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出生在吉林永丰(现在的江西永丰),字永叔,号醉翁,欧阳修谥号是“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领袖,散文成就突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学习了司马迁、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前辈作家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总体风格,即从容、自然、委婉。他的散文往往多愁善感,针对性强,推理深刻;他的抒情散文更富感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此外,他的历史理论和文学理论也是精辟而有见地的。
当我们评价欧阳修时,他清官清廉,不追求名利,能宽而不苛求。注重做实事,倡导的古文运动,使大家写文章都以价值为中心,而不仅仅是追求文字的浮华。
在古代,字是以示对他人的尊重。欧阳修在当时文坛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要么以字号来称呼他,要么把他当作“欧公”,而欧阳修谥号是文忠,而其实谥号不仅仅只是皇帝才有的。
谥号可以说是一个人死后生活的总结,包括美、恶、中庸。谥号来源主要是《谥法》。皇帝死后,他的继任者君王和他的大臣们将为他起草一个谥号。它和庙号都是后人对祖先的评价,庙号主要对得起祠堂号。长期以来,只有创造了丰功伟绩的人才配得上庙号。谥号不是皇室专有的。有时,皇帝也给有功的官员封号,主要是文忠和武忠。
最早的时候,谥号是比较公平的。每个人都会根据君王在位的行为给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谥号失去了客观性。后代们谁不想让祖先得到一个好的谥号,就就想尽办法赞美他们。到了宋代,谥号已经完全失去了评价一个人的作用。
谥号是对已故帝王、贵妃、诸侯等高官的综合评价,谥号的评价是很主观的,但是参与谥号拟定的君王肯定会考虑到先人的面子,没有人愿意给先人定一个不好的谥号。因此,谥号逐渐失去了作用。很多皇帝并没有参照《谥法》拟定谥号,而是极力褒扬,到了清朝的皇帝的谥号高达二十字,所以谥号已经失去了以前的作用。
所以在古代谥号不仅仅只是皇帝才有的,而欧阳修谥号就是“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