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引进西方大炮: 平壤城下痛击日军 (6)

松锦战败,明军再度失去多达3683件火器,包括16门红夷大炮,火枪1519支。战后山海关外的明军只剩下驻守宁远的吴三桂部还存有十几门“红衣大炮”。反观清军已拥有近百门“红衣大炮”,甚至在很短时间内就铸造出35门堪称当时世界最高品质的铁心铜体的“神威大将军”炮。此炮以铜铸之,前细后粗,长2.83米,隆起四道,重1950公斤,用药2.5公斤、铁子5公斤,安装在四轮炮车上,乃是攻摧坚城的利器。关外清军在火炮的质量和数量上俱己凌驾明军之上。当时尚为明朝服务的汤若望为此惊呼:“目前火器所贵西洋大铳,则敌不但有,而今且广有之矣!”从军力的对比来看,清军已经拥有一支在当时“孰与争锋”的火炮部队,入关逐鹿中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明朝引进西方大炮: 平壤城下痛击日军

这时,大明朝廷已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岌岌可危,李自成起义军兵围京师时,守城明军已无意抵抗,“施放西洋炮不置铅丸于其中,徒以硝焰震耳。犹挥手向大顺军示意,待其稍退炮乃发”。对此,崇祯皇帝也只能徒然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而已。李自成农民军非常重视骑兵的机动性,共有骑兵五营,每营精骑5000,计2.5万人。骑兵也就成为军队的核心力量。明军对之评论道:“贼骑如云,每至则漫山遍野,尽意驰骤。”相比之下,农民军的火器主要来自缴获的明军火器,自己从未制造过,其对火器的应用水平不高,故三次围攻开封城,皆只能顿兵坚城之下长围久困而已。而在红夷大炮面前,当时的中国传统的城墙构造已不再具备足够的防御能力,用满洲贵族的话说,“将炮一百位摆作一派,凭它哪个城池,怎么当得起三四日狠攻?”正因如此,在明失其鹿群雄逐之的情况下,缺乏火器尤其是先进的“红夷大炮”的农民军与清军较量能力,实是不言而喻。这在之后清军征服中原最为艰难的战斗之一的潼关战役中显露无遗:清军利用“铁子大如斗”的红衣大炮攻破了地势险要,且是“凿重壕,立坚壁”的潼关,迫使“大顺”军退出西北根据地以致最后败亡。大清王朝也成为“红夷大炮”拿来主义的最后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