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将军李陵:战败投降匈奴 却被后世颂扬千年(3)

  如果汉武帝以他鏖战之苦功,恕他“遂降”的过错,保全他的老母,给他一个可以回归的家,他也可以像古人那样,逼迫敌人签下和平条约,戴罪立功,用另一种方式为汉家奉献光和热。

  但有一种委屈是,我想付出全部,你却不给我机会。

  他看出青史上关于自己那菲薄的一页上,自己将永远作为苏武的陪衬而存在。日光的阴影,如最浓重的感伤,打在他古铜色的脸上。

  诀别苏武后,李陵的身影落寞成一茎枯藤。

  好在,汉魏与唐宋诗人都对李陵抱有好意。千年后的辛弃疾思之不尽:“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友人也惦念着李陵。作为李陵事件的见证人,辅政的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递来了橄榄枝:派遣李陵的一个旧交充任使者,前往匈奴,说服李陵回归。

  打量着“胡服椎结”的老友李陵,使者好不辛酸。李陵也百感交集。良久,李陵抚摸着自己披散的头发,叹:“吾已胡服矣!”

  第二次和解的机会,又被李陵放弃了。

  李陵若归汉,以他心性之高,享受虚假繁华的短暂狂欢后,又岂能逃脱了覆灭的命运!

  果然,掌握权柄的两位老友的下场都不妙:上官桀以谋反罪被处死;霍光权高名重,死后,全家被诛。

  家园荒芜、灭族之痛使李陵彻底丧失了对大汉的归属感,反而是“胡天玄冰”的匈奴收容了他25年。这25年里,娇妻稚子,伯乐红颜,给了他那颗躁动的心太多抚慰。

  他是不幸的,他是生命意识的觉悟者,因挣脱儒家消极文化对文臣武将精神的钳制,因珍重个体生命与才华而投降,从此被贴上“汉奸”的标签;他又是幸运的:幸遇单于,幸遇公主,幸遇司马迁,幸得后世文人悲悯。

  更可贵的是,他的汉恩已绝,对汉民族的华夏,仍孜孜报恩:他以无功而返的消极对抗,让单于明白了他的赤子情深,从此不再派他对汉用兵。

  若有罪,他已用实际行动赎罪;若要罚,他已自罚。南望的皎皎明月,一如他最壮烈的救赎。

  公元前74年,一场疾病,给他悲欣交集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