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西藏总出乱子 原是因为康熙出兵西藏

发生在康熙末年的驱准保藏之战为清前期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康熙五十六年(1717),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侵入西藏,杀害拉藏汗,推翻了和硕特贵族在西藏的统治,占踞西藏,并对清政府构成了威胁。面对危机,清政府以振兴格鲁派黄教、驱逐准部出西藏为号召,两次派兵征讨,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终于把准噶尔军驱逐出藏,将西藏地区置于清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此战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多民族国家的安全,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笔者利用汉文、满文等多种史料,特别是满文奏折中的珍贵记载,对驱准保藏之战中清军第一次用兵的情况作一考察,以就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一、准军入藏后清政府的应对

怪不得西藏总出乱子 原是因为康熙出兵西藏

18世纪初西藏政局动荡,位于西北的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趁机觊觎西藏。康熙五十五年(1716),策妄阿拉布坦以护卫黄教的名义,派遣大策凌敦多布等人率军进攻西藏的拉藏汗。经达木之战后,准噶尔军队攻占拉萨,拉藏汗战死。准噶尔势力侵入西藏,对清朝的边疆安全造成了威胁。准噶尔军入藏的消息,最早是由驻守巴尔库尔的靖逆将军富宁安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七月向清廷报告的。他在率军进攻准噶尔边境期间,曾俘获准噶尔哨兵阿筹拉克、扎堆布二人,他们供称:“拉藏汗之子娶策妄阿剌布坦之女三年,已经生子;达赖喇嘛、班禅及拉藏之使,俱在策妄阿剌布坦处;闻卜穆之子策凌敦多卜、托布齐、都噶尔、叁都克等率六千兵,去年往阿里克路处,助拉藏汗征卜鲁克巴,至今未回。”[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三,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壬申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677页。]康熙帝认为策妄阿拉布坦甚为狡诈,不可尽信其言,有可能是去助拉藏汗征伐不丹,可能是去攻打拉藏汗而占据西藏,甚至也有可能是与拉藏汗会合去攻打青海和硕特蒙古。

由于康熙帝知道拉藏汗和青海蒙古诸台吉有矛盾,对拉藏汗是否会与准噶尔合兵攻打青海一事也不太放心,命曾经入藏协理西藏事务的赫寿写信给拉藏汗,劝告拉藏汗不要联合准噶尔军入侵青海:“尔或欲侵戴青和硕齐、罗卜藏丹津,以引导策妄阿剌布坦之兵,亦未可定。尔诚受我主之封,食我主之禄,而侵我边疆之贝勒,我四川等处所有三万兵丁与贝勒戴青和硕齐同在一处,又岂有坐视尔临挪磨浑武巴什、穆鲁斯乌苏等处侵青海之理乎?至彼时,我兵助戴青和硕齐与尔交战,我虽有禁止之文,亦无及矣。”此举表明在准噶尔军刚入藏时,康熙帝并没有弄清楚准噶尔军入藏的意图。因此,当八月得到驻扎在西宁的侍读学士查礼浑等报告准噶尔军已经抵达纳克产边界时,清朝方面立即相应地作出了部署:命四川提督康泰、主事巴特玛等率领3000兵,出松潘,至阿尔布尔地方扎营。总督额伦特、侍读学士禅里浑出边至青海阿尔布阿地方扎营,密切观察已经进入西藏的准噶尔人的动静,以防来犯。康熙帝还命从荆州调2000名满洲兵赴成都驻防,从太原调500满洲兵赴西安驻防,以增强前线兵力,但没有作出派兵援藏的举措。

怪不得西藏总出乱子 原是因为康熙出兵西藏

随着战事的发展,康熙帝逐渐了解到准噶尔人是来进攻拉藏汗的,但却过高估计了拉藏汗的作战能力。拉藏汗与准噶尔军作战时曾向康熙帝报告战况,康熙帝得到拉藏汗向他报告的战况后,对拉藏汗军取胜抱乐观态度,认为事态正在好转。康熙帝判断准噶尔军会“于达木掠取马畜,渡木鲁乌苏,奋勇而过,突入噶斯路”,甚至认为“尚归降我等不可料定”,特命内大臣策旺诺尔布、将军额伦特、侍卫阿齐图各自设哨固守要隘,严阵以待,防范准噶尔军。他的根据主要有两点,一是黄教的崇高地位乃顾实汗时所确立的,藏人对顾实汗的子孙们也怀感激之情,策妄阿拉布坦无故遣兵进犯,“图伯特部民虽庸懦,有弃顾实汗之子孙拉藏汗,弃青海之众台吉,而被策妄喇布坦所占之礼乎?”二是康熙帝认为大策凌敦多布等所率准军只有3000人,从远处到达西藏,人困马乏、物资匮乏,又有高原反应(“地高致病”,“仅凭此力,拉藏固守城堡,又岂能易取乎?”但康熙帝却忽略了拉藏汗擅自废立达赖喇嘛所导致的西藏僧俗各阶层的离心倾向,而且对准噶尔军人数和战斗力估计不足,拉藏汗的处境并不是在好转而是在迅速恶化。由于康熙帝对拉藏汗的实力估计过高,没有及时派军救援,加速了拉藏汗的覆亡。康熙帝对此事是有一定责任的。同时,康熙帝有意让青海蒙古去援助拉藏汗,令额伦特、策旺诺尔布晓谕青海蒙古首领:“黄教、图伯特民俱固始汗所创者,断不可被他人占领,尔等俱固始汗之子孙,理应各自速往援助。”同时告知驻扎在边外的清军会保护他们的牧场、妻孥,并会作为他们的后援。但青海蒙古由于与拉藏汗有矛盾,加之自身内部也矛盾重重,并没有派出援兵,而是坐视拉藏汗被准噶尔人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