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通史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史体,它以时间为线索整理了与史事件相关的史书体。以时间为中心,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记录史事件。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件为纬,很容易反映出同期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春秋》是《春秋经》,是中国历史上史记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出自鲁国国官之手,也是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说是孔子修订的。《春秋》标志着中国史学和史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古代文学和思想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春秋》的语言极其简洁,但几乎每一句都暗含褒贬,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春秋》记载了当时诸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还会收集其他诸侯国侯大夫等不敬不雅观的东西,记录大夫与其他诸侯国往来书信的内容,以及齐国官员因保存真实记录而被杀的事件等等。
在每个季的开始,通常写从春天到冬天的季节。在古代,先有春秋,后有冬夏。因此,国史被称为《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之所以称史为《春秋》的原因,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延续了十二代君主,这基本上就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相传《春秋》这本书是孔子写的,但是,后人有不同的看法。清朝的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鲁史,被孔子记录下来并藏起来,以此向后人传达信息。
关于《春秋》的作者虽然有争议,但是是经过孔子的修改并没有什么大异,在《春秋》中,孔子充分发挥了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的东西。“笔法”是历史书写的书法,即如何认识和建构历史的方法。孔子根据政治理念对旧史进行了重组。作为鲁国的史书《春秋》已经超越了史书的范围,独特的文风被历代史家族奉为经典。
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研究《春秋》,也学习和继承了它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这对后来的史传记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