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日军档案深处的梅花镇之战
一
▲ 在我们河北人的眼里,吕正操司令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他对日作战打的第一仗,是1937年的大战梅花镇。令人费解的是,在敌我双方的资料中,对此战的记载似乎都难觅其踪,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吕正操将军
日前,吕正操将军的女儿,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终身教授吕彤邻女士回国。依约前去看望,遇到吕彤岩大姐,说起一件老爷子晚年颇为惆怅的事情。
那一次,他到某史馆去参观,大约是看到对方收集的华北抗战史料很是翔实,便兴致勃勃地问了一句——有没有梅花镇之战的纪录啊?那位负责接待的干部显然历史知识颇为扎实,马上回答:首长,我们馆收集八路军抗战的史料比较多,其他部队的……
吕老一低头,不说话了。其实他应该是有看法的,的确,梅花镇大战发生在1937年10月上旬,那时候吕正操上将属于“白皮红心”,他的部队至少在名义上还是东北军53军116师的691团,要到几个月后,才有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的番号。
但是,按照将军之子吕彤羽的看法:“梅花镇战役,691团打得这么好,地下党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在梅花镇战役里,主要的骨干,牺牲的骨干都是共产党员,很多是一二九以后派进去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干部。所以那个团的表现和东北军其他的部队完全不一样。所以说梅花镇应该属于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作战,不应该说是东北军领导的部队。”
总之,因为这一点差异,中方关于梅花镇之战的研究不太充分也就情有可原。
对于国民党方面而言,东北军属于打压限制对象,67军军长吴克仁中将在淞沪战役中以身殉国,都要到二十多年后才得到承认。指挥梅花镇之战的是出自东北军系统,又是选择了“投共”的吕正操将军,国民党的所谓政战系统自然不会对他多加笔墨,予以褒扬。
而八路方面呢,吕司令此后威震冀中的战例不要太多,干嘛一定要纠缠于这还打着国民党旗号的一战呢?
但这一战对吕正操将军,恐怕是一生魂牵梦萦的。
▲ 梅花镇惨案遇难者名单铭碑
梅花镇之战后,691团撤离。临走前,吕正操派出人员大声通知村民:“日本鬼子进村要杀人,乡亲们快逃命吧!”但那时老百姓对敌人的凶残还没有概念,也有些人没听到,仍有部分居民留在了家中。结果,第二天开始,日军在梅花镇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杀。
将军一生豁达,但对这一仗,始终无法忘情。
吕彤邻大姐问我,在日方档案中,有没有关于梅花镇之战的记载呢?
似乎有一点印象。我回答,在日军当时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寺内寿一的回忆录中,好像有关于这一战的记录。
吕大姐说那你帮我找来看看吧。
晚间,回到家中,找出日文版的《寺内寿一元帅日记》,里面的确有一个梅花镇之战,却是在安徽的,时间地点都对不上。
我手头关于抗战的资料还有一些,但是遍寻华北日军在1937年10月的作战记录,竟是找不到“梅花镇”这三个字。
怪哉。难道说这一仗背后还有什么隐情?
二
那么,梅花镇战斗,我方史料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 在我国公开出版物中,梅花镇之战最早的记载出现于1947年,吕正操上将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讲到梅花镇的战斗,此后若干文史学家都对此进行过考证
根据高远杯征文《1937年 遗留在梅花镇的辉煌与血仇》所述,此战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藁城市梅花镇地处藁城、赵县、栾城三县交界处,自明朝起就有北京通往南京的跑马道街,是交通要塞,也是历史上的商贸重镇……1937年10月9日,吕正操在束鹿(今辛集市)东南耿庄接到师部命令,要他率团开往藁城四德村、梅花镇一带,掩护53军撤退。吕正操率团向指定地点疾进。
1937年10月10日下午,该团先头部队,在半壁店与正在南下的日军骑兵相遇。吕正操命令所部迅速向日军展开进攻,经一小时激战,毙日军10余名,战马10余匹。日军难于支持,向沧石路狼狈逃窜。吕正操部无一伤亡。
吕正操将军
当晚,691团分别进入梅花镇与四德村。691团进驻梅花镇后,团长吕正操察看了地形,和共产党代表孙志远商议,决定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教训一下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当时梅花镇四周有一丈多高的寨墙,墙根下有环村的壕沟,吕正操发布命令,一营在寨墙上构筑工事,封堵四门,准备迎战。三营随团部进入距梅花镇四里的赵县四德村,指挥部设在村外的一个砖窑内。梅花镇群众听说部队要打日本鬼子,人们主动烧水做饭,争先恐后慰劳官兵。
11日夜10点多钟,日军坂垣师团的一个大队,从藁城方向出发来到了梅花镇西关,和一营的步哨发生了战斗,日军的后续部队渐次到达,拂晓前向镇西北角发起猛烈攻击。一营战士利用有利地形英勇抵抗……就在691团官兵和敌人进行殊死战斗时,53军军长万福麟率部向南跑出很远,先头部队已经过了黄河,师长和旅长分别打来电报,命吕正操丢下一营不管,带领三营迅速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