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是什么

我们常说要批判封建礼教,但是你知道封建礼教的核心思想吗,比如三纲五常是什么

“三纲”“五常”一词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规范,却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夫子。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五项基本原则。

“三纲五常”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大儒董仲舒最早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就是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

为什么当时的董仲舒可以打动汉武帝,取代了汉初的“黄老”治国思想?三纲五常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西汉初年,秦末乱世之后,万物一片废墟,汉朝的高祖和以后的几任皇帝,都把提倡清静无为、刑名之学的黄老学作为治国思想,政治上无为而治,经济上轻徭薄赋,后来的文景之治才形成,人民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

但汉武帝即位后,皇帝权威受到挑战,分封地区的一些诸侯王轻视皇权,汉武帝迫切需要在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加强专制君主义和中央集权,以改变现状,巩固统治。

因此,当董仲舒对汉武帝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法律上确认了汉武帝刘彻的合法性,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概念。三纲五常是什么?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最为重要,这三种关系具有: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的关系。

根据上述理论,董仲舒确立了君权、父制、夫权的统治地位.然而,作为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容,“三纲五常”并非由董仲舒首创,而是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五伦”的道德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因此,“三纲五常”是董仲舒在先贤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把封建纲纪和这种原则结合起来处理这个纪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伦理体系。

三纲五常是什么,就是这些。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批判“三纲五常”,但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三纲五常”。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仁、义,礼、智、信在五常有着深刻的内涵,是中国人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在维护社会伦理、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