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将军李陵:战败投降匈奴 却被后世颂扬千年

  身为根正苗红的红三代、军人世家优秀品质的集大成者,李陵一直活得压抑而高调。从爷爷李广开始,李家人就似乎中了魔咒,始终没能在朝廷大展身手。解除魔咒,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成为新生代战神!他终于替自己争取到了一个独立行动的机会。可惜,他终究没能成为李元霸。

  当初,他以初生牛犊的孤勇在汉武帝面前立下军令状:以5000步兵深入匈奴王庭,诱其入彀。可惜,誓言犹在,他却遭遇了11万匈奴精锐的主力围攻。他率部浴血奋战,坚持十余日,50万(一说150万)支箭全部被射尽。

  而凭他个人的骁勇,生擒躲在山下的单于,可能性为零。

  他攥紧拳头:若每人手头有十支箭,他有绝对的把握率部突围,生还大汉。可惜,武器全失。这一刻,他哀伤不已,却神思清明。如若兵败,他该如何处置自己?

  出营前,他曾和一军吏探讨过这个敏感话题。军吏劝他莫做无谓的自我牺牲,只管单骑逃回大汉。他却觉得这话分外刺耳,于是一剑砍断树干,慷慨陈词:“吾不死,非壮士也。”

  对彼时的他,降,还是死,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只有死,才能和“壮士”画上等号,才能令龙颜大悦,群臣欢呼,族人骄傲。

  但,现在,他却有了异样的情绪。怎甘心就这样死去?他必须破除李氏魔咒!

  那么,不死的反面是什么?他拖着沉重的步履回到军营,左思右想,把军队解散了。

  战败而降

  解散令一发出,军中一片哗然。最后关头,各自逃生。

  夜半,李陵上马,率十余位壮士向南突围,被匈奴骑兵数千人紧追。眼见得力大将堕马被杀,他将手中剑举向脖颈,准备自杀。

  “且慢!”一声顿喝从不远处传来—且鞮侯单于!他欲生擒的人,竟活生生立在他眼前。单于冷笑:“听说汉骑都尉李陵素有大志,胸怀振兴家族的使命,传说难道是假的?”

  “真的又如何,假的又怎样?”他傲慢地瞪着单于,嘴角带着嘲弄。这场仗,他让单于大吃了苦头。而单于,却以压倒性的兵力,让他吃了败仗。

  “真的,就证明给世人看。”单于拨转马头说,“死节易,活节难。”一扬鞭,将这句话狠狠掼在风口。

  此刻,李陵的生命意识突然变得无比清晰而强烈:生命,如此高贵,理应受到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更何况自己还是英雄后代!于是,他把剑缓缓地收回。被俘的他,“遂降”。

  且鞮侯单于大喜。这位爽直的北方汉子以隆重的仪式欢迎李陵的加盟。席间,拓跋公主边演奏胡笳,边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哀声欲绝。他为之动容。

  这首歌,提醒着霍去病的辉煌,提醒着他的败迹。李陵的心,被生生砍了一刀。他恓惶不已,目光恍惚,动辄走神。今后,他该用多少个日子来盘账?

  死节,背叛;军胆,文心。叛变的他从此陷入了道德和哲学上的两难—成了旃裘贵族,却被囚禁在自设的牢狱中,以致初到匈奴的他,“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也难怪,他是受“文死谏,武死战”传统教育的儒家弟子,他怎能禁受住道德的谴责、良心的叩问?他无助地向家国眺望,浑然不觉,此时那儿已闹翻了天—败将不可饶,自动撞上枪口的司马迁替降将李陵辩护不成,被腐刑侍候了。

  冷静下来,汉武帝明白了李陵的委屈:从军事学上说,李陵没一点儿过失,完全是弹尽而降。该死的是李陵那个不肯伸手相援的同伴。援军不给力,甚至根本不作为,李陵再神勇,也逃不过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