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太保是什么职位,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都是东宫官职,都是负责教习太子。
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是他们的副职。
很多时候,古人的头衔如太子太保都只是荣誉封号,并没有真正的教习太子(如刘墉)。有的皇帝也根本没有太子,还任命别人做太子太保。比如幼年登基的康熙。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为“三师”,官衔为从一品。少师, 少傅和少保被称为“三孤”,官衔是从一品。
其实古代的大臣(尤其是明清的)要想做到正一品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从政府结构来看,在法律意义上,政府中最大的官员是吏部尚书,正二品,六部之首。而正二品往上来看,基本上就是一个虚职。
比如内阁大臣一般都是朝廷的重要官员,如尚书、侍郎,都御史等。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内阁大臣可能是尚书侍郎,但并非所有尚书侍郎人都是内阁大臣。因此,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即三品的侍郎,成为内阁大臣,领导二品的尚书。所以这时候就有一个重要办法——加封。
内阁的重要大臣(如首辅次辅)可以得到更高的封号,如少师,少傅和少保,都来自一品。如果功劳大,与皇帝关系好,在世时可以获得正一品(——)官衔,位列三公之位,等太保或者太傅。但活着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封为太师。这些是最后保留的官衔,用来给死去的重臣们加封的。明朝的内阁记录,一般都是死后为太师。明朝末年,只有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得到了姓氏的称号,张居正, ——在死前三天被封为太师。
三公三孤头衔最重要的作用是文官的荣誉。对于一个文官来说,获得“三公三孤”的称号,是一生的终极追求,是对祖先的绝对尊重,被视为一种非常高的荣誉。
明朝末年,有一位杰出的女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反面)性军事统帅。她就是被记载在二十四史之一《明史》中的秦良玉。秦良玉因他的军功,曾被明朝皇帝崇祯加封都督同知(正一品武将)。明末隆武政权建立后,考虑到秦帅的功勋、威望和忠诚,他,并想派遣其军队白杆兵参加抗清斗争,于是派遣使者前往石柱加封秦良玉太子太保、忠贞侯,并赐"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