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
(首发)
1.子曰: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生而不因其俗。吳人生七□(年?)而動(墼?)散(?)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文)乎其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膺),延陵季子僑(矯)而弗受。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子貢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 2-1 [1]
“其”後一字原釋為“所”,陳劍先生釋為“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膺)”,並推測:“簡文有幾個字詞未能準確釋讀,據‘浴(俗)’和‘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膺)’猜想,當與吳人‘斷髮文身’、‘祝髮文身’之俗有關。”甚是。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原釋為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按:細審圖版,字右部與郭店《忠信之道》簡2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同。可分析爲從人從民,隸作“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讀作“文”。此處當作“動(墼?)散(?)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文)乎其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膺)”。《左傳》哀公六年:“仲雍嗣之,斷發文身,裸以爲飾”。《山海經·南山經》:“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鶏,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動(墼?)散(?)”當是最能體現吳人風俗特徵的物事。
2.夫以衆犯難,以親受△1(祿),勞以成事,印以△2(擅)官,士△3(治)以力 簡10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1)原釋爲“備(服)”。按字疑從“彔”,[2] 讀作“祿”。“受祿”與“犯難”反義為文。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原釋為“見”。按釋“見”無義。細審圖版,疑隷作“印”。“△2(擅)”原釋文據文意釋,對字則未作隷定。按:△2當從尸從旦,讀作“擅”。《說文》:“擅,專也。”《荀子·君道》“天子三公,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職,莫不法度而公,是所以班治之也。”又“合符節,別契券者,所以爲信也”。此當以印信而專官事。
士後一字△3原釋為“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鈎)”,不確。原簡當從司從戈,讀作“治”。此指士治事以力。“力”與上文“勞”相呼應。
3.君子亡(無)所不足,無所有餘,割(蓋) 簡13
“亡”读作“無”。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原釋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細審當隸作“割”,[3]疑讀作“蓋”,屬下讀。
[1]“動(墼?)散(?)”參考蘇建洲、陳劍兩先生意見。編聯從陳劍先生意見。參見蘇建洲:《初讀上博五淺說》,簡帛網首發,2006年2月18日;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首發,2006年2月19日。本文盡量用通行字。引上述文章不另註。
[2]上博孔子詩論9號簡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與之近似。
[3]郭店語叢四18號簡
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與之近似。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126.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故事-上博五《弟子问》试读三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