”则费解。15号简中的那个字其实可能也是“者”的一种变体。
[1] 苏建洲:《初读〈上博五〉浅说》,简帛网2006年2月1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9 )。
[2] 祿,从何有祖君说,看所撰《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简帛网2006年2月2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9 )。
[3] 从主之字读为“属”,参看小书《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0页。郭店《老子》甲组2号简的“豆”对应于传世本的“属”,是这方面的直接证据。
[4] 同上揭氏文。
[5] 同上揭氏文。
[6] 不受拘束;纵恣。《左传·昭公十二年》:“昔 穆王 欲肆其心,周行天下。”《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114.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五《弟子问》零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