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今本《逸周书‧祭公》作“祭公拜手稽首曰:‘允乃诏,毕桓于黎民般。’”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作:“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懋)拜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拜手)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稽首),曰:“允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哉)!”乃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召)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毕)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井)利、毛班。”《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整理小组指出:“井利、毛班,见《穆天子传》。《穆传》又有毕矩,不知是否与此毕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有关。毕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今本作‘毕桓’,于鬯《香草校书》已指出为‘人氏名,疑毕公高之后’。”[1]陈逢衡于《穆天子传注补正》中指出“毕矩,毕公高之后”。[2]
之前笔者曾于拙稿《论〈尚书‧洛诰〉:“和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一文中,[3]引“毕桓于黎民般”为证,说明“和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若按本文理解此条证据应不成立。
刘洪涛先生对于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此句与今本不同的解释如下:
简九“乃召毕桓、井利、毛班。”今本“乃召毕桓于黎民般。”只有一个名能完全对上。“般”、“班”音近古通,“民”、“毛”字形相近,“民般”当即“毛班”。“利”、“黎”古音亦近,惟“井”、“于”对不上号。我们猜测,当时的竹简上“井”字就很不清楚了,所以认不出这个字。而又不知道这是三个人名,把“毛”误认作“民”,“利民”读爲“黎民”,“般”读爲“班”,训为“列”(看俞樾的解释),根据这种理解把“井”字臆测成“于”字了。看来古人校书也就那么回事,没资料谁都没辄。[4]
按《穆天子传》中的“毕矩”应是“毕桓”的讹误,〈祭公〉中的井利、毛班皆见于穆天子传,照理来说“毕桓”也应该出现。
从字形来说,“矩”字按四版《金文编》的归类,写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A1: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集成》5818“矩尊”) A2: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集成》4152“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侯簋”)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字写法也可以分为两类:
B1: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集成》10173“虢季子白盘”) B2: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集成》10175“史墻盘”)
A1从“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B1从“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两形形近,且A1的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与B1中的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形体相近,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的“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字作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右侧形体与A1的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相近,可知“巨”与“亘”容易形近而讹。“毕矩”应是“毕桓”的讹误。
仔细寻绎文意,今本《逸周书‧祭公》“祭公拜手稽首曰:‘允乃诏,毕桓于黎民般。”之后接着“公曰:‘天子!谋父疾维不瘳,敢告天子。’”对照简本后,发现今本“公曰”二字之后少了“三公”,笔者猜测今本整理者因为上文有“天子,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
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谋)父縢(朕)疾维不瘳”相同句法,便将“三公”改为“天子”二字,然后“毕桓、井利、毛班”三个人名就讹误成“毕桓于黎民般”,造成我们今日所看到的版本。
(编者按:[2]晋‧郭璞注、清‧陈逢衡补正:《穆天子传注补正》(陈氏乌丝栏稿本),页11下。
[3]蔡哲茂:《论〈尚书‧洛诰〉:“和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东华人文学报》第十五期(花莲:国立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9年),页31。
[4]参见任攀、程少轩整理:《网摘•〈清华一〉专辑》发表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页47-48。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3 2011年2月2日首发。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883.html

以上是关于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第三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